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22659
  • 博文数量: 276
  • 博客积分: 4182
  • 博客等级: 上校
  • 技术积分: 4486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4-17 21:1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76)

文章存档

2014年(9)

2013年(132)

2012年(135)

分类:

2012-05-29 15:27:23

我们知道有类与无类,但是否了解他们具体在路由选择上的区别?
对于来说,同样的一种协议,具备了两种不同的路由选择方法( V1和RIP V2),一种是做为有类路由协议的代表,而另一种就成为了无类路由协议的鼻祖。这无疑形成了最好的比对。
一、在执行路由表查询时,RIP v1首先检查的是目的的主位。从大到小
假如现在有数据包需要发往10.1.0.0/16这个网段。
1、首先会在其路由表中查询有无符合10.0.0.0这个A类网络的条目,如果有,则正常转发;如果没有,则丢弃并返回ICMP包,目的地不可达(Destination unreachable)。
2、第二步,路由器会继续向下查询有无子网匹配,如果有,正常转发;无则返回ICMP消息:目的的不可达。
二、RIP v2可以说是恰恰相反。从小到大
它忽略目的地址的网络类型,无论是A类也好,B类C类也好,v2版的RIP只是在其路由表中执行精确地按位匹配查询(Bit-by-bit), 它首先检查的是掩码位数最长的,如果有32位掩码的路由条目,则这条路径会被优先检查,其次是24位、16位等等。同样,不匹配,返回ICMP包。这里典 型的就是默认路由的检查,将会被放在最后,因为默认路由的掩码位数实际上是0位,所以直到路由表中所有条目都不匹配的情况下,才会用到默认路由。
以上的结论大家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解记忆起来才会比较深刻。方法非常简单,三台路由器串连,分别改变路由器RIP版本号及接口IP地址掩码,使用show ip route、debug ip rip观察路由选路以及更新过程。这里就不再列出详细步骤。
阅读(953)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Cisco 交换机 ACL

下一篇:linux 磁盘修复命令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