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498
  • 博文数量: 22
  • 博客积分: 346
  • 博客等级: 一等列兵
  • 技术积分: 24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8-12 21:4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9)

2012年(13)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业界

2012-10-27 19:48:36

  在秦皇岛境内374.5公里的明长城沿线,保留得最好的,要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抚宁县驻操营镇的城子峪段。然而由于我家在沈阳,所以每次到城子峪村拍摄,我都不得不住在村民张鹤珊的家里。时间长了,彼此便熟络起来。一次聊天中,我偶然得知,原来张鹤珊的祖籍竟然是浙江义乌,并不是河北本地人。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张鹤珊的祖先,竟然是400多年前应征随戚继光来到蓟镇(山海关至北京昌平地区)屯垦筑城的官兵之一。而且不仅是张家,城子峪村的老住户大多都是如此。我不由得大吃一惊,这么说,他们不都是明长城建筑者的后裔吗?

   秋景秋景

  历史记载,公元1568年前后,东北满州女真部族迅速强大。为了巩固边防,朝廷紧急征调名将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并让他从浙江、福建等地调集精兵强将,对该段长城进行全面重修。由于工程浩大,守卫任务艰巨,同时也为了稳定军心,明朝廷破例允许外地官兵的家属随军前来守边。

  城子峪就是当时明长城驻军的“火药库”。当年,士兵们将民居和长城连成一个攻防体系,民居的窗户、布局全部根据战事需要修建。等长城修成后,为了更好地护城守城,戚继光又将楼台按户分派给各家守卫,并以各家的姓氏命名,于是才有了城子峪长城上的张家楼、李家楼……

  接下来的几天,在这个发现的兴奋之中。我开始留意起村民们的生活细节,发现他们的风俗的确有许多不同于河北当地:大妈们爱包一种波罗叶饭,孩子们爱玩一种独特的“五子棋”,就连他们冬天用来烤火的泥火盆也比一般的火盆要小一号……还有他们代代相传的诸如“下雨天点燃棉被报烽火”和“丈夫战死后妻子接替丈夫守边”等故事。

  越了解越深入,慢慢地,我与城子峪村的这群长城建筑者的后裔们结下了不解的情谊,无论是他们的春耕秋收、添丁进口,还是红白喜事,村里人都会打电话给我,让我帮他们拍些照片做个留念。而多年来,我与张鹤珊一家所结下的深情厚谊更是令我时时感怀。

  记得2006年春节期间,我来到城子峪村要拍些风俗民情。当张哥、张嫂得知邻村有秧歌、踩街和逛庙会等传统活动后,他俩一刻也不肯耽误,赶紧在夜色朦胧中去借来一辆拖拉机带我去。出发前,司机问张哥“走村后河套那条路,中不?”张哥说:“中啊”。

  谁知车行到中途,竟然发生了侧翻。就在我快要连人带包一起滚进冰河里时,张哥、张嫂急忙将重心压向拖拉机的另一侧,同时大喊“田立快下车!”没等我反应过来,拖拉机便翻进了河里,危急中多亏张嫂护住我,我才没掉进河里,但她和张哥却掉进了没腰深的冰河中。后来还是司机用绳子才将他们二人拉了上来。都说患难见真情,那一刻他们的深情我将永生难忘。

阅读(98)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