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博文(252)
分类:
2012-06-04 14:38:48
原文地址:内部排序算法小结(原创) 作者:kevin33643
|
内部排序算法
一、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1)基本思想
待排序的记录放在数组R[0…n-1]中
排序过程中某一时刻,R被划分成两个子区间R[0…i-1] (有序和)R[i…n-1](无序)
直接插入的基本操作是将当前无序区的一个记录R[i]插入到有序区R[0…i-1]中适当的位置
这种方法通常称为增量法,因为它每次使有序区增加1个记录
(2)代码
void insertsort(int R[],int n)//对R[0…n-1]按递增顺序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int i,j;
int temp;
for(i=1;i
{
temp=R[i];
j=i-1;//j指向有序区最后一个元素
while(j>=0&&temp
{
R[j+1]=R[j];//将值大于R[i]的记录后移
j--;
}
R[j+1]=temp;//在j+1处插入R[i]
}
}
(3)性能分析
直接插入排序有两重循环:
a:对于n个记录的数组,外循环表示要进行n-1趟排序
b:每趟循环中,当R[i]>= R[i-1]时,无须进入内循环,每趟比较一次,n-1趟比较n-1次;
当R[i]
(4)小结(直接插入排序性能)
最好时间O(n)
平均时间O(n2)
最坏时间O(n2)
稳定性--稳定
2:希尔排序
(1)基本思想
希尔排序实际上是一种分组插入的方法
先取小于n的整数d1作为第一个增量,把数组分成d1个组,所有距离为d1的倍数的记录放在一个组内,在各组内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然后,取第二个增量d2(
一直到所取的增量dt =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
(2)代码
void shellsort(int R[ ],int n)//对R[0…n-1]按递增顺序进行希尔排序
{
int i,j,d;
int temp;
d=n/2;//d的初值取n/2
while(d>0)
{
for(i=d;i
{
j=i-d;
while(j>=0&&R[j+d]
{
temp=R[j];//R[j]与R[j+d]交换
R[j]=R[j+d];
R[j+d]=temp;
j=j-d;
}
}
d=d/2;//递减增量
}
}
(3)为什么希尔排序优于直接插入排序?
当增量d=1时,希尔排序和直接插入排序基本一致!
原因:a:当n值较小时,直接插入排序的最好时间复杂度O(n)和最坏复杂度O(n2)差别不大
b:当表基本有序时,直接插入所需的比较和移动次数较少
(4)小结(希尔排序性能)
平均时间O(n1.25)
稳定性--不稳定
二、交换排序
1:冒泡排序
(1)基本思想
整个算法是从最下面的记录开始,通过无序区相邻记录的比较和交换,使值最小的记录如气泡一般逐渐往上“漂浮”直至“水面”,经过一趟冒泡排序后,值最小的记录到达最上端;
然后,再在剩下的记录中找值次小的记录,并把它交换到第2个位置上;
依次类推,一直到所有记录都有序为止
(2)代码
void bubblesort(int R[],int n)
{
int i,j;
int temp;
for(i=0;i
{
for(j=n-1;j>i;j--)//第一趟j从1至n-1,最后一趟j取n-1
if(R[j]
{
temp=R[j];//交换R[j]与R[j-1],将较小值的记录前移
R[j]=R[j-1];
R[j-1]=temp;
}//if交换
}//外层的for循环
}
(3)改进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和代码
上面的冒泡排序中,在第i(i
所以当某趟已无交换时,说明已经排好序了,算法可以结束
void bubblesort(int R[],int n)
{
int i,j, exchange;//添加了exchange
int temp;
for(i=0;i
{
exchange=0; //添加了exchange
for(j=n-1;j>i;j--)//第一趟j从1至n-1,最后一趟j取n-1
if(R[j]
{
temp=R[j];//交换R[j]与R[j-1],将较小值的记录前移
R[j]=R[j-1];
R[j-1]=temp;
exchange=1; //添加了exchange
}//if交换
if(exchange=0)return; //添加了exchange
}//外层的for循环
}
(4)性能分析(改进的冒泡排序算法)
若数组的初始状态是正序的,则一趟即可完成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
若数组的初始状态是反序的,则进行n-1趟排序,每次进行n-i-1次比较,时间复杂度O(n2)
(5)小结(改进的冒泡排序性能)
最好时间O(n)
平均时间O(n2)
最坏时间O(n2)
稳定性--稳定
2:快速排序
(1)基本思想
在待排序的数组的n个元素中取一个元素(一般取第一个),将其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在其之前的元素的值都小于它,在其之后的元素都大于它,这样是一趟快速排序;
然后对数组的两个部分进行同样的操作,直到每部分只有一个记录为止;
总之,每趟使表的第一个元素放在适当位置,将表两分,再对两子表进行同样的递归划分,直至划分的子表长度为1!
(2)代码
void quicksort(int R[],int low,int high)
{
int temp;//枢轴元素
if(low
{
temp=R[low];//以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进行划分
int i=low,j=high;
while(i
{
while(i
if(i
while(i
if(i
}
R[i]=temp;//枢轴元素移到合适的位置
quicksort(R,low,i-1);
quicksort(R,i+1,high);
}//结束if
}
(3)小结(快速排序性能)
最好时间O(nlogn)
平均时间O(nlogn)
最坏时间O(n2)
解释:在所有同数量级(O(nlogn))的排序方法中,快速排序被认为是平均性能最好的一种;
但是,若初始记录序列按关键字有序或基本有序时,快速排序则蜕化为冒泡排序,此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稳定性--不稳定
三、选择排序
1:直接选择排序
(1)基本思想(详见(3)与直接插入排序的对比)
(2)代码
void selectsort(int R[],int n)
{
int i,j,k;
int temp;
for(i=0;i
{
k=i;
for(j=i;j
if(R[j]
k=j;//用k记下目前找到的最小值的位置
if(k!=i)
{
temp=R[i];//交换R[i]和R[k]
R[i]=R[k];
R[k]=temp;
}//结束if
}//结束for即n-1趟
}
(3)直接插入排序与直接选择排序的对比!
直接插入排序:把无序区第一个元素和有序区的所有元素对比,将这个无序区的第一个元素插入到有序区的适当位置,构成新的有序区如此循环
直接选择排序:找出无序区中最小的元素放在无序区的第一个位置,这样,有序区和无序区的调整后第一个位置的元素就构成了新的有序区,如此循环
(4) 小结(直接选择排序性能)
最好时间O(n2)
平均时间O(n2)
最坏时间O(n2)
稳定性--不稳定
2:堆排序
什么是堆?本文讨论的是大根堆,即概念如下:Ri>=R2i且Ri >=R2i+1,小根堆与之相反
(1)基本思想
首先将数组R[n]中元素按从左向右顺序排列,构成一个完全二叉树,此时,任意节点R[i]的左孩子是R[2i],右孩子是R[2i+1],双亲是R[i/2];
假设完全二叉树某个节点i对它的左、右子树已经是堆,接下来要将R[2i]和R[2i+1]中的较大者与R[i]交换,但是,这有可能破坏下一级的堆,于是继续采用上述的方法构建下一级的堆,直至完全二叉树节点i构成堆为止;
对于任意一棵二叉树,从i=n/2到1,反复利用上述思想建堆,大者“上浮”,小者“下沉”!
(2)代码
调整堆的算法sift()如下:
void sift(int R[],int low,int high)//假设完全二叉树节点i对它的左、右孩子已经是堆
{
int i=low,j=2*i;//R[j]是R[i]的左孩子
int temp=R[i];
while(j<=high)
{
if(j
if(temp
{
R[i]=R[j];//将R[j]调整到双亲节点位置上
i=j;//修改i和j的值,以便向下筛选
j=2*i;
}
else break;//跳出while循环
}//while循环
R[i]=temp;//被筛选节点的值最终放入的位置
}
堆排序的算法如下:
void heapsort(int R[],int n)//按照递增顺序排序
{
int i;
int temp;
for(i=n/2;i>=0;i--)//循环建立初始堆
sift(R,i,n);
for(i=n-1;i>=1;i--)//进行n-1趟循环,完成堆排序
{
temp=R[0];//将当前循环内第一个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交换
R[0]=R[i];
R[i]=temp;
sift(R,0,i-1);//筛选出R[0]节点,得到i-1个节点的堆
}//结束n-1趟循环
}
(4)小结(堆排序性能)
最好时间O(nlogn)
平均时间O(nlogn)
最坏时间O(nlogn)
稳定性--不稳定
四、其他排序算法(简略)
1:归并排序:稳定
2:基数排序:稳定
五、内部排序算法总结
1:
内部排序各种算法的性能比较(表)
|
排序方法 |
最好时间 |
平均时间 |
最坏时间 |
稳定性 |
插入排序 |
直接插入排序 |
O(n) |
O(n2) |
O(n2) |
稳定 |
希尔排序 |
|
O(n1.25) |
|
不稳定 | |
交换排序 |
冒泡排序 |
O(n) |
O(n2) |
O(n2) |
稳定 |
快速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2) |
不稳定 | |
选择排序 |
直接选择排序 |
O(n2) |
O(n2) |
O(n2) |
不稳定 |
堆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logn) |
不稳定 | |
其他排序 |
归并排序 |
O(nlogn) |
O(nlogn) |
O(nlogn) |
稳定 |
基数排序 |
|
|
|
稳定 |
2:内部排序各种算法的选择
(1)当n较小时:可采用直接插入排序和直接选择排序
当记录规模小时,可选择直接插入排序;
当记录规模大时,可选择直接选择排序,因为直接插入排序所需的记录移动操作比直接选择排序多
(2)当记录基本有序时:可采用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
(3)当n较大时:可采用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