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96894
  • 博文数量: 61
  • 博客积分: 2315
  • 博客等级: 大尉
  • 技术积分: 25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11-22 18:00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1)

文章存档

2015年(3)

2014年(3)

2013年(9)

2012年(23)

2011年(23)

分类: IT职场

2014-08-31 10:40:25

最近给团队(指##开发团队)分享了我的《基层技术管理原则》。在我所秉承的八大基层技术管理原则中,有两个分别谈及了个体的能力与价值,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我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希望能给读者带去一点有价值的思考素材。


首先,我想给出我对于个体能力的理解,即“能力 = 技能 x 工作好习惯 x 意识”。技能的重要性无需多言,他决定了我们能走上怎样的工作岗位,甚至直接决定能拿多少薪水。正因为它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所以我没有必要在此花多余的笔墨累述。然而,能力方面除了关注技能发展外,我想提醒大家重视工作好习惯和意识两大因素,因为现实中这两大因素的作用被极大地忽视着(这是造成“苦逼”的重要根源)


在职场中,除了人文因素外,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意识”的作用在于,通过一定的思维引导我们采用合适的方法去实现更高的工作质效。这里的方法可以是提升技能(比如,学习更合适的编程语言),也可以是加强沟通(比如,了解开源社区的发展动向)等。当然,最为重要的是,意识应引导我们形成各种工作好习惯。


什么是工作好习惯?简单的回答是:那些在我们身上稳定的、自发的工作行为,这些行为使我们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更具质量水准的工作。“稳定的”体现于我们坚持采用同样的方式、方法解决相似或相同的问题,且持之以恒;“自发的”体现于我们运用这些方式、方法的成本很低,第一时间会那么做(这进一步带来了“稳定的”)。


为了更具体,我在此举几个工作好习惯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是编程习惯。编程规范很多团队都有,但能将之完全落实且形成工作习惯的却很少。第二个例子是遵循各种工作流程的习惯。同样地,流程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但照章实施的却鲜见。第三个例子是文档编写习惯。害怕写文档似乎是很多职场人士的一大通病,更别谈将编写文档当作是一个工作习惯了。另外,虽然有些人写文档,但仍存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文档内“:”与“:”、“.”与“。”不加区分(即中英文符号不分、全半角不分);制作PPT时,有些句子的末尾以句号结束,有些又不是,缺乏一致性;等等。


各种工作好习惯之所以难以形成的根源在于,我们缺乏较真的态度。较真态度一旦缺失就很容易导致做事不到位,且助长一些工作上的不良作风。工作好习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还代表了工作纪律。一个技能再高,但却没有纪律的人往往给人的感觉是“事确实能做,但总让人不放心、做事不专业”。造成这种感觉的深层根源在于,人因为没有纪律而使得其行为很不稳定且难以预测。


习惯与纪律还是有区别的。习惯的背后一定有一种较真的态度,这种态度很容易让人做各种事时能多一份认真,而无需事前规范。与之不同的是,纪律往往需要事先规范,因此适用范围更加有限。也正因如此,在我的能力定义公式中使用了“习惯”而非“纪律”一词。习惯体现了我们基于意识付诸行动 —— 因为我的习惯是这样做,所以我这么做了。


既然工作好习惯如此重要,那一定会有人问如何在工作中加以培养这一问题。如前所指,工作好习惯的背后一定需要我们做事具备较真的态度。因此,培养较真的态度是形成各种工作好习惯的先决条件。悲剧的是,在国内的文化背景下,要培养较真的态度真不是一件易事,因为我们的处事原则更多的是宣扬“艺术”、“中庸”和“难得糊涂”等。我并非否认这些内容的价值,只是以大多数人的能力层次根本不应一上来就以这些内容为导向。当个体不具备较真的态度时,那时就得寄希望于团队中至少有一个较真的人,且这类人有能力引导大家较真。千万要注意,塑造团队的较真态度不只是意愿问题,更需要以能力做支撑,很多情形下的不较真其实是能力的缺乏(出现了“鸡与蛋”问题?)


能力公式告诉我们,并不是技术越好能力就越强,因为还得关注其他两大因素。一个技能很强的人,如果他身上缺乏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行为让人难以预测,则这类人的整体能力可能还不如技能一般但工作习惯良好的人;同样地,一个技能很强的人,如果他的意识更趋向于单打独斗而非协作,那他的能力也得大打折扣。


能力强的人是否价值就高呢?


普遍的理解是,只要是个人,他在集体中就能产生价值,不大关心这个人的价值输出形式与方法。以这一理解所指导出来的团队,很容易出现团队能人多但却发挥不出团队的效能这类问题,也解释了“单干可以,协作不行”的怪象。“能力”的一大特点是他属于个体属性,只有经输出之后才能产生价值。更为直观的解释是,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如果在团队中不发挥他的能力那他的价值就变低。


在我看来,个体价值体现于对他人的帮助和对团队的贡献。对他人的帮助并非简单地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就出现在他的视线范围内,这种形式从长远看来过于低效。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文档化或招开分享会的形式。比如,在工作中认真做好概要设计并文档化就是一种帮助他人的方法,当其他人接手自己所负责设计的软件模块时,概要设计文档就起到了“帮助”的作用;再比如,将工作中解决某难题的思路写下来与大家分享,这就有助于其他人规避犯同样的错误;等等。真正的团队一定会重视知识的沉淀,这就需要个体有意识持续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有助于他人更有质效地工作的知识以文档等形式进行传承和流转。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队中建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协作氛围,乃至进一步营造出“你欣赏我,我欣赏你”的相互认可文化。


个体对团队的贡献不能只停留在完成被分配的任务这一简单形式上,而应体现于个体能动地为了提高团队的工作质效不断做出贡献。只停留于前一认识的团队比较容易成为“苦力”,同样的事情一种方法干上十遍,甚至唯苦劳是论;具备后一认识的团队会努力寻找方法,将需干十遍的事变成只干一遍。


前面所提出的关于能力与价值的问题,更为恰当的认知是“能力强的潜在价值高”。

阅读(4999) | 评论(1)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

fengzhanhai2014-09-01 09:19:56

不错,有点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