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8496
  • 博文数量: 22
  • 博客积分: 545
  • 博客等级: 中士
  • 技术积分: 25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7-09 17:5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2)

文章存档

2012年(22)

我的朋友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2-08-12 09:36:21

 
  从事新闻工作的,往往习惯到新闻名家的名篇中去汲取营养这当然需要,但还不够。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新闻写作的湄 泉便是文学。因此,我们要在新闻营销各职能部门分工下,更应善于到文学的长河中去探本求源,从 各种文学体裁中汲取营养,领悟文章之道。
  比如,眼下不少年青记者比较推崇西方新闻界的一些新闻写作 理论,这确实能开阔视野、激活观念。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传绩 是无法割裂的,任何新理论、新方法无不涉传统之水而来。
  如新新闻主义在写作上推崇的4种基本手法,便是从小说创竹 中总结出来而用于新闻的:1.通过场景描写,从一个场景移到另 一个场景,尽可能少地依赖单纯的历史性叙述;2.通过细节描写? 包括日常的言行举止、风俗习惯、穿衣戴帽的风格,甚至是它们纪 社会象征意义;3.通过对话描写,现实的对话比其他任何一种狃 白叙述更能使读者进入角色;4.通过对某个人的所见所闻、所届 所想的描写,把一切都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使他觉得身临其境。
  韩(愈)如潮、苏(轼)如海、柳(宗元)如泉、欧(阳修; 如澜,倘若我们能够从前人多姿多彩的作品中兼容并蓄,杂学博 取,让各种不同风格的经典范文滋润自己,便能领略天机云锦用 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的境界。
  因此,首先要多读多看。庄子《逍遥游》中说:水之积也不 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只 有多读,才能解决自己积也厚的问题,能观千剑则晓剑。所 以古人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其一。其二,还要边读书,边动笔。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 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之道亦如打仗,纸上谈兵,也是要失 街亭的。多作些文学方面的尝试,将读书得来的各种写作技巧融 会吐纳,方能由文字到立意,由挥洒技巧到挥洒激情和灵性,而行 文裕如。故欧阳修论文章之道曰:看多、做多、商量多。又谓: 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曰常生活中很多话题是可以写成散文的,如果不把散文窄 义地理解成艺术美文4的话。事实上,散文是一种比较轻松、比 较随便的文体,著名作家施蛰存便将它比喻为家常便饭、家常豆腐。
  比如,写点游记。因相对说来,干记者这一行,行走于山水的 机会总是多一些。江山冶人性情,也予人灵感,可以提供丰富的素 材。刘勰便在《文心雕龙物色》里说过:然屈平扬以能洞监风 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道是屈原能写出好诗,便是因为在 大自然中得到了灵感--江山之助。
  无论写什么,目的无非是有意识地训练一下自己,倒不一定太 在意是否发表。写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都是自选动作。如果说搞新闻报道,规定动作较多,心灵往 往处于一种比较紧张的工作状态的话,那么,写散文则是一种自由 写作,写什么,怎么写,都可自选,状态便放松得多。心灵自 由才有可能无羁地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在文章中展现自己的 个性。
  因此,多写些散文游记随笔一类的文字,放飞一下自己的想象 力,让语言自由驰骋一番,是会使久滞于新闻腔中的枯涩之笔常润 常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常写点文学性的东西,也就是保持一 种良好的写作状态,写新闻时才会迸发一种写作的激情,笔端流出 感情。有了一定的文学方面的训练,在新闻实践中也就容易分享文学的技巧,取其精华,相融相汇,使自己的新闻作品自然散发 出文学味。
  当然,增强新闻中的文学味,是以不牺牲新闻本质为前提的, 而绝不能把新闻弄得和文学一般,满纸华辞丽章,虚构动人情节, 将新闻使劲往文学上靠,而失去了新闻的独立品质。那就真的叫 过犹不及 了。
 
阅读(19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危机永远存在于每个企业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