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2933
  • 博文数量: 16
  • 博客积分: 2206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9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3-29 10:55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1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2-06-11 11:45:30

时常思考: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长?能做的事又有多少?
一直以来对年长的老者,有一种敬畏之情。不论博学多识的国之名士,还是不识一字的垦荒者。从不否定赵普对宋朝功绩,却并不认同他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主张。因为生命之中的许多事并不书本的杜撰,而是历经世事的沉淀。
(一)
          前些天有幸去拜访了一下黄乃裳研究会会长——黄兆新教授,教授今年79岁了,身体还是很硬朗。到那里的时候他还没有到,怕他忘记了,就给他打个电话,他说马上过来,不一会儿,他就赶了过来。 教授十分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到他办公室坐下,他连忙给我们倒茶,说对我们的到来非常的欢迎。在坐下的时候,他欢喜的给了我们他们研究会的最新成果,新华社的一些宣传。我明白这是教授十几年心血的报酬。在没见教授这次之前,以为筹建一个研究会是很简单的。听过教授对他一些事情的讲解,才明白这是多么的不容易。有些伟大是熬出来的!对于黄乃裳几乎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福州的一些人。 黄乃裳,何许人也?昔日秀才、举人。戊戌变法,公车上书的参与者,开垦南洋诗巫。与孙中山称友,《美国略史》的协译者。曾任国民政府的唯一“高等顾问”,因对袁世凯的窃权不满坐牢四月。七十高龄后,其女婿对他说,不要再做事了,每月给他五百银元。可是他不肯,借着余热,他在闽清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教授称其为,百年不见的完人。从始至终的贯彻着利他的精神。从其手中经过白银千万两却从未为自己留过半分,到死的时候却连一副棺材可以下葬。这种精神足以让使人感动。因此教授为其不懈的研究十几年,不悔。而黄乃裳却并不是在十几年前走进教授的,而是从小的熏染。有一种骨子里的亲切感。教授他家在闽清,与黄乃裳同乡。在没有修水渠之前,他父亲是一名农民,在水渠修成后,成为了一名船员。由于船的流动,这样他父亲在别的地方结识他母亲。一道水渠,凑就了一段缘。从而也就有了黄教授之后的事业,因此当时在家里他们称黄乃裳为河伯。在教授高中读历史,发现好多名人出现在课本上,连其学生林觉民都有,却独没有黄乃裳。或许那时就树起了为黄乃裳宣扬的目标吧!才有了之后的研究。
          初次涉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在1991年,那时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那次召开纪念黄乃裳的大会,习近平做了重要的发言。教授拿出那时照片和发言稿给我们看,夹在华侨中间的习近平看起来像个小孩。时间一晃那麽久过去了。开始筹建研究会是在快到两千年的时候,那时环境也不怎么好。对于筹建名人的研究协会是不被怎么提倡的,但经过教授一番努力,最终还是办成了。然而树大必然遭风,朝前必然受阻。教授一度被诬告借黄乃裳之名招摇撞骗、恰巧当时他和一些同仁正在筹建江夏学院,其中一次让一村长给其东西,结果丢了三万元。那个人借着这件事情,打压他。清者自清,经过一些列的调查。这是子虚乌有的诬赖。教授自己还贴进好多钱去做这一件事情。善良的人会有善报,坚持的人定有收获。上次的研究会取得了重大突破——从新确立黄乃裳的成就——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杰出的政治家。也算是对教授辛苦多年的一种回报吧!教授是从事物理研究的,在传感导体上有过重大贡献。研究做实验的人一般是严谨的,因此教授在做事的时候十分认真。为了收集资料,他去过好多地方。他说只有客观的事实摆在那里,才能服人,华丽的语调,可能会让人心潮澎湃,但过后冷静他讲什么也不是。 如果一个人受他人影响奋斗一段时间,并不稀罕;但受那个人影响奋斗一生,却是可贵的。而黄教授却做到了。
         最后我们在教授的会议室合了影,就站在那黄乃裳的像下。在黄乃裳的对面的右后面是教授大学同班同学的一张照片,教授说他是我国机电的开山祖师,在很早就研究出了我国的第一个芯片,与日本几乎同时。他说当年这个同学又有家庭原因,连入个团都是困难。分配工作时被分到四川的一个小山城,一做就是几十年。最后取得了成绩。引用教授的话“有些事并不是一做就能看到成果,有些事并不是为了去看成果而去做。伟大是熬出来的,坚持做一件事,一直做下去,即使不会大成功,也会得到不少。
(二)
          一个人的内心要有多么强大才能但看淡云起云落、无挂世事成败。对于许多事,自己总是看不透。他人的眼光总觉得是那么的重要,觉得一场自导自演没有别人的评分是不可以的。千方百计的想得优,而忘了这戏演绎的是自己!由于之前又一次是协会以志愿者身份邀请过教授一次,热衷公益事业的他,就拿起了志愿者说事。同去的同学借机说道:“他有时就在想,时常要求我们去帮助他人。而我们自己呢?有更多的时候就在想能不去害人就好了。如果此时在有余力,可以再去考虑帮帮他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许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主流。毕竟雷锋也好,黄乃裳也罢都是一个宣扬向上的标杆。很难望其项背。教授对此,并没有以其研究的黄乃裳大谈特谈,而是十分理解的口气说道:“现在的你们和我们当时的条件不一样,当时上大学,学费生活费等都是国家补贴,在学校里啥也不担心,要么做事,要么学习。而且出来还分工作。现要面对太多的事情,就业等等。每个人为自己考虑是无可厚非的。许多事就是那样能做就做,不能做也不要强求。关键有些是自己要想得开,看得透。” “就拿自己说,现在79岁快八十了,刚才接到电话能从家里很快的走到家里,就觉得很幸福。最怕的是生气,每次生气就想有什么过不去的呢?自己现在每天还能到办公室来,就很不错了。没事时,帮这栋楼的人烧烧水、倒倒茶也觉得很好。尽管他们都是我的学生。” “你们今后不论做什么事,都可能会遇到困难 ,可是不论什么困难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过去的。”  听到这些我想起,季羡林在北大帮一新生看行李的事。时间会把一切消磨掉,包括生命。但一颗平和的内心却不会。在《功夫熊猫二》 阿宝在最后的平静中到达了功夫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论是佛学道学还是儒学及其之后延伸的理学都是最求一种最高境界,而这种境界差不多就是这所谓的内心平和。
          一直认为聪明并不代表智慧,天才并不是圣者。看的多了,才会有思想。经得多了才会有心态。向前看去,一双双深邃睿智的眼睛都是那些沧桑的见证。 敬畏生命的伟大,更敬畏那些走过生命长河的人!
阅读(25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夏弦沉音

下一篇:若转身,让爱回到原点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