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21412
  • 博文数量: 36
  • 博客积分: 1125
  • 博客等级: 少尉
  • 技术积分: 4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6-18 17: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3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2-08-08 14:11:17



  甘谷道情是流传于甘谷城乡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因其旋律优美动听,音乐风格自成一体,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演唱方式随意自如而深受百姓的喜爱,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据湛江师范学院教授魏新民研究表明,“甘谷道情源于汉唐,宋代起用渔鼓、简板伴奏,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的说唱音乐形式,是道情曲牌体流行于北方的分支之一”。
  作为历史上汉、唐、宋时期经济、文化重镇的甘谷,现存道情演唱形式的传入应不晚于宋代。甘谷道情现已被列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式结构特点。甘谷道情一般以曲牌为基本结构,旋律多次反复,亦有曲牌连缀的形式,如《七岁修行》是由《道情调》《皇姑调》《佛韵调》3个曲牌连缀组成,属单段体的简单连缀,其中《佛韵调》只用于该曲结尾,并不单独使用。民间艺人传唱的曲牌共有13个(《甘谷县志》记有12个)。
  道情演唱的前奏和尾奏,一般有一至几小节不等,全部由渔鼓、简板演奏,不同曲调前奏和尾奏的长短、节奏音形并不相同。甚至同一曲调,不同艺人演唱时的前奏也不相同。道情演唱没有固定音高的伴奏乐器,起调全由道情艺人根据自己的嗓音状况和习惯起调,在曲牌连缀时,不同曲牌之间也用渔鼓、简板的演奏来连接。
  音阶调式特点。一是甘谷道情音阶调式比较丰富,有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七声燕乐音阶,七声清乐音阶。调式有徵调式,宫调式,商调式,羽调式等。如:《耍孩儿》是五声音阶徵调式,《五更盘道》是五声音阶声羽调式,《八仙诗》是六声音阶商调式,《道情调》是七声燕乐音阶徵调式,《哭兰衫》是七声清乐音阶商调式等。值得一提的是,甘谷道情中出现的燕乐音阶,与流传在北方地区的古老剧种“西秦腔”音阶极为相似。二是甘谷道情中五声音阶频繁使用。因为在我国民间音乐中,南曲多用五声,北曲多用七声,五声音阶频现甘谷道情之中,是其又一特点。
  节奏节拍特点。甘谷道情的节奏音型较为丰富,各种节奏形均可见于曲调之中,唯一没有三连音节奏形式;附点和切分节奏型以及弱起节拍使用较为频繁。节拍以四四拍和四二拍为主,杂有四三拍小节。四三拍小节常出现在乐句的句首或句尾,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是甘谷道情极具特色的音乐特征之一。
  伴奏节奏全由渔鼓,简板击出。简板击节极为规整,一拍一击,从前奏至结束,贯穿于曲调始终。渔鼓演奏却比较复杂,是根据曲调的起伏、强弱的变化,时而在强拍上,时而在弱拍上,时而单拍双击,时而整小节休止;有时在强拍弱位,有时在弱拍弱位,有时又在弱拍强位,其演奏极富变化,对演唱艺人的技艺要求甚高。目前可见的道情曲谱,以毛文蔚先生演唱,魏新民先生记谱的《道情调》《哭兰衫》(五线谱记谱)等最为翔实,较为准确地标记了甘谷道情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渔鼓简板的伴奏曲谱等。5556664.com
  旋律特点。甘谷道情的唱腔旋律,是在流传过程中与甘谷方言相融合,同时又吸收地方民歌等其他音乐元素逐渐形成的,旋律与唱词的结合极为贴切;旋法以级进和跳进相结合,常见五度以上大跳;曲调音区较宽,声区间大幅波动,如《清节调》声区跨度达两个八度,在声乐曲中少见。《八仙诗》中速演唱,稍显明快,音调高亢,具有西北地方音乐的显著特点。音乐句式极不规整,表现出民间艺术形式随意性较强的特点。与甘谷民间小曲相比较,演唱中很少即兴加花。此外,甘谷道情与甘谷小曲有许多曲牌名称虽然相同,但其旋律毫无相同之处,如《清节调》《道情调》《降香调》《哭兰衫》等,在甘谷小曲中亦有同名曲牌。
阅读(41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