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1405
  • 博文数量: 36
  • 博客积分: 1125
  • 博客等级: 少尉
  • 技术积分: 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6-18 17: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3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2-09-07 13:43:57


  在电视剧《北京青年》中,一种时代的切近感扑面而来。在几乎和时代同步的情节演进中,故事框架、人物表现,尤其是创作者的时代认知给人独特的现实感,在似乎并不曲折离奇的故事进程中,却有不同于以往剧作的构想创造和平凡中内蕴的感人力量。
  《北京青年》的主旨是表现一群80后青年试图走出安稳平和的现状,开辟精神理想新天地的追求。它显示出,用电视剧表现青春,无需感伤悲戚的百转千折,只要真切感知青年一代的内心需求,即便不做复杂万端的情节构制,一个健康欢悦向上的故事,依然有动人的魅力。在整体上观察,《北京青年》是端正励志剧、青春洋溢浪漫剧、创业发奋剧和旅游公路剧的结合,是一个明显激励“正能量”精神的剧作。导演赵宝刚在这一部“青春三部曲”的收尾篇中,紧紧抓住时代青年显在的迷茫与困境,和潜在的超越与期望,编织了一个青年闯荡世界的图景,打破了常见的陷在公司纠葛、家庭困惑、校园恩爱窠臼中的青年故事框架,将投向广阔世界的召唤变成年轻人内心迸发的行动,在青春题材的现实版图突破上显出新意。
  《北京青年》显然要追求独异的精神境界,它明确地表现出新一代人的情感必须是“两情相悦”。剧中一对年轻人何东与权筝的故事,开端于结婚之际忽然犹豫,然后是漫长的纠缠,直到结尾才解决了彼此精神情感契合的难题,而其实核心就是男女之间不能单向取悦和被动接受,需要在心灵深处获得相通的感觉。爱的真谛探求落实在情真意切而非激情四溢上,无疑是一个进步。
  被指导护佑的生活只是枷锁,生活日渐凸显老一代和子一辈的矛盾。不断催促结婚甚至代为包办,自以为对象合适强制儿辈不断见面,父辈们的这些好心都成了青年的重负,使得他们在机械应对的同时,有了开始逃离压力的行动。这几位兄弟包括女性都呈现出对于父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的沉重负担感和背叛心,离家出走、自我承担、追求自由成为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电视剧表现了家庭的传宗接代给年轻人的精神情感带来的压制趋向,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的辞别和出走,值得深思。
  青春需要自己把握,需要从艰难中体味自身的价值,这是电视剧花重笔墨呈现的内容。青春需要果敢闯荡,也需要积累正反收获,否则就失去了青春的意义。这一群青年的举止在证明着不经过自身的感受,无法获得经验和感悟,年轻人需要生活的磨练,如同剧中他们无数次的寻找职业失败,与在山林中陷入绝境的痛彻心扉的感受一样,青春的成长是自我修炼的获得而不是安排和赐予。
  无所拘束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和修炼才是清纯精神的需要,把视野投向自然世界本身,是对于相关题材的一种丰富,而向往旅游、青春在路途中聚合,实在是青春岁月本能的需要。在电视剧后半部分的丽江和玉龙雪山的游历探险中,王越投入自然感悟生活的感慨,表现了新一代人的旅游梦想:把对于自然的喜爱作为精神价值来追求。    
  经历了自然、社会的多重磨练,这一群北京青年得到多方面的精神提升,而满腹探寻期望的何东与王越的对话,揭示了创作者的感悟,即王越告诫何东的“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小时候以为可以改变世界,大了以后发现不能,退而求其次试图改变国家,再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易只能改变家庭,到老了躺着的时候才明白只能改变自己;因为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家庭,改变了家庭才能影响国家,而说不定可以改变世界。这自然是强调青年人必须从自身做起,而又颇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见识。

阅读(22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