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111148
  • 博文数量: 300
  • 博客积分: 37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77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2-02-26 04:4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7年(4)

2016年(7)

2015年(19)

2014年(72)

2013年(71)

2012年(127)

分类:

2012-05-26 15:31:05

数据和信息

信息:关于现实世界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

数据:通常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

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数据处理是指从某些已知的数据出发,推导加工出一些新的信息。

数据管理是指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维护、检索、传送等操作。这部分操作是数据处理业务的基本环节,而且是任何数据处理业务中必不可少的共有部分。


数据库基本术语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系统(DBS):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相关技术。


数据存储方法的演化历史:磁盘、卡片和纸带发展到磁盘,同时磁盘容量出现飞速增长。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手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阶段。

手工管理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外存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还没有直接存取设备,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也没有文件的概念。数据量少,由用户自己管理,且数据没有组织结构,是面向应用的,依赖于应用程序,不能独立存在。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磁鼓、磁盘 等存储设备,于是数据被组织成独立的数据文件,这样数据以“文件”形式长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的磁盘上,系统通过文件名访问,对文件里的记录进行存取,并可 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增删改。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的结构化,即给出了记录间各种数据的关系,使得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有了区别。文件组织也已经多样化。 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以重复使用。

但文件从整体上看仍是无结构的,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数据之间联系弱,数据不一致,且有大量冗余,所以管理和维护的代价很大。

数据库阶段:60年代后期,出现了数据库这样的数据管理技术。1968年IBM推出层次模型的IMS系统。1969年CODASYL组织发布了DBTG报告,总结了当时各种数据库,提出网状模型。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则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者。1970年IBM的E.F.Codd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数据库的特点有: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恢复、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性这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除了关系数据库,如今还有一些高级数据库,比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象数据库系统网络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通常使用位于不同的地点的较小的计算机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构成完整的、全局的大型数据库。每台计算机有DBMS的一份完整拷贝,且具有自己局部的数据库。

对象数据库是用以对象形式表示信息的数据库。对象数据库的管理系统称为ODBMS或OODBMS。

网络数据库由数据和资源共享这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而成,也称Web数据库。它以后台(远程)数据库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前台(本地计算机)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的存储、查询等操作。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常采用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

概念模式简称为模式,它表示了对数据的全局逻辑级的抽象级别,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还包含记录间联系、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在实现中,它可以对应于所有的表格。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表示了对数据的物理级的抽象级别。它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是数据库最低一级的逻辑描述,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对应着实际存储在外存储介质上的数据库。它包括记录类型、索引、文件的组织等,用内模式描述语言来描述、定义。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表示了对数据的局部逻辑级的抽象级别。它对应于用户级,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在实现中可以对应于视图。

三级模式间存在二级映象: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局部逻辑级和全局逻辑级的一级映象,提供了逻辑独立性。这样在修改表格时,只需要相应修改映象,而用户程序不会受到影响。

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全局逻辑级和物理级的一级映象,提供了物理独立性。这样在进行数据库迁移时,比如从mysql到sqlserver,表格并不需要发生变化。


DBMS用于管理数据库。应用程序向DBMS发送请求,DBMS则向DB发出底层指令。DB向DBMS返回数据(查询结果),DBMS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返回给应用程序数据(处理结果)。

DBMS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库的定义功能数据库的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完整性控制和数据安全性控制)、数据库的维护功能数据字典(存放数据库的信息,其用途为描述数据,比如一个表的创建者信息,创建时间信息,所属表空间信息,用户访问权限信息等)。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硬件软件(DBMS、OS、开发工具等)和数据库管理员

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角色有:

DBA(Database Administrator):是控制数据库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DBS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数据库的责任。它的职责有:定义模式定义内模式与用户的联络(包括定义外模式、应用程序的设计、提供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定义安全性规则和对用户访问的数据库进行授权定义完整性规则及监督数据库的运行数据的转储和恢复工作

专业用户:使用专用的数据库查询语言操作数据的计算机工作者。

应用程序员:使用主语言和DML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SQL的分类之一,包括:INSERT、UPDATE、DELETE。)编写应用程序的计算机工作者。

终端用户:使用应用程序的非计算机人士。

阅读(584)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