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933271
  • 博文数量: 756
  • 博客积分: 23788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88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3-06 14:1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756)

文章存档

2012年(756)

分类: 服务器与存储

2012-05-07 16:09:34

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起步较晚

  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产品的最基本单元,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分系统、单机产品的质量。没有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再好的电子产品也难以发挥作用。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元器件之于电子产品,就像建筑高楼大厦所用的钢筋水泥、砖瓦灰石一样,再好的建筑师如果使用的是低劣的建筑材料,盖出的楼房也必定是“豆腐渣”。“对于产品质量,公差的影响巨大。”郭开周说。

  所谓公差,就是实际参数值的允许变动量。理论计算是不考虑公差的;而实际产品中,所有的元器件参量乃至一根金属线的尺寸都有公差。完成一件高质量的产品,要妥善处理各种各样的公差,比如:尺寸公差、介质材料介电常数和厚度的公差、工艺环境(温度、压力等)的公差等。“一些公差的组合是允许的,会导致成品产生;而另一些公差的组合则是不允许的,会导致废品产生。”郭开周说,公差控制不严,器件传递的信号就会出现种种问题,如短路或漏电等。中科院微电子所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项目组负责人赵野告诉记者,企业在生产制造中通常采用良率(良品/产品总数)作为控制质量的指标。“普通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良率至少要达到96%~97%,否则报废太多,企业无法赢利。”

  因此,郭开周认为,要获得“成品”,必须建立合适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实时质量监测和控制的技术平台。“尽管控制产品质量与生产工艺的调整有关,但在产品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避免出现质量问题。”赵野补充道。在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国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研发起步较晚,故在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和设备环节缺乏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代工制造的环节,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普遍较弱。究其原因,赵野认为,一方面,我国生产制造电子元器件的开放性商业平台较缺乏,较先进的工艺平台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在设计上也还有欠缺,一些核心技术还没掌握。对此,郭开周建议,在生产流程中,对阶段成品的质量实施在线、实时、无损检测。“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找到故障点并分析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及时调节工艺参数,不至于连续生产废品;同时可以对各种不合格情况进行实验、分析,找到在工艺流程中进行改善和控制的办法。”

阅读(63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