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087
  • 博文数量: 7
  • 博客积分: 405
  • 博客等级: 一等列兵
  • 技术积分: 1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10-16 08:5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2-10-16 13:34: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问题,至今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现时理论的全部意义在于指导实践,实践则是理论发展的基础。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用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首先必须搞清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生产方式,体系,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
  
  引言
  社会生产方式,即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类进行劳动和交换劳动的方式。社会生产方式作为具有独立内涵的完整的经济体系,有其自身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的必然性,生产方式一般寓于生产方式特殊之中。纵观人类历史,作为社会生产方式特殊形态的自然经济,这种封闭和古老的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最终必然演变成商品经济。商品生产方式发展到它的尽头即发展到它自身所能达到的高度,才会发生生产方式的新的演变,取而代之于产品经济及其产品生产方式。
  
  1生产方式的统治地位
  马克思曾说:“产品作为商品交换,是劳动的交换,以及每个人的对其它人的劳动的依存性的一定形式,是社会劳动或者说社会生产的一定方式。”很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把商品经济一般看作是一种劳动和交换劳动的方式,即一种特殊形态的生产方式——商品生产方式。后来斯大林将生产方式定义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他说:“生产方式既包括社会生产力,也包括人们的生产关系,而体现着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从此,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统一说,就在政治经济学中占了统治地位。这种形而上学的定义,实际上否定了生产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所具有的独立的内容或独立的涵义。可是,这种独立内容或独立涵义是客观经济事实的反映,是难以否定的。同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惨痛教训也雄辩地证明,生产方式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内涵的完整的经济体系,作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不能人为地否定和随意逾越的。
  
  2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再认识
  马克思的《资本论》或“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方式的一种特殊形态即客观的、现实的、活生生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为出发点,以雇佣劳动方式为核心所形成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为研究对象建立起来的。如前所述,由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生产方式,是指人类进行劳动和交换劳动的方式;生产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以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形成为核心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区别特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标志。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本不属于同一个层面的范畴系列,不能混为一谈。它们各自都有独立的内涵,这种独立的内涵是客观的。特别是生产方式,它不同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方式为核心的、作为特定社会经济制度来讲的生产关系,它是更为一般,更为广泛得多的关系,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
  人类生产方式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其自身的演变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是某种生产方式与一定的以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形式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统一。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质和量的低下决定的自然经济这种封闭和古老的生产方式,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奴隶社会生产关系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了历史上不同的与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相统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特征。呈现出了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的不同特殊形态即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的这种或者那种特殊形态(因为,现实的生产方式都是以某种特殊形态出现的)。本文来自中国鸣网学术站点()如需转载请声明来源.
  同理,随着社会生产力相对的巨大发展,发达商品生产方式与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特征,呈现出发达商品生产方式的不同社会关系即发达商品生产方式的这种或者那种特殊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序言才明确告诉人们:“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生产方式”是指发达商品生产方式,而发达商品生产方式的一种客观的、现实的、活生生的特殊形态——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正是马克思《资本论》或“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后半句所说的“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指以雇佣劳动形式为核心所形成的客观的、现实的、活生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资本论》或“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所要确立和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正是发达商品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以雇佣劳动形式为核心所形成的客观的、现实的、活生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资本论》要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以雇佣劳动形成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据此,我们可以抽象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一般,即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而还可以得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称“劳动的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以联合自主劳动形式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个正确推论来。
  在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上,还有一些同志试图通过另外的途径修正斯大林式的生产关系说。他们说:以往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只是偏重于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仅仅限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方面是不够的……。于是,这些同志提出为弥补过去我国政治经济学在对象问题上的某些缺陷,需要建立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学。就主张建立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学,以弥补过去我们政治经济学所谓偏重于“孤立”地或“单纯”的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不足的观点而言,由于本人就此问题涉猎不深,不敢妄加断语,是否应建立一门独立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学,因为现实经济生活中待开发的层次并没有穷尽,因而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是十分广泛的,经济学中的各种学科的不同层次的理论是可以并存的,但如果认为过去存在过所谓的、离开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而单纯地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而为弥补这种政治经济学所谓离开经济运行机制单纯地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不足,而需要建立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学的话,就使人无法理解了。事实上,无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还是我们过去的政治经济学,都从来没有,也根本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而孤立地存在。
  众所周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时,从来也没有也根本不可能离开资本主义发达商品生产方式的经济运行机制,因为任何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机制都是由一定社会性质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内在的规律所决定,并反映或表现这一特定社会性质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自身结构、内部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因素作用下的运动过程,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方式借以实现的某种运动形式。
  
  3总结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和探讨,我认为改革过去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要改革其研究对象,或另开辟什么分支以弥补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缺陷。因为和其它任何一种理论一样,政治经济学也有其自身的适应的范围与条件,政治经济学就是政治经济学,它既不是解决所有经济问题的理论,也不可能替代其它任何一个不同层次的经济学科。如果把一种理论不加区别地任意夸大或到处套用,只能践踏这种理论,以至把真理性的东西变成谬误或教条,针对我国过去的政治经济学脱离实际的弊端,真正需要改革的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存的正在运动着的客观经济出发,而不是从条条出发,从本本出发,认真清理过去凭主观随意建立的经济范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揭示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和它的活生生的内容。
阅读(27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