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几个同学让我看了一个程序,后来发现问题都是出在使用printf()函数进行输出时的缓冲模式造成的。比如这样的程序:- #include <stdio.h>
-
-
int main()
-
{
-
fprintf(stout,"1234");
-
while(1);
-
return 0;
-
}
程序并不是很长,但是就这样的程序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入死循环之后,并没有输出“1234”,这个与我们预想的完全不一样,还以为是自己的程序写错了,可是看了又看,就三行代码,怎么会出错呢?原来这个就是标准I/O的缓冲模式造成的。
基于流的标准I/O的缓冲模式有三种:全缓冲,半缓冲,无缓冲。
全缓冲:直到缓冲区被填满,才调用系统I/O函数。对于读操作来说,直到读入的内容的字节数等于缓冲区大小或者文件已经到达结尾,才进行实际的I/O操作,将外存文件内容读入缓冲区;对于写操作来说,直到缓冲区被填满,才进行实际的I/O操作,缓冲区内容写到外存文件中。磁盘文件通常是全缓冲的。
行缓冲:直到遇到换行符'\n',才调用系统I/O库函数。对于读操作来说,遇到换行符'\n'才进行I/O操作,将所读内容读入缓冲区;对于写操作来说,遇到换行符'\n'才进行I/O操作,将缓冲区内容写到外存中。由于缓冲区的大小是有限的,所以当缓冲区被填满时,即使没有遇到换行符'\n',也同样会进行实际的I/O操作。标准输入stdin和标准输出stdout默认都是行缓冲的。
无缓冲:没有缓冲区,数据会立即读入或者输出到外存文件和设备上。标准出错stderr是无缓冲的,这样保证错误提示和输出能够及时反馈给用户,供用户排除错误。
看了这个应该明白了,原来这个是行缓冲造成的。我们是试着把
fprintf(stout,"1234");
改为
fprintf(stout,"1234\n");
这样的话,当我们陷入死循环之前,"1234"已经显示在标准输出上了。或者我们把
fprintf(stout,"1234");
改为
fprintf(stderr,"1234");
这个结果和上面的结果是一样的,只不过显示在了标准错误输出上了。
如果你不想按照上面的两种修改方式进行,也可以按照下面的方式,将I/O的缓冲设置为无缓冲方式。
- #include <stdio.h>
-
-
int main()
-
{
-
setbuf(stdout, NULL);
-
fprintf(stout, "1234");
-
while(1);
-
return 0;
-
}
这样修改之后的结果与前面两种方式修改之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阅读(1282)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