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71)
分类: Python/Ruby
2012-02-24 10:53:13
今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这一判断以及相应出台的政策举措,必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大战略的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从全国来看,目前城镇化水平提高较快,2011年末城镇人口达6。9亿,城镇化率达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农业现代化在“三化”中仍然是短腿,农业现代化的速度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但农村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仍然薄弱,、等水泥设备,农业竞争力不强,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加大,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推进“三化”同步的着力点应放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应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农业基础性、前沿性和公益性科技研究,大力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重点支持生物技术、良种培育、丰产栽培、农业节水、疫病防控、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农业科技创新及其成果的应用必须综合配套。这就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制度保障。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2%,、等烘干设备,但与许多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等石头破碎、石头磨粉设备。每年经过中央和省级政府部门鉴定的农业科研成果有一万项左右,约30%可以推广,但实际转化率只有10%—15%。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农科教、产学研脱节,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因此,应以农民和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推动资源整合,打破部门、区域、单位和学科界限,建立健全政府有关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等协同创新的机制,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问题。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在推广。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投入不足,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专业人员流失、人员老化、推广能力不强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技推广的人员、编制和经费三权的权限界定问题,公益**与经营性活动的区分问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问题等都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明确。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切实提高农技推广人员待遇水平,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这些明确的政策举措必将有力促进我国农技推广事业发展。应确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功能,对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推广进行分类管理。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加快把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经营性职能分离出去。国家办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有责任、有义务深入基层从事农技推广服务。涉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应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多元化发展。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村级农业技术服务站点、农民技术人员等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及涉农企业等农业经营性组织,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群众性科技组织,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院校等,是处于不同层次和位置、具有不同功能的农技推广主体,应对其推广功能加以区分和整合,着力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