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4864
  • 博文数量: 136
  • 博客积分: 4271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1884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7-16 10:2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36)

文章存档

2013年(24)

2012年(112)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2-09-04 14:30:48

标签: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系统 超易设备管理软件 设备资料管理

 

设备使用状况良好是单位正常运营的基础,良好的管理是发挥设备效能的前提。目前我国单位设备管理多实行单位领导分管下的专门管理部门负责制,这些部门一般只负责设备的购置,使用和后期管理仍然采取的是由生产使用部门、维修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各管一段”的分散性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组织和管理,不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因此,需要探讨一些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以运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先进的设备管理软件(如)来进行管理,达到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

 

全过程管理,是对设备一生的管理,包括前期管理、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体制是管理的基础,全过程管理的体制应该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单位内部能够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紧密联系,部门界限消除,资源配置优化且实现共享,管理和使用紧密结合,有监督有反馈,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设备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态,设备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结合我国设备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全过程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从前期论证到最终报废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岗位都有责任人,都能进行追溯,即责任的可追溯性;建立科学、完善、现代化的管理流程,能追踪设备每一时刻的所处位置、价值状况、使用性能和利用状态等。

 

    1. 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

    设备管理一般涉及采购、资产管理、生产和维修保养等部门,有的单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分散管理,有的单位则将除使用外的职能都归于一体,成立“设备管理中心”,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是设备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应当成为一种方向。但无论采取那种方式,明确职能、建立健全责任制都是必须的。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计划、论证、购置、安装的管理。有关研究表明,设备前期管理决定了其寿命周期费用的90%,设备安装定位时,未来问题的70%已被确定。设备的后期管理是指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调配和报废等管理工作。设备的后期管理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利用率有着重要影响。而则能有助于企业建立这样的一个“设备管理中心”。

 

2. 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

流程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也着重体现在流程管理上。在设备的前期管理中,要建立包括计划的提出、纳入规划、计划论证、采购招标、验收和安装等在内的流程管理程序,任何部门都不得跨越流程添置设备。而且每一个子系统中也都要有相应的流程控制,如招标中必须经过由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市场考察小组考察,必须有三家以上参加投标,必须有单位法律事务部门、合同管理部门等参加并签署意见等。在使用和维修保养管理中,应建立使用人员必须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规则操作的制度,维修保养的日常工作计划和突发性故障的排除工作流程和制度等。在设备的报废处置方面应当建立提出、鉴定、审核、批准的控制流程,做到既不让设备“超期服役”,又不让设备“提前退役”,充分发挥设备的效能。当应用,一切的流程管理就会变得相当轻松。

 

阅读(17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