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545422
  • 博文数量: 318
  • 博客积分: 3886
  • 博客等级: 中校
  • 技术积分: 393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4-19 10:5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318)

文章存档

2014年(16)

2013年(162)

2012年(140)

我的朋友

分类: IT职场

2013-10-07 09:07:26

从小就特别爱文字,觉得每一个方块字里都深藏着一段神妙悠远的故事,所以我常常会对着文字发呆,让想象无限飞翔。在书籍严重缺乏的童年时代,连新闻性的报纸都对我有着不可言喻的魔力。我总催促做村干部的父亲到村委办公室拿各式各样的旧报纸回来,一有空暇便趴在上面寻找熟悉的文字,发现得越多就越开心。当时觉得小小的新华字典都格外地妩媚动人。

爱文字,自然更爱用文字书写的书籍。儿时住在穷乡僻壤,一年只有两三次进城的机会,进了城也因为不认识路且囊中羞涩而不去内心向往的新华书店。但是我仍然会寻找一切机会去阅读书籍。捷径之一便是拣哥哥看过的书。哥哥大我四岁,是一位十足的书迷。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的零用钱一向富足。等我长到可以看书的时候,他已经收藏了一大箱的书《》,那时他已经过了对儿童读物感兴趣的年龄。妈妈嫌那个书箱太碍事,就把它放到一间光线不好的小屋子里。从此,那间屋子和那箱小人书成了我童年的天堂。每逢周末,不用干家务的我都会钻到屋里津津有味地看书,直到里面漆黑一片,我才恍恍惚惚地走出来。虽然耳边响着妈妈的唠叨,但是心里幸福甜蜜,仿佛开满了五彩缤纷的小花。少年时最爱的台湾作家三毛的书就是那时段时间阅读的。

长大以后,离家求学,有了更多的钱可供自由支配,购书便成了我人生的一大乐事。大学第一次拿到家教工资,我只留下五元钱买瓜果款待同学以示庆祝,其余的钱都用来买书了。记得第一次去南京,对那里的名胜古迹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一头扎进书店,大选特选。无论到哪一座城市,书店都是我最爱光顾的地方。我买新书,但更爱淘旧书;既买与职业相关的文学书,也买与兴趣相符的艺术书。收藏的那些书:有横排简体的也有竖排繁体的,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的看得懂,有的看得似懂非懂。有的书一买回来就如饥似渴地阅读;有的则被摆放在家中的某个角落,闲暇或出差时才会阅读;有的则被束之高阁。久而久之,属于自己的书便越积越多。每次看到这些藏书,就如同品鉴价值连城的古玩,心里填满了沉甸甸的富足。

记得读研究生时,我曾去拜访过一位老师,发现他家的书橱除了有几本教材以外,几乎没有其它的书籍。当时我非常震惊,不但想起儿时常听到的“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名言,而且还在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如果自己将来成了一位大学教师,如此少的阅读量岂能胜任培养人才的重任?而我的导师,或是我所尊重的老师,家里的书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从此,藏书对于身为大学教师的我而言,不仅是兴趣所在,更是一种使命。

随着藏书的不断增多,我的书房越发显得狭窄。做梦都想有一天能够将家里所有的书都整齐地摆开来,让它们自由地呼吸。据说李敖的书房是一幢豪华的别墅,亲见一位老师开心地将家中的车库改装,然后拥有了一间两层的书房。相比之下,年轻的我只能将家里的书用纸盒子一箱一箱地装起来,然后在上面写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比如诗歌类、戏曲类、戏剧类、电影、绘画类;比如作品集、理论书等;比如先唐文献、唐宋文献、元代文献等。遇到问题,需要研读时,我只能将一箱一箱地书打开,从中挑选与整合,然后它费力地拖出来一箱子的书来阅读。

这个“十一”黄金周,我既没有去揽胜探险,也没有走亲访友,而是宅在家里,静静地阅读。一天读到会心处,抬头远眺,突然发现窗外碧空万里,家里阳光满屋。阳台上一堆又一堆的书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光,看上去既神圣又神秘。这时积压在心头的没有足够空间摆放藏书的忧愁早己一扫而空。

是啊,让书晒在阳光下,何尝不是一种极佳的藏书方式?

 

阅读(47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包包20131005

下一篇:军旗下的青春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