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578
  • 博文数量: 7
  • 博客积分: 225
  • 博客等级: 二等列兵
  • 技术积分: 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6-06 11:40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7)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Sybase

2012-07-28 15:58:49

进入向西走,我们能看到的是一片更美丽的景色,里面有山有水,就像一片人间园林仙境,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称这里是旅游休闲度假的一个最好的去处,园林占地面积很大,建议来的游客穿平底鞋,这样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体力,让您欣赏更多美丽的风景。

  西部占地面积约12.7亩,布局也以水池为中心。建筑相对密集,装饰华丽精美,与中部的疏朗相比,同中有异,各有千秋。池南主厅为鸳鸯厅形式;池北堆砌假山,点缀亭阁;池东沿墙置水廊,如卧虹临水,构筑别致。留听阁、塔影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建筑依山傍水分布在池的周围。园西设盆景园,园内多为苏派盆景代表作品。

  倒 影 楼

  进入西部,就见临水而立的倒影楼。楼上下两层,人在楼上,可以据高临下以观水中倒影,波浮影动,景色绝妙,站在楼对面的池畔廊上,又可观楼影倒映入水,楼台倒影,格外分明。不同的方位,能给予人不同的灵感,故取唐高骈“楼台倒影入池塘”诗意命名。

  倒影楼与隔水相望的宜两亭利用水面作为互相对景的空间。从倒影楼南眺,但见宜两亭笼锁于峦色葱翠之中;于宜两亭北望,则见倒影楼影浮映于澄澈的水面。你中涵我,我中涵你,双向交流,流出了整体意境之美。

  楼下称“拜文揖沈之斋”,为纪念明代文征明、沈石田两位著名文人而题名。斋内两壁嵌与文、沈有关内容的书条石,有文、沈的小像、文征明撰书的《王氏拙政园记》等。中间置银杏木屏门六扇,精刻郑板桥画竹佳作,上有题诗。

  倒影楼东,沿着粉墙漏窗是构筑别致、一半凌架水上的水廊。整条廊上下起伏,左右曲折,空间灵活多变。其中一段拉出围墙,突出于水池之中两边凌空,称“钓台”,人行其上,宛如凌波踏水饶有情趣。墙上漏窗之间嵌书条石。

  与谁同坐轩

  与谁同坐轩俗称扇亭,轩本身与轩内门窗、台凳、匾额皆为扇形,取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词意,表现出流连山水、希求超脱的孤高气质。轩在位置的经营和形式的选择上恰到好处,前方隔水与别有洞天半亭彼此呼应;从轩内透窗而望,笠亭正在框中;自轩两侧门框向外望,一边对着卅六鸳鸯馆,另一边可见倒影楼倒映波心,置身其中,情趣万千。

  如果从水廊南端向西仔细眺望,能看到轩的扇状屋面与轩后笠亭的锥形屋面相吻接,巧妙地构成一把倒置的大折扇。笠亭的圆顶是柄端,亭面脊瓦为扇骨,轩的屋面作扇面。这种象形写意,别具匠心。亭中悬“与谁同坐轩”匾,并有对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联语取自杜甫《后游》诗,意思是说,美好的江山正等待着人们的登临,而大自然中的花草、柳色更是无私地展现着迷人的色彩与风致。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自然以人格。“有待”是指适宜于人,“无私”则是指邀人同乐,以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笠 亭

  走过与谁同坐轩,就见笠亭掩映于丛竹茂树之中,如一位渔翁戴着箬帽静坐在那里垂钓自乐。笠即箬帽,亭以形似而取名,《诗经》中有“何蓑何笠”。笠亭浑圆形,因山小而亭亦很小,非常匀称协调,小巧美观。

  浮 翠 阁

  浮翠阁在笠亭西北隔水土山上,为全园最高点。 这是一座八角双层建筑,四面开窗,可登阁眺望。所谓浮翠,是水绿、山碧、天青的意思。苏轼《华阴寄子由》诗曰:“三峰已过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意思是说,乘着船过了三峰,天空显得小了,好像是浮在远处青翠的山峦上;因为船在行,所以透过船上的窗扉,边行边看着不同的窗景,不知不觉中太阳渐渐地倾斜了。这里是从山下仰望山巅楼阁时的视觉印象,突出了阁之高耸,居于树丛苍翠的小山上。

  浮翠阁在太平天国时期是忠王府的望楼,是哨兵站岗放哨的地方。当时有三层楼高,补园时期才改建为两层。

  留 听 阁

  走过浮翠阁向南,是两面临池、前有平台的留听阁,阁名取唐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诗意。深秋季节,雨打枯荷,可于此倚栏静听淅淅之声,这种悦耳动听的水面清音,别有一种清冷萧瑟的诗情。阁内飞罩、槅扇雕刻细致精美,是园内装修最美的建筑。飞罩是银杏木镂空透雕,饰以松、竹、梅、雀图案,构图匀称,手法精巧,寓岁寒三友、喜上眉梢含意。槅扇上云龙图案是太平天国忠王府时遗物,图案正面一条三爪蟠龙怒目圆瞪,栩栩如生,周围云雾缭绕,造型非常生动。

更多信息和旅游线路报价就在

阅读(2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