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122361
  • 博文数量: 238
  • 博客积分: 864
  • 博客等级: 军士长
  • 技术积分: 29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10-08 23:01
个人简介

WeChat: cj_william / Mail: william.chen.cn@outlook.com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38)

文章存档

2018年(2)

2016年(35)

2015年(47)

2014年(104)

2013年(38)

2012年(12)

分类: 其他平台

2016-06-12 22:13:11

    1. 标准成本 = 标准价 * 标准量(即根据物料主数据上的标准价S * BOM上的物料数量得到);标准价一般是通过T-code:CK24发布出来,即我们在物料主数据成本视图2看到S对应的价格。
    2. 目标成本 = 标准价 * 实际量;标准价同1.中一致,实际量来源于CO11N报工后得到。所以目标成本有误,一定要检查是否有报工。
    3. 实际成本 = 实际价格 * 实际量。因为采用标准价,所以出入库都是标准价格,系统本身并没有实际价格,但是在CO88结算后结算出产品差异,即标准价 + 差异 = 实际价格。
    4. 计划成本 = 计划价格 * 计划数量 + 作业价格 * 计划数量。计划成本为生产订单计划生产量 * 计划生产变式中定义的价格。
计划成本同目标成本的差别:
目标成本是成本控制需要,计划成本是企业全面预算和计划控制的需要,计划成本核算的时间为计划订单产生时,当你保存订单是已计划成本会自动核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与成本核算有关,则在保存订单时,会重新计算已计划成本。

在生产订单中实际成本的计算如下:
    1. 直接材料成本:是为生产订单直接领用的物料成本,等于本张订单领用物料的数量 * 此物料主数据中的价格;
    2. 直接人工费: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 * 本产品的单位小时人工费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人工费率来自于作业价格,通过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得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
    3. 制造费用:本张订单耗用的实际工时 * 本产品单位小时制造费用率,实际工时在订单确认时输入,单位小时制造费用率来自于作业价格,公国工艺路线中的工作中心计算的出,其贷方为对应的成本中心;
实际成本同目标成本对比计划差异,以进行成本控制。
场景模拟:
    1. 成品A下面需要两个组建B(2个)/C(3个);
    2. 原材料B的成本视图中,标准价格2元/ 计划价格1.5元/ 移动平均价2.2元;
    3. 原材料C的成本视图中,标准价个3元/ 假话价格2.6元/ 移动平均价2.5元;(注:根据核算变式中定义的存取顺序取价)
    4. 成本中心对应的价格为:人工3元/H、机器2元/H;(KP26中的价格-计划作业价格)
    5. 工艺路线数据(只有一道工序):人工0.5H + 机器0.6H;
    6. 有生产订单要生成成品A 50件;
    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价格计算、生产订单价格重估后,成本中心实际价格为:人工6元/H、机器5元/H,实际工时人工0.2H、机器0.3H。
    8. 入库数量20件。 

标准成本 = 50 * ( 2*2+3*3     +     0.5*3+0.6*2),这里标准成本核算变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标准价。  


计划成本 = 50 * (2*1.5+3*2.6    +    0.5*3+0.6*2),这里订单核算变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计划价格,这里可能修改订单组件。

目标成本 = 20 * (2*2+3*3   +   0.2*3+0.3*2)
实际成本 = 20 * (2*2.2+3*2.5   +   0.2*6+0.3*5)  这里数量和价格都是实际数,原材料价格根据PPP2里面定义的取数逻辑。
    1. 生产成本通过分配、分摊循环(这些循环由人工自行定义),按分摊分配循环中设定的标准成本分配分摊至各生产订单(订单也由人工预先设定,如用什么原来以及取数公式等),分为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两部分。成本差异是物料形成的前些步骤层层结转后形成的。
    2. 过量或吸收不足,是指各成本分配分摊至订单时,有没有分配完毕,尚有未分配成本(吸收不足);分配过多,导致分配后介于为负数(过量)。
参照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9436290101bw5m.html
阅读(531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