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从习以为常的各类电视艺术片中寻求反朴归真的纪实风格,为咂味现实生活中真、善、美的精髓。然而“纪实”并不意味着记录、照搬,再现现实生活的全部内容,而是有目的的挑拣和选择,是捕捉和择取现象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精华部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到处蕴藏着美,如何捕捉生活中感人的闪光点,艺术记录美妙的真实瞬间,使之株连成一部感人的电视作品,是每一位电视艺术工作者所苦苦寻求的。
纪实片中的艺术是散落在生活的金子,完全靠编导、摄像、主持人敏锐的目光去寻找、发现、捕捉和拾捡。一部纪实片的成功与否,就看捡拾了多少这样金子的颗粒。由于纪实片坚决反对摆布、设计、制造虚假场面,致使所以的人为雕饰都不予被公允和承认,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不存在任何艺术创作,恰恰艺术创作在纪实片中显得更为重要,只不过这种艺术创作的手法需要更灵便、更精巧而已。
很多事实证明,一部优秀的纪实片和一部纯艺术片虽说反映的题材一样,而受众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前者如同饮下一杯清冽的山泉水甘甜爽口;而后者则像喝了一瓶人工兑制的饮料刺激而缺少清醇。因此,可见纪实片的魅力就在于生活本身的真实美。而如何挖掘这种“真实美”则是电视艺术工作者创作“纪实艺术”的功底所在。
作为编导者,如何在纷纭复杂的生活中发现具有美学价值和典型社会意义的题材,使之策划成一部纪实片的摄制方案。这时的编导者其能力,绝不体现在怎样指挥或暗示被拍摄对象如何创造艺术形象和营造艺术氛围,而完全靠一双睿智的眼睛,去跟踪和捕获被拍摄对象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个感人的亮点。我们在拍摄纪实片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题材确定了,大体内容规范了,可不知道其中人物具体会做些什么。虽说不知人物会具体做些什么,但根据前期采访所掌握的情况,必须想象到人物可能会做些什么,对这些“可能”会做出的事情要预先做好筛选,做好拍摄准备。只有这样才不会盲目拍摄一堆不好用的素材,或漏掉真正该纪录下的有意义的场面。比如我们在拍摄《为了圆张俊玲上学梦》一片时,为了突出渲染一位40多岁的男人,为了照顾残疾的聋哑哥哥和被父母遗弃的小侄女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重点选择了这几条拍摄线索:一是利用长镜头对张运生这个家的里里外外做了全方位的交代,并配用解说词来说明,尽管张运生一再勤劳努力,可这个家还是四壁如洗;二是分别介绍残疾的哥哥和年幼的侄女给他生活上带来的困苦;三是介绍张运生每时每刻不停地劳作,画面语言清楚地告诉人们,这个男人在用善良的心肠和勤劳的双手,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他的最大愿望就是用他全部能力救助小侄女张俊玲上学。由于编导拍摄脉络清晰,比较有预见地想象到了,在这个特殊家庭里可能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成功地抓拍到了一些细节,较好地体现了编导“纪实艺术”的风格。
纪实片的“纪实艺术”体现在摄像身上,则是大胆刻划,大力渲染,敢于突破新闻拍摄手法的束缚。过去一提到纪实片,人们往往就跟新闻联系到一起,以为纪实片只能象新闻一样报道客观事实,不能做任何刻划和渲染,所以在镜头运用上,多是全景和中景,很少用特写和不同的拍摄角度,去挖掘人物心灵深处的东西。仍举《为了圆张俊玲上学梦》一片为例。中午,在张俊玲上学的教室里,记者对她采访,当问到她长大后挣了钱养活谁时,孩子动情地说“养活三大爷。”记者接着问养不养活父母?张俊玲摇摇头:“不养”。“为什么”?“因为他(她)们从小就不要我了。”孩子说完这句话,瘪了两下嘴唇,流露出内心的极大痛苦,这时摄像员马上由头部特写推至到眼睛特写,恰在此时孩子伤心的眼泪滚落下来,如同滴在受众的心上,收到了十分感人的艺术效果。
纪实片的“纪实艺术”体现在主持人(或记者)身上,则是如何在心灵上贴进被采访对象,缩短感情距离,走进对方心里,让被采访人毫无顾忌地掏出心里话。整个采访是一场真挚的交谈,是对朋友的倾诉,只有这样才能揭示人物的心灵,达到预期的采访目的。当然,作为主持人或记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采访对象信任和接纳自己,这属于平时练就的一个本事,是一个多方面能力的表现,也可以说是采访艺术,其中的技巧和学问可做专项探讨。
“纪实艺术”体现在主持人(或记者)身上的另一方面,则是如何选准话题,在不打乱被采访对象思路的前提下,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以便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复杂的情感,使人物更具光彩。这一问触及到了张运生心灵深处最隐痛的部位,也是受众最关心的问题。一位40多岁的男人终于张开了沉没之口,虽说只有了了数语,却生动展示了张运生善良、高尚的内心世界。记者这个话题的提出,清楚地告诉人们,为了照顾残疾的哥哥和年幼的侄女,张运生他曾多次放弃了自己组建家庭的机会,让观众在屏幕上,活生生地见到了一个一心为别人活着的人。另外,为了把握全片的纪实艺术风格,记者完全按着生活的节奏,将张运生的采访放置在不停闲的劳动之中,这样既在画面中渗透出张运生支撑这个家的艰辛,又突出强调了全片的纪实风格。
纪实片的“纪实艺术”,是靠编导、摄像、主持人(或记者)为主题,调动整个摄制组人员共同创造的。片子的成功是大家尊重生活,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真、善、美的共同结晶;片子的失败,则是大家缺乏在生活中捕获真、善、美的能力。
阅读(288)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