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093
  • 博文数量: 8
  • 博客积分: 205
  • 博客等级: 入伍新兵
  • 技术积分: 1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12-31 18:0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6)

2011年(2)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网络与安全

2012-03-09 20:43:53

  有人说,日本动画家用机器服务思想,解读情感,而我国很多动画从业者则在为机器和电脑动画软件做广告。就笔者所见,有的动画片过分追求电脑特效技术,不恰当的眼睛放电和不适度的身体扭曲比比皆是,让人不知所云,只能认为动画创作者放逐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放弃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诠释,而将艺术的成败“押宝”押在了机器上。

  上世纪80年代及更早些的中国动画片曾引起世界关注、国人自豪,是因为那一代先驱艺术家秉承了艺术创作的规律,传递民族文化的精神力量和美,正如动画前辈张松林对这一时期作品所作的归纳——“中国式幽默”和“中国元素”。

  其实,当我们回顾动画片时,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在通过不同的风格式样呈现本民族的精神财富,传播本民族的各种生命符号。比如,日本学者大野纯子曾如此解释日本动画片的机器人情结:“日本人对物的爱惜和追思是有渊源的,日本妇女通常把用折了的针,插在一块豆腐中祭拜,追念它一生的艰辛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在日本的一家博物馆里陈列着被挤压和扭曲变形的机器人供游人瞻仰,以此追思它们为了告诫人们交通事故的危险性而做出的牺牲和奉献。”于是,我们看到动画片《大都会》里的机器人男孩比人类更有感情;《铁臂阿童木》的主人公机器男孩为了救援人类面临的灾难经受烈火的烧烤;宫崎骏的动画片也是用“一草一物寄托性灵和情感”, 这种人情物语的交织形成了日本经典动画片特有的风格,也是日本动画片的魅力所在。

  伪原创的做法生产出了不少重复上世纪20年代美国老调或日本三流水平的动画片,倘若只是作为一幕视频风景,倒也不乏趣味,但动画创作更应该捍卫自己的使命和艺术独立性。

  动画创作有怎样的使命?给人们带去快乐和希望,应成为动画艺术家创作的动机,正如宫崎骏所说“我创作动画是为了孩子们高兴”,迪斯尼认为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要让他们通过动画片认识自然与生命的美好意义”。

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

阅读(25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