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35)
分类: 嵌入式
2012-07-03 17:45:38
内存寻址
版本 1.0
最近又 研究了一下内存寻址,没有一份资料能讲的透彻,不是不细致,而是缺乏整体感,都不全面,让人看完后没有一个整体模型,现就我关心的问题记录如下,如果要很全面很细致的记录的话会花费我很多精力,所以只是记录大概流程,以后再慢慢修正吧。
所有贴图皆来自网络
一.分段的由来 1.8086分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 8086 处理器,不了解的可以去查一下资料。因为 8086 有 20 根地址线,能访问 2 的 20 次方共 1MB 的地址空间,但是其寄存器确是 16 位 , 无法保存 20 位的地址。这时就将 20 位地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前 16 位 , 保存在 cpu 的段寄存器中 , 剩下的 4 位保存在通用寄存器中,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 段地址 : 偏移地址 形式。把 1MB 地址空间分成了 16 份,每份 64KB ,当需要寻址时就要把两部分合并,显然合并方法就是 完整地址 = 段地址 <<4 + 偏移地址 , 那么左移四位就相当于乘以 16.
这里需要注意 :
理论上每段是 64KB ,但实际偏移地址是 16 位,故其偏移有可能超出本段的范围,那么实际上 8086 是允许这样的,这样不同的地址可以有不同的段地址 : 偏移地址 的组合方法,亦即两个段可以覆盖同一区域。这里加完之后的 20 位地址即为物理地址。
2.80386 1 )实模式Cpu 刚加电或复位时便进入实模式,此模式下工作方式同 8086 基本一致,同样是只能访问 1MB 地址空间,并且分段。
2 )保护模式实模式初始化完成后便进入保护模式,此模式下便有了虚拟地址(逻辑地址)、线性地址、物理地址的区分。
逻辑地址,即为程序代码中使用的地址,分为段基址和段内偏移地址,但其合成方法有别于 8086 ,不再是简单的加法,而要复杂得多,就是通过所谓段描述符的机构进行转换。
线性地址,即逻辑地址转换完成后形成的一个 32 位的地址 ,注意 8086 中此处是 20 位, 8086 中线性地址即为物理地址,但此处不一定是,还有分页机制。
物理地址,真正的物理内存的地址,要得到他可真不容易。
二.段描述符表 1.GDT 、 LDT 和 IDT 定义描述符表有三种 , 分别为全局描述符表 GDT 、局部描述符表 LDT 和中断描述符表 IDT 。
这三个表是在内存中 由操作系统或系统程序员 所建,并不是固化在哪里,所以从理论上是可以被读写的。这三个表都是描述符表格 。描述符表是由若干个描述符组成 ,每 个描述符占用 8 个字节的内存空间 ,每个描述符表内最多可以有 8129 个描述符。描述符是描述一个段的大小,地址及各种状态的 。
1. 全局描述符表 GDT :
全局描述符表在系统中只能有一个 , 且可以被每一个任务所共享 . 大部分描述符都可以放在 GDT 中,能被多个任务共享的内存区就是通过 GDT 完成的 ,
2. 局部描述符表 LDT:
局部描述符表在系统中可以有多个 , 通常情况下是与任务的数量保持对等 , 但任务可以没有局部描述符表 . 任务间不相干的部分也是通过 LDT 实现的 . 这里涉及到地址映射的问题 . 和 GDT 一样 , 中断门和陷阱门放在 LDT 中是不会起作用的 .
3. 中断描述符表 IDT:
和 GDT 一样 , 中断描述符表在系统最多只能有一个 , 中断描述符表内可以存放 256 个描述符 , 分别对应 256 个中断 . 因为每个描述符占用 8 个字节 , 所以 IDT 的长度可达 2K. 中断描述符表中可以有任务门、中断门、陷阱门三个门描述符 ,其它的描述符在中断描述符表中无意义。
4. GDTR 寄存器
GDTR 是一个长度为 48bit 的寄存器,内容为一个 32 位的基地址和一个 16 位的段限。其中 32 位的基址是指 GDT 在内存中的地址。由系统设置初始化时设置,之后不会改变。
5. LDTR 寄存器
LDTR 是局部描述符寄存器,由一个可见的 16 位寄存器(段选择子)和一个不可见的描述符寄存器组成(描述符寄存器实际上是一个不可见的高速缓冲区)。
注意 GDTR 和 LDTR 有区别,原因是每个 LDT 都在 GDT 中存在索引,所以 LDTR 有个段选择符,用来记录当前 LDT 在 GDT 中的索引位置,任务切换时,先将新任务的 LDT 在 GDT 中的索引存入 LDTR 的段选择符,然后再把相应的描述符内容加载到 LDTR 的段描述符寄存器,这样此任务以后的指令就不需要再次查找 GDT 表了。
2.LDT 、 TSS 和 GDT 的关系每个任务都有自己 LDT 和 TSS ,这是确定的,但是所有任务的 LDT 表和 TSS 和 GDT 的关系是什么?
3. 任务切换
在这里还要引入一个段选择子的概念。段选择子是一个段寄存器 ,高 13 位用来指示描述符在描述符表中的索引号 ,低两位是表示使用描述符的特权级别;另外一位( T1 )是 GDT 和 LDT 的信号量,如果 T1=0 ,则使用 GDTR ,如果 T1=1 ,则使用 LDTR 。
系统中的段寄存器共有六个: CS 、 SS 、 DS 、 ES 、 FS 和 GS 。每个段寄存器都有其相应的一个隐藏描述符寄存器,用来保存此寄存器所选段的段描述符。当选择子被装入段寄存器时,微处理器会自动将其对应的描述符装入描述符寄存器。
系统任务切换时, LDT 切换,而 GDT 不切换(因为真个系统只有一个 GDT ),这时新任务的 LDT 描述符的选择子就被装入到 LDTR 中。然后根据其索引号在 GDT 表中查找到相应的 LDT 描述符项,把此描述符的内容加载到 LDTR 的段描述符寄存器中,这样下次就不用查找 GDT 表了。
4. 地址映射
大致流程:
A. 查看段选择符,如果其中 T1=0 ,说明是查找 GDT 表,如果 T1=1 ,则查找 LDT 表。
B. 如果是 GDT ,则从 GDTR 中取出 GDT 表在内存中的基地址,然后和段选择符的索引 index*8 相加,得到描述符项在 GDT 中的地址,然后从此项中取出段基址,再把段基址和偏移量运算得到线性地址。
C. 如果是 LDT ,则从 LDTR 中的描述符寄存器中取出 LDT 表在内存中的地址,然后和段选择符的索引 index*8 相加,得到描述符项在 LDT 中的地址,然后从此项中取出段基址,再把段基址和偏移量运算得到线性地址。
D. 如果不采用分页机制那么线性地址就已经是物理地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