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44064
  • 博文数量: 158
  • 博客积分: 52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613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10-27 11:58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58)

文章存档

2017年(1)

2016年(5)

2015年(19)

2014年(8)

2013年(13)

2012年(80)

2011年(32)

分类:

2011-11-27 18:14:56

首先TCPIP是两种不同的协议,它们来七层网络模型中分别在不同的层次,IP协议是网络层的协议,TCP是更高一层的传输层的协议,TCP是建立在IP协议之上的,所以一般把TCPIP连在一起说TCP/IP协议。

Windows系统的TCP协议栈的数据包默认是1460字节大小,如果一次传输的数据大于这个长度,会把分割成几个长度都不大于1460字节的TCP数据包,每个数据包都会被赋予一个sequnce number(相当于每个数据包的顺序号,凭这个接收端可以知道数据包的前后顺序)

之后TCP的数据包再被包裹上一层IP的数据的头,形成IP数据包在网上传输(其实最后还要包一层以太网数据包,网络上最终传输的都是以太网数据包)。

IP数据包到了目的地后,接收端首先把IP数据包的包头去掉,取出TCP的包。接收端每收到一个TCP的数据包都需要返回给发送端一个ACK的数据包告诉发送端已接到此数据包,如果接收端在一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某个数据包的ACK响应,会再次发送这个数据包,这样就保证了数据都能被接收端接收到(因特网上丢数据包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没有数据包重发机制,很难保证发送的数据都能被接收端完整的收到)。

每个TCP数据包也是由包头和实际数据组成,包头包含如下主要内容:

l         Source port2字节)

发送端的端口号

l         Destination port2字节)

接收端的端口号

TCP包头中只包含双方的端口号,双方的IP地址在IP包的包头,所以在TCP数据包的包头中没有IP地址。

l         Sequence number4字节)

数据的顺序号,表示当前数据包中的数据起始顺序号,比如前一个数据包的SEQ为十六进制的:df d5 aa 3d ,数据包的实际数据长度为16字节,那么下一个数据包的SEQ就要在前一个数据包的SEQ基础上加上16,为:df d5 aa 4d

l         Acknowledgement number4字节)

接收到对方的某个数据包后的回应顺序号。如果接收到了对方主动发送来的某个数据包,必须要返回对方一个ACK回应数据包,数据包的头部的Acknowledgement number部分根据对方发送数据的SEQ和实际数据长度,返回SEQ + 实际数据长度,表示已经接收到这个数据包。对方收到这个回应,根据数值计算后知道这个数据包已经被对方接收。如果接收不到ACK的回应,就意味着这个数据包已经在网上被丢失,需要重新发送此数据包。

l         Header length1字节)

表示TCP数据包的包头长度,整个TCP数据包的长度减包头长度就能得到TCP数据包的实际传送的数据长度。

l         Flags1字节)

标志字节,每一位都是一个标志,以下是几个主要标志:

ACK表示数据包是个ACK回应数据包,表示接收到了对方的某个数据包,具体哪个包由包头的Acknowledgement number部分指示。

PSH表示这是个有实际数据的包。

SYN表示这是个建立连接的数据包,通讯双方要通讯,总是由客户端先发送SYN数据包到服务端以建立TCP的连接。

FIN 表示通讯结束,拆除连接的数据包。

下面描述一次TCP传送数据的完整过程,以一个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一些数据为例。

clip_image001

Figure 1.一次完整的TCP通讯的过程

1、建立连接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客户端和服务端要通讯就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首先通讯双方都有地址,就是IP地址加端口号(IP:Port)标识通讯的每一端,客户端的IP:Port跟服务器IP:Port之间就构成一个socket套接字。所谓建立连接就是在客户端的IP:Port跟服务器IP:Port之间建立一个通道,初始化一些通讯的基础设置,以便以后的数据通讯的正常进行。

1.1.    客户端发送SYN

总是客户端发起连接,首先客户端发送SYN数据包到服务端以建立TCP连接。

SYN数据包只有TCP包头,没有实际数据。

Flags标志字节的SYN位置位,表示是SYN数据包。

Sequence number由客户端随机生成一个4字节的数据,作为本次连接通讯客户端数据的起始顺序号,以后客户端发往服务端的数据包的Sequence number都在此基础上加上每次传送的实际数据长度依次相加递增,这样根据每个数据包的Sequence number就能判断出数据包的前后顺序,以便接收方根据数据包的顺序拼接数据包。

1.2.    服务端回应ACKSYN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SYN后,首先要发送一个ACK数据包给客户端表示收到了这个数据包。

数据包的Flags标志字节的ACK置位,表示是ACK回应数据包。

Acknowledgement number 设置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 SEQ + 数据包实际长度,因为接收到的SYN的实际数据长度为0,但是TCP协议认为实际长度为0的主动发送的数据长度为1SYN是客户端主动发送的数据包,所以服务端把Acknowledgement number 设置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 SEQ + 1

TCP通讯可以是双向的,一旦建立了连接,服务端也可以向客户端发送数据。

所以服务端也会向客户端发送一个SYN包,数据包的Flags标志字节的SYN置位,表示是SYN数据包,同时随机生成一个4字节的数据,作为本次连接通讯服务端数据的起始顺序号Sequence number

实际中,服务端把这两个数据包合并为一个数据包,SYNACK都是置位,Sequence numberAcknowledgement number也同时设置,作为一个数据包发送回客户端。

1.3.    客户端回应ACK

客户端收到服务端的SYN数据包后,需要回应一个ACK数据包,表示接收到此数据包。同样ACK数据包的Acknowledgement number 设置为接收到的数据包的 SEQ + 1SYNACK数据包的实际数据长度也是0)。

2、相互收发数据

通讯双方建立了连接后,就可以相互进行数据包的传送。

发送数据的一端,把数据包的Flags标准字节的PSH置位,表示是有实际数据的数据包。

Sequence number置为前一次的数据包的Sequence number加上前一次数据包的长度。

如果数据包还兼做ACK包,则把ACK置位,同时设置好Acknowledgement number把数据包发送到对方。

接收方收到对方主动发送的数据数据包后,一定要回复ACK数据包,如果同时有数据发往对方,可以把实际数据包跟ACK数据包合在一起发送。

在拆除连接之前,通讯双方可以一直相互发送接收数据,数据的顺序都建立在各自的Sequence number基础上。

1中,蓝色部分的数据通讯就表示这一阶段。

3、拆除连接

双方数据交换完毕,需要拆除连接,结束通讯。

3.1.    客户端发送FIN

通讯的一方向另一方发送FIN数据包表示要结束通讯,拆除连接。

客户端把数据包的Flags标准字节的FIN置位,表示是通讯结束数据包。

3.2.    服务端返回ACKFIN

服务端收到客户端的FIN数据包后,先回应一个ACK数据包,然后也发送一个FIN数据包,还是服务端也结束通讯。

3.3.    客户端回应ACK

客户端回应ACK表示接收到服务端的FIN数据,双方通讯结束。

-----------------------------------------------------------------------------------
 
以下结合实图解释下(个人理解,不正之处望改正):
使用Wireshark在windows下抓包,可以看到三次握手、Client发送24Byte的请求数据、Server发送240Byte的响应数据、四次挥手的过程!(在linux下用Wireshark抓包效果类似)
Client IP: 192.168.100.2
Server IP: 192.168.100.55
一: 三次握手:
1.1 Client 发送一个SYN数据包给Server,这个数据包的序列号(Seq)为0,窗口大小(Win)为65535,数据长度(Len)为0,最大分段大小(MSS)为1460。后面的不知道啥意思了。
1.2 Server 收到SYN数据包后要给Client答复,发送一个SYN+ACK数据包,这个数据包的序列号(Seq)为0,确认号(ACK)为1,即ACK=收到包的Seq+1,窗口大小(Win)为8704,数据长度(Len)为0。
1.3 Client收到SYN+ACK数据包后也要给Server答复,发送一个ACK数据包,这个数据包的序列号(Seq)为1,确认号(ACK)为1,即ACK=收到包的Seq+1,窗口大小(Win)为65535,数据长度(Len)为0。
二: 发送24Byte的请求数据:
2.1 Client向Server发送一个PSH标志置位的请求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与1.3的数据包差不多,唯一不同是数据长度(Len)为24。(为什么与1.3数据包差不多呢?)
2.2 Server收到Client发送过来请求数据包后要给Client答复,发送一个ACK数据包,这个数据包的序列号(Seq)为1,确认号(ACK)为25,即ACK=收到包的Seq+24,窗口大小(Win)为8680,数据长度(Len)为0。
2.3 Server向Client发送一个PSH标志置位的响应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与2.2的数据包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数据长度(Len)为240.(为什么和2.2数据包差不多呢?)
三: 接收240Byte的响应数据:
2.4 Client收到Server发送过来的响应数据包后要给Server答复,发送一个ACK数据包,这个数据包的序列号(Seq)为25,确认号(ACK)为241,即ACK=收到包的Seq+240,窗口大小(win)为65295,数据长度(Len)为0.
四: 四次挥手: 
3.1 Client向Server发送一个FIN数据包表示断开连接,这个数据包与2.4的数据包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数据包FIN标志位置位。(为什么和2.4数据包差不多呢?)
3.2  Server收到Client的FIN数据包后要给Client答复,发送一个ACK数据包,这个数据包序列号(Seq)为241,确认号(ACK)为26,即ACK=收到包的Seq+1,窗口大小(win)为8704, 数据长度(Len)为0.
3.3  Server紧接着发送一个FIN数据包给Client,表示服务器也结束通讯。这个数据包与3.2数据包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数据包FIN标志位置位。(为什么和3.2数据包差不多呢?)
3.4   Client收到Server发送过来的FIN数据包后要给Client答复,发送一个ACK数据包,这个数据包序列号(Seq)为26,确认号(ACK)为242,即ACK=收到包的Seq+1,窗口大小(Win)为8704,数据长度(Len)为0.
至此,三次握手、Client发送24Byte的请求数据、Server发送240Byte的响应数据、四次挥手的过程结束!
 
补充:
上述的解释出现好几次“为什么和**数据包差不多呢?”,比如2.1的数据包和1.3的数据包差不多呢。
其实两个数据包可以合并为一个数包发送,我理解为重复显示。
 
 
 
 
 
 
 
 
 
 
 
 
 
 
 
阅读(587)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