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5346
  • 博文数量: 90
  • 博客积分: 5075
  • 博客等级: 大校
  • 技术积分: 93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4-12 17:2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90)

文章存档

2014年(3)

2013年(2)

2012年(85)

我的朋友

分类:

2012-04-21 13:06:37

赵玉成 学者

一次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答完了孔融让梨之后,题目继续问: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结果一位上海小学生写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这名小学生说4岁的孔融不会这样做,才这样写答案,并坚信没有答错。

谦恭敬让来寻找失落已久的孝悌,这在当下小学教育阶段国学风劲之下可以想象,但是从现在教育观点来看,孔融让梨实在不是一个怎么好的教育样本。

首先,孔融的举动并不像一个儿童,有着远远超出同龄人的早熟。他家作为汉代士族,孔融让梨很可能是家庭和社会强制施加在幼小孔融之上的外在强制,而早慧的孔融又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条件。4岁时聪明的小大人,不多久就展现了自己的真面目,实打实的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待人接物都变成了行为艺术。

孔融的最大特点,除了让梨就是嘴臭。孔融觉得父子母子本来就没什么亲情与关系,孝慈都是假的: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缶中,出则离矣这种议论,与小时候那个让梨的儒家道德标兵堪称两个极端,被曹操借此大逆不道,宜极重诛,孔融56岁那年,一家被砍。

孔融让梨是属于用一个超人的样本来培养千千万万正常的儿童。你学孔融让梨,孔融自己都早就丢了,这个样本甚至还培养不了他自己。外加过高过早的道德要求,并没有在内心获得认同,更没有化为信仰,一旦他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所有的道德与规范都可以弃若敝屣。

让不让梨,本来就是自己的事情,要搞成小朋友的强制规范,甚至以此来标榜道德高下,真没必要。要让学生懂得文明礼让与分享,我们的课本不妨找一些不那么极端甚至学生身边周围的例子,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并身体力行,至于变相要求学生空喊口号学习啥的,那只能培养出一群表里不一的岳不群

 

阅读(22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