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878
  • 博文数量: 14
  • 博客积分: 430
  • 博客等级: 下士
  • 技术积分: 18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12-15 14:4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9)

2011年(5)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IT业界

2012-02-24 11:32:24

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成功的项目经理,需要把握哪些IT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IT项目一般分为项目启动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上线阶段。其中项目启动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上线的基础。我就具体来说说项目启动阶段和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经理该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一、         项目启动阶段

项目启动阶段对一个IT项目来说应该是最主要的部分,熟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项目只有真正启动了才谈得上IT项目的管理方法和技巧,项目启动阶段准备的充足与否往往决定着一个项目的成败。

一般来说,项目的启动阶段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项目请求阶段:

 在项目请求提出阶段,业务部门发现需要由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的业务需求,并提出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期望。由于信息化项目的意向伴随着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对于意向的统筹管理与规划对企业的信息化部门始终是一个难题。

对于有集中业务规划期间的企业,意向的产生经常集中在业务规划期间,比如:财年末,业务对自身的模式进行盘点期间,往往产生业务模式的改进或改革的需求,从而对信息化工具产生需求。在这一时间产生的想法或需求,往往不是很成熟,不确定性很大,后期变化的风险也很高。但这一时期,也是意向最集中,最易于统筹规划的时期。信息化部门通常在这一时期,对所有的意向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初步形成项目建设清单。并考虑公司战略重点与资源投入的约束,对项目进行排序,以确定建设重点。

对于不在集中规划时期提出的项目意向,正如案例中出现的一样,往往会影响到原有的整体规划与计划,各方面的论证更应谨慎,比如,项目的必要性、投入的合理性、资源到位的可能性,对已建和在建系统的影响等等。信息化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制度与流程,对业务需求的意向进行引导,尽量使意向在集中规划时期提出。

项目请求提出作为项目启动的一个阶段来管理,其意义就在于:对项目请求进行统筹规划,保证系统建设的整体合理性。

2  需求分析阶段

在受理了项目的请求之后,就进入对项目需求的分析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有信息化人员与业务人员组成的小组,对业务需求进行详细的调研与分析。

一般来说,需求分析包括以下内容:当前业务流程分析、未来业务流程分析、当前业务与未来业务的差异分析、信息化功能点需求、对将来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性能需求,环境需求,安全需求等、需求的优先次序、需求分析报告形成以后,还需要组织对需求的评审,以达成项目关系人对需求的一致认可。

3  可行性方案论证阶段

可行性方案的论证是项目启动阶段的关键活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论证小组一般由企业内部的业务与IT技术两方面的人员组成,视项目的重要程度、难度与规模,可能还需要企业外部的专业顾问资源。

可行性方案论证的目的是通过确认管理体系和系统技术构架,从而确认未来的管理和技术方案是否有效。它立足于项目从管理上、技术上、实现上的难点进行阐述,逐步理清楚客户的需求。并在需求的基础上,规划总体解决方案,以作为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依据、产品选型的依据,以及后续实施方案的约束。

产品选型的依据:可行性方案的制定是建立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是不受任何产品影响的。因而它是后续产品选型的依据,它使得企业可以在产品选型过程中始终坚持从自身的需求和规划为原则选择产品与方案,而不至于受到供应商解决方案的误导。

实施方案的约束:可行性方案与实施方案是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之间的关系。可行性方案描绘了总体的业务方案与技术架构,而实施方案是可行性方案在各方面的细化。此外,围绕可行性方案从管理上、技术上、实现上对难点进行的阐述,可以有效地开展项目的风险分析,制定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为项目的成功提供保障。

4、产品选型阶段

当可行性方案需要通过选择新的产品来完成时,进入项目启动管理的产品选型阶段。在该阶段,对供应商进行初步的筛选以后,根据需求与方案要求,制定招标文档,接收供应商的项目解决方案,并根据评估标准,组织相关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估,选出2个以上的供应商进入商务谈判。并在立项报告审批通过以后,与供应商签署合同。 创建RFP:根据需求阶段与可行性方案阶段分析的结果,制定向供应商招标的文档。

4.1、解决方案评估:制定产品选型评估的标准是该活动的核心,它包括:应用软件评估:对产品本身的功能、性能、体系架构、用户友好性、市场评价、费用等方面进行考察;

4.2、软件运行环境评估:对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服务器、客户机的软硬件配置进行评估。这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又是有可能对后续实施投入影响最大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客户端数量大,环境复杂的情况下。

4.3、项目实施评估: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项目实施方法与能力已经成为项目成败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服务商实施能力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实施方法、实施费用、实施周期、实施顾问经验以及对相似实施案例的考察。

4.4、培训与售后服务评估:包括考察培训方式、费用、售后服务方式、费用、响应时间等。

5、立项报告审批阶段项目管理论坛

 立项报告是项目启动阶段的重要文档,在这一阶段,需要将从意向提出、需求分析,到可行性方案论证,到产品选型各阶段产生的重要内容整理形成文档,并任命项目经理、建立项目组织机构,申请项目经费,然后按公司的管理流程,交相关的部门会签,成为确认项目合法性的文件。后序的所有项目活动都要以立项报告为依据。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在IT中,项目启动阶段要经过意向提出、需求分析、可行性方案论证、产品选型、立项报告审批、项目启动会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控制,方可完成项目的启动,进入项目实施阶段。做好项目启动管理是企业进行合理的投入产出分析,有效控制项目风险,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

说了这么多的因素之后,那么项目经理到底如何保证项目更进一步的顺利进行,以至项目能取得成功呢?要保证一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

1、制定切实的目标,不要轻易改动目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需要与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相适应。可以试想,一个管理基础薄弱,基础数据尚不完备的企业想要通过ERP 的实施解决所有的管理问题完全是不切实际的。

2、积极争取“一把手”的支持。很多大型IT 项目的实施,是一个耗时长、高投入、高强度、高振荡、高风险的工作,如果没有一把手在资金支持、人员配备、流程调整等方面的强有力的持续支持,很难获得成功。

3、大力开展针对项目各阶段、各层次人员的培训。 IT 项目成功与否,人是关键。IT 项目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一个管理整顿、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过程。只有管理人员、实施人员、技术人员、使用人员的素质真正提高了,认识真正统一了,系统才能正常运转。

4、加强对关键点的审核和项目关键环节的控制。在项目的每个关键点,设立里程碑,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审。保证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不会被传递到下一阶段,甚至被放大。同时,通过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项目的进度。

5、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 IT 项目最终的成功应用,实际上就是企业信息的规范、有序、快速、正确的流动。只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进行各相关应用和管理的规章制度建设,才能保证项目完成后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安全性。

6、建立项目的风险管理机制。在项目计划阶段,如果项目负责人能够对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仔细分析,制定比较周密的风险防范机制,会大大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这些技巧只是个人的经验总结,而且每个人的管理风格都不同。最好的经验技巧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实践总结。这些仅作参考。

更多:

 

阅读(475)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