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6691
  • 博文数量: 48
  • 博客积分: 1396
  • 博客等级: 少尉
  • 技术积分: 58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6-19 15:49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3年(6)

2012年(42)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2-08-07 14:33:11

     随着在线即可服务于民的“无线党建”、在家可向专家远程问诊的“智慧医疗”、出门可随时掌握路况信息的“智慧交通”等一批典型“无线城市”应用的率先成功推出,“无线城市”的建设究竟意味着什么?城市的“无线”智能发展,究竟将为运转或生活在其中的政府、企业、市民百姓带来哪些现实的“智慧”改变?公众越来越拭目以待。

    “无线城市”缘起

  无线城市,作为一种信息化模式,肇始于2004年的美国费城,其基本思路是基于采用公共频段的WIFI网络,为市民提供免费或者廉价的宽带上网服务。在无线城市发展初期,大多城市都强调为社会公众提供廉价或免费的宽带接入,而由于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结果并不理想,并一度造成无线城市建设数量和投资规模大幅下降。

  面对这一形势,无线城市的建设者们开始另辟蹊径,从早期仅关注对市民的普遍服务,转换到依托政府的无线政务和公共服务需求,兼顾市民的移动宽带服务需求,从而形成无线城市所谓2.0模式。而公共资源对无线城市的支持,也使得人们对无线城市的信心大增。

  信息产业是一个需求与技术双驱动的行业。无线城市所谓2.0模式得以诞生,除了政府与市民对泛在移动宽带接入的需求外,也与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密切相关。首先,移动通信从2G快速演进到3G、4G,WLAN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使得移动宽带已经可以满足政府及大流量数据业务的需求。其次,在智能手机热潮的带动下,支持Wifi的移动智能终端迅速普及,带动了随时接入互联网的现实需求。最后,互联网向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使得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极大丰富,尤其是以SNS、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兴起。消费者访问移动互联网的习惯已经培育起来,也扩大了无线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普惠人群。

阅读(32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