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PHP
2012-07-26 14:37:34
站在《世界经理人》创刊二十年这个历史节点上,我们百感交集。
了解到这二十年来,《世界经理人》作为商业管理实践进程的推动者,一直与西方跨国企业、亚洲企业群体风雨同舟,我们生逢其时,有幸全程目睹了跨国企业本土化的曲折之旅,经历了台湾电子企业的
崛起之路,理解了大陆企业在夹缝中扩张的难处……流逝的岁月并没有抹去那些依稀存在于历史的痕迹,当年那些人、那些事依然生动地留存在我们薄薄、泛黄的纸张之中,成为隽永的记忆。
回首二十年光景,尽管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足以使《世界经理人》成长得英姿勃发、深邃沉稳。和我们一样,当年翻看《世界经理人》杂志的年轻经理人们也脱去了昔日的羞涩,成长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为结识的缘分干杯吧,经理人们!20年来,你们与我们一起成长,在这个纷扰的江湖中相遇、相识、相知、相交,成就彼此间的缘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相濡以沫的友谊,才有了20年后的《世界经理人》,因此,让我们由衷地道一声:谢谢了,朋友们!
遥看往昔,也许有人会问,《世界经理人》做了什么?要回答好这个问题,我们先需要把它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讨论。由于受限于文章篇幅,在本期报道中,我们只能节选当年的故事,以年轮为次序、以曾经关注的管理主题为框架,让新老朋友们一起从逝去的岁月中重温我们所走过的路。
时光流转至90年代初期,那时的我们刚创刊,名字叫做《世界经理人文摘》。回忆起那个光景,我们嫩芽初露,所传播的中西方管理实践也未成体系,只是通过零碎的内容和薄薄的纸张来点燃东西文明间的星火。而后,随着岁月的磨砺,点点星火逐渐燎原,并促成了我们日后长达二十年的信念—坚守在传播东西管理实践的第一线,成为先驱者。
在起步阶段,我们的目光并未涉及大陆,关注更多的是大东亚范畴,因为在初始的7年光阴(92年—98年)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瞩目。日本模式衰落,亚洲华人企业崛起并受全球化浪潮的侵袭,引得西方管理界首次把目光从日本企业转移到了华人企业身上,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华人企业成功之因成为世人争论的焦点。
但也正是在那个年代,台湾、香港等地在经历了最初的代工繁荣后,出现了发展瓶颈,必须寻找新的出路,而缺乏现代商业文明架构下的管理意识已成为华人企业壮大的首要隐患,相应的,外资企业在其本土化的进程中也在重新打量这个非日本化的新经济实体,思考融合之道。
这其中,了解到最关键的是90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应用崛起,面对这股浪潮,后起的传统亚洲经理人正在思考如何适应这种新式技术理念下的管理方式,而受制于传统线下操作方式的市场终端渠道通路问题则深深困扰众多经理人。
了解到在上述大背景下,《世界经理人》以“信息技术如何运用、现代企业架构如何搭建、领导力如何构造、营销模式如何创新、亚洲模式为何成功”为早期传播的聚焦点,引进大量西方企业成熟的实践运作案例与管理,然后立足亚洲企业转变本身,为跨国企业分析东方商业文化的操作方式。
在“现代企业架构”环节, 我们早在创刊初期的92年,便通过当年鼎盛的台湾力霸集团董事长王又曾的视角,探析台湾企业错综的政商关系,并逐步摸索台湾企业如何向现代化模式转变,提供给西方跨国企业更多元化的角度理解东方;97年5月,我们通过东亚分析机构的视角来看亚洲企业的通病—中层管理薄弱无能,高层管理人满为患,决策集中于几人之手,而亚洲企业家正试图通过子女接受西式教育、联合垄断等方式改善家族管理。在98年8月期中,通过DDI(全球领先的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报告,得出亚洲管理实践落后于全球的判断,随后我们探索了高绩效年代亚洲模式落后的原因。事实上,在前期长达7年的光景中,我们一直致力于向亚洲企业传播西方业已成型的企业管理架构,并介绍各类西方商业操作方式来杜绝亚洲家族式发展的隐患。
而“信息技术如何利用”则是全球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面对不可阻挡的信息化大潮,如何在管理模式上与时俱进成为焦点,为此,在94年5月,为了探寻亚洲经理人如何看待这类引发企业管理巨变的软件工具,我们走访了大陆、香港、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 尼等地的职业经理人,让他们畅谈各自企业如何把一个原本专家操作的技术产物有效接入企业,成为大众管理工具,并引发了向亚洲地区传播信息技术升级热的狂潮。95年6月,我们引用美国软件企业高管王嘉廉的观点,探索行政总监与首席信息总监之间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旧观念之争,之后在97年4月期,进一步讨论信息技术的利弊,并从Digital Equipment Corp创始人Kenneth H.Olsen的观点中引出“计算机使你无知”的讨论。在那几年里,我们一直推出有关企业信息技术实践的案例,为亚洲经理人们做参考。
来源:新疆墙体广告公司
赤峰墙体广告
赤峰墙体广告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