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6)
分类: 系统运维
2012-04-17 10:31:21
鼓励孩子用“语言”而非“动作”来表达情绪。以“我不开心”、“我很生气”替代丢掷物品、怎么帮助孩子减压,对自己或他人的肢体攻击。若孩子需要用身体释放他的怒意,打沙包、跑步,都是可以采取的策略。
父母亲在早期中要了解的是,情绪的释放在压力管理上是很重要的一步,积聚了过多的情绪只会造成更重的压力负担。而理性的问题解决模式,常在安全的情绪释放后才能有效的运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觉得孩子“懂得”该怎么做,却还是做不到的原因之一。
养成正向对话与幽默的语言、思考习惯。若发现孩子出现负向的自我对话,如“我不行,这好难”、“大家都讨厌我”,可引导孩子用别的方式自我回应,如“这真的好难,但是我可以试试看”、“有些人讨厌我,可是更多人喜欢我”等。和孩子一起看喜剧、听好笑的笑话,怎么帮助孩子减压,培养自我解嘲但保有自尊自信、不同角度看事情的思考习惯。
列出孩子与父母的“担心清单”。如果孩子生活中有很多计划、安排,那么陪孩子列出事件清单(每周或每日),并分析事件的重要性与优先顺序,且在完成时把事件自清单中划除,给予自己肯定的正向对话。
父母可以把自己小时候曾遇到的类似情况讲给孩子听,把自己当时的应对策略告知孩子。这样,无形中为孩子树立了榜样,增强孩子解除压力的信心。
父母小时候一定也曾经遇到过和孩子类似的情况,当时是怎样对待的或现在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样处理的,这些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孩子分享。当孩子知道了父母原来也常常会面对压力和烦恼的时候,他们对父母所说的话就比较容易听进去了。怎么帮助孩子减压,父母告诉子女自己是怎样应付压力的,那实际上是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就增强了孩子克服压力的勇气和信心了。
“一到假期,小病人的数量就增加。”该院四病区主任说,许多父母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发现问题往往先拖着,到寒暑假再解决。
主任说,许多家长都有很强烈的“病耻感”,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后,往往自己先想办法,再找老师或亲友,实在不行去普通医院看心理门诊,假如要到精神病院,一般会去外地,只有需要持续治疗的才回本地。“看病的时候,家长还会先躲起来,确定没有其他人后,再偷偷溜进诊室,一进来就把门关上。”
这种“病耻感”,使孩子接触到专业的心理医生的时间,往往要迟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怎么帮助孩子减压,有些本来通过心理疏导能解决问题的,最后不得不用药。主任说,是否心理问题有3个判断标准,缺一不可:一是严重程度,二是持续时间,三是对社会功能有无影响。比如,孩子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肯上学,是情绪问题;但假如在换了班级或学校后还坚持不肯上学,那就是心理问题了。
科学安排生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起来。课间让孩子走出教室,活动一下筋骨。晚间父母陪孩子散散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步行是一种温和的有氧运动,可以使孩子心情舒畅。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人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和作弊以及青春期烦恼的问题,有不少学生还存在性格孤僻、懒惰和任性的问题。
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压力。心理学家指出,对青少年来说,怎么帮助孩子减压,父母是最重要的影响力量。这里给父母们提出三点建议,相信对解除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