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1283
  • 博文数量: 29
  • 博客积分: 1005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7-11 16:5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29)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2-08-24 15:55:50

在中国古代服饰制度中,最能反与封建等级制度的密切关系的,则是文武百官的补服。补服是一种饰有品级徽识的官服,或称补袍,与其他官服有所不同。主要区别是:其服饰的前胸后背,各缀有一块形式、内容及意义相同的补子。因此,只要一望补子上的纹样,便可知其人的官阶品位,这有点类似于现今军官的军衔。

补子的源头可以上溯至唐代,其源似与武则天以袍纹定品级有关。《太平御览》卷六九二引《唐书》:“武后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袍,以赐文武臣,其袍文各有恦。……宰相饰以风池,尚书饰以对雁,左右卫将军饰麒麟,左右武卫饰以对虎。”蒙元时代,内蒙古正蓝旗羊群庙出土的元代石雕上就有花卉纹的补子,同时在一些元代墓葬中也确实发现了不少具有方补形式的元代织物。但这些服饰没有作为补服出现,且这些方补多作花卉状,它们在当时并没有作为官阶的标志。  

真正代表官位的补服定型于明代。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方形补子,文官绣禽,以示文明,武官绣兽,以示威武。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辨别官品。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 ,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作为赐服专门赐给特定人物的赐补,有斗牛和飞鱼两种。  

从明代出土及传世的官补来看,其制作方法有织锦、刺绣和缂丝三种。早期的官补较大,制作精良,文官补子均用双禽,相伴而飞,而武官则用单兽,或立或蹲。到了清代,文官的补子却只用单只立禽,各品级略有区别,通常是:一品鹤,二品、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 ,八品鹌鹑,九品练雀;而武官还是用单兽,通常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明清官员所用补子都是以方补的形式出现的,与明补相比,清代的补子小而简单,前后成对,但前片一般是对开的,后片则整片织在一起,主要是为了便于穿着。前片官补正好位于清代官服的前胸,为便于解系纽扣,只能将前片对半分开。  

在明清两代,受过诰封的命妇(一般为官吏的母亲及妻子)也备有补服,通常穿着于庆典朝会上。她们所用的补子纹样以其丈夫或儿子的官品为准。女补的尺寸比男补要小。凡武职官员的妻、母,则不用兽纹补,也和文官家属一样,用禽纹补,意思是女子以闲雅为美,不必尚武。  

 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明清时期,官补制度并没有被严格执行,以下僭上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明代。明代的补子自明初到晚期曾多次更定,特别到了明中后期,违制现象屡有发生,且多为武官。因此,有许多明墓出土的官补与墓主的身份并不一致。清代乾隆年间,八旗都统金简官至武二品兼文二品户部侍郎。他认为二者同尊,于是独出心裁地在其补子上的狮子尾端加绣小锦鸡一只。清高宗闻之大怒说:“章服乃国家大典,岂容任意儿戏!”结果金简受到了申斥,并令其按制度改正。现今已成为文物收藏精品的补子,在国际文物拍卖会上非常受欢迎。国际市场上的补子分类十分齐全,有男补女补、方补圆补,文补武补。其中男补贵于女补,武补贵于文补。由于武官着装多僭越品级,所以,武补中较低者如八品犀牛及九品海马几乎难以寻觅,反而价格最为昂贵。中国丝绸网【】整理

阅读(20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