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586
  • 博文数量: 7
  • 博客积分: 225
  • 博客等级: 二等列兵
  • 技术积分: 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6-06 11:4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Sybase

2012-07-28 16:13:51

其实正在去过的人都知道秫香馆,天泉亭这些地方,这些小景点是组成苏州园林的基础,每个稀稀落落的景点都是它的灵魂所在,下面带大家一步步了解苏州园林的组成,了解它的精美绝伦之点点滴滴。

  天泉亭北有一宽敞明亮的四面厅,名秫香馆。“秫”是粘性稷稻的名称,“秫香”泛指五谷之香。拙政园的北墙外原来都是农田,俗称“北园”,收获季节,稷稻飘香,馆因以为名,也蕴含着中国士人传统的重农意识。

  馆内长窗裙板和夹堂板上雕有《西厢记》等戏文图案,精美典雅,躲过文革浩劫,完美保存至今,殊为不易。“文革”初,这些显然都属于“四旧”,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不能拆下来保藏,于是只能把窗格木雕、裙板等反过来遮人耳目,一直掩藏了三十年,直到1996年整修时才恢复原状。

  秫香馆规模远远超过了一般古典厅堂,这与开阔的园景颇为相称。在此处欣赏对岸小岛曲水风光,别有一番情趣。

  复 廊

  经秫香馆向西,就走到了分隔东、中花园的复廊。墙两边各置一条长廊称复廊,它一半在东花园,另一半属中花园,透过墙上图案各异的漏窗,隐约可见对面园中景色,似隔非隔,有步移景异之妙。作为内外景色的过渡,采用复廊,使园景尤觉自然。

  走过复廊,我们就进入了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中花园。

  中 部

  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占地18.5亩,其中水面约占1/3。布局以池水为中心,厅堂楼榭各式建筑皆临水而筑,且高低错落,无一雷同,古树茂盛,花木掩映,一派江南水乡特色。分布着远香堂、小飞虹、香洲、小沧浪、见山楼、枇杷园等景点。

  倚 虹 亭

  从复廊中部进入中园,首先到达倚虹亭。这是倚于复廊上的半亭,亭名取自宋代程俱“长堤如卧虹”诗意。把蜿蜒的长廊比喻为彩虹,曲线优美而又壮丽多彩,倚廊如倚虹,构成美妙的联想。

  倚虹亭是园内最佳观景处之一。从倚虹亭西望,中间是明净的水面,池南丰富多变的厅堂亭榭,与池北逶迤起伏的山岛隔水相对。视线越过低平的石板桥,可见水池尽头又一半亭,即西部入口——别有洞天。举目细看,离拙政园一公里之遥的北寺塔如在亭后,塔尖倒映池中,波光塔影,美如图画。丰富的景物层次,借园外好景为我所用的“远借”造景手法,使园中部东、西之间的观赏线通透,在有限的面积中获得了无穷景深。

  倚虹亭前有青石栏杆小桥名“倚虹桥”,雕缕古朴,石质斑剥,为明代遗物。桥平栏低,与周围的山石、建筑也形成了强烈对比。

  梧竹幽居

  从倚虹亭沿复廊向北,即到梧竹幽居亭。复廊上嵌明代文征明作于嘉靖十二年(1533)的《拙政园图咏》书条石。有31幅画,配了正、草、隶、篆不同字体书写的31首诗,是拙政园始建时留下的宝贵资料,被历代文人誉为“有声画、无声诗两臻其妙”。

  梧竹幽居亭四面辟环洞,景色面面不同,透过圆洞门望中部水池,风景如在环中。亭名取自唐代羊士谔诗“萧条梧竹月,秋物映园庐”。文征明所书“梧竹幽居”匾额,题名饶有诗意。碧梧翠竹,前者高大挺拔,后者偃仰纷披,同为高洁的象征,但外形截然相反。亭内悬挂对联一副:

  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意谓清风爽身,明月增辉,水动山静,亦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之意,并有动静之分。此联为清末名书家赵之谦撰书,写出了亭前清风月明的境界,竹梧弄影,动静对比,富有诗情画意。

  待 霜 亭

  梧竹幽居亭西一池清水,池中东西两座土山小岛划分池面,分隔南北空间。两山以土为主,以石为辅。南面黄石池岸起伏错落,北面则土坡苇丛,景色自然。山上遍植竹树花木,青翠欲滴,浓荫蔽日,景色应时而异。整片山林莽莽苍苍,宛如处于江南山野之间。岸边散植藤蔓灌木,低枝拂水,更添水乡意境。两山之间隔一小溪,溪上石桥相连。

  六角攒尖的待霜亭在池中东面土山上,取唐代诗人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句意而名。苏州太湖东、西山遍植柑橘,十月霜降,柑橘始红,秋色满山,是一年中江南最好的季节。亭名“待霜”,能引起丰富的想象,亭周围遍植橘树,最适宜欣赏秋色。

更多信息和旅游线路报价就在

阅读(209)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带你好好走过苏州园林的每一个角落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