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7677
  • 博文数量: 79
  • 博客积分: 11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2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9-19 22:1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5年(1)

2014年(9)

2013年(43)

2012年(26)

我的朋友

分类: 云计算

2013-07-08 22:23:11

来自:

由于兼具并行SCSI、SATA和FC-AL三者的优点,SAS可谓驱动器接口技术的集大成者。

  得益于吸收SATA的成功元素,SAS的青春很快来临。从2006年起,新推出的服务器全面采用SAS技术,SAS硬盘驱动器的供应状况亦大大改善。到了2007年,不少低端磁盘阵列也开始支持SAS,而在以前,它们只能使用容量大、价格便宜但却性能平平的SATA硬盘驱动器——在这个级别的产品上,混用FC-AL和SATA是不划算的。可以说,SAS技术的应用,间接提升了低端磁盘阵列的品质,为后者胜任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提供了可能。

  SAS的发展和成熟,很好地适应了分层存储理念而大行其道的SATA硬盘驱动器。SAS更容易在中端磁盘阵列中混合使用高性能硬盘驱动器(如FC/SAS/SCSI)和大容量硬盘驱动器(如SATA/PATA)的能力。因为FC-AL和SATA在软硬件上均不兼容,无论是给大容量硬盘驱动器换上FC-AL接口,还是通过FC-SATA转换器件,都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即使不考虑和SATA混用的问题,FC也无法在磁盘阵列中与SAS抗衡。表面看来,目前SAS的接口速率是3Gb/s,略低于FC的4Gb/s。但是,SAS技术支持4路并联,这意味着一个4路宽端口的传输带宽可以达到12Gb/s——FC升级到8Gb/s都赶不上。所以,SAS有足够的资格作为磁盘柜之间的接口。至于磁盘柜的内部,FC的带宽更是要分给环路上的几个硬盘驱动器共享,就算2009年支持8Gb/s的FC硬盘驱动器如期推出,还是无法与每个硬盘驱动器独享3Gb/s带宽的SAS相比。

  SAS技术天生支持4路同步并联的宽链接,单向总带宽12Gb/s(合1200MB/s,SAS 2.0更将高达24Gb/s)

  如今,SAS硬盘驱动器不仅机械组件与FC-AL硬盘驱动器完全相同,在双端口等接口功能上也毫不逊色,区别仅在于控制器接口和驱动器微码,因此,两者的可靠性处于同一水平。

  即将发布的SAS 2.0可以在长达10米的外部线缆上实现6Gb/s的传输率,而SAS 1.0/1.1对外部线缆长度的规定是“大于6米”。SCSI商业协会(STA)主席Harry Mason解释说,10米的长度可以满足机架之间互连的需求。后端连接硬盘驱动器用SAS,前端连接主机用FC,这般各取所长的组合今后将在越来越多的中端存储系统中出现。

  官方名称待定的SAS 2.x计划把线缆长度延长到20米以上,并在考虑引入光学连接(光纤?),若得以实施,将来的高端磁盘阵列内部也有可能出现SAS的身影。FC以其完善的协议、强大的功能和长距离连接能力,仍然是存储系统与主机相连的主要选择,而这远远超出了SAS的定位

  应当说SAS是一种代表下一代磁盘接口发展方向的最新的磁盘接口技术。其点到点的设计比FC-AL是一个进步;单通道里面支持4个并发IO更是从体制上领先于FC-AL的环路协议;由于SAS在硬件接口上面和SATA完全兼容,因此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在一个磁盘笼子里面混插SAS磁盘和SATA磁盘,而不需要象传统的磁盘阵列那样FC和SATA分柜安装,或者给SATA盘额外装一个转接器;而从整体连接架构来讲,存储器前端主机接口通过FC协议和主机相连,后端则通过SAS接口连接众多磁盘,这样对于主机和SAN来讲是完全透明的。

  关于采用SAS技术需要考虑的问题:上文中说到既然SAS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很多存储器厂商现在确还没有使用SAS接口呢,包括SAS控制器的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厂商LSI在其OEM给IBM的DS4000/DS5000系列和SUN的6000系列存储器中仍然是采用FC后端通道技术,而在相对比DS4000低一个档次的DS3000系列里提供了后端SAS接口。各家厂商对于SAS后端技术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由于现阶段存储器采用SAS后端只是SAS 1.0(即3Gb/sec接口技术),而下一代SAS 2.0(6Gb/sec估计将在明年被广泛使用)。

  我们来看看那些现阶段还没有采用SAS 1.0技术作为存储器后端磁盘接口的存储厂商的说明:SAS 1.0 Is Not Ready To Be A Midrange Solution (SAS 1.0): SAS1.0还没有为中端存储器做好真正准备:

  1、 Mainstream vendors are comfortable using SAS 1.0 in SMB environments but nowhere else :主流存储厂商认为SAS 1.0现阶段更加适合中小企业SMB应用;

  2、 SAS 1.0 is attractive due to it’s lower price, but that price is achieved by excluding many of the necessary features found in more robust FC drives:SAS 1.0有显然的低成本优势,但是缺少一些FC磁盘的可靠性因素;

  3、 All other storage vendors are waiting on SAS 2.0 drives before using SAS in their midrange and enterprise systems: 因此在等待SAS 2.0接口(6G/sec)用于中端企业级存储。

  SAS 2.0 brings true robustnessn & fault tolerance, which is missing in SAS 1.0

  SAS 2.0 brings full-featured errorn reporting & handling, which are missing in SAS 1.0

  SAS 2.0 brings fulln integrity checking abilities, which are missing in SAS 1.0

  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关于SAS 1.0不够稳定的详细说明,大家可以在相关网上查到。

  关于SAS 1.0到底是否适合,可以说是业界一个比较热的话题。现阶段没有采用这种技术的存储器厂商虽然拿出了详细说明,但多少也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之嫌。而采用SAS 1.0的存储器厂商,也需要向用户展示其到底是如何解决了SAS 1.0这些天然的缺陷。因此也需要用户仔细在采购时仔细斟酌。

  附:从存储介质来说,最新的SDD闪存磁盘对于存储器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尽管现在也有不少存储器能够支持SDD闪存盘,但是现在支持的阶段还只是体现在能够支持该种磁盘介质,即通过微码级别和接口的更新修改把SDD融入到现有存储器中。能够真正充分考虑到SDD的特点并围绕其特性充分使用的存储器产品现在看起来也只有这两年刚刚被Oracle收购的SUN发布的7000系列,7000系列最大的特点是把SDD和主机上的内存(缓存)统一起来考虑,为存储器后端的磁盘加速,既有效控制了存储器整体成本,也能在特定应用上有不俗的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模块化存储器是我们日常碰到的种类最多、创新最丰富,竞争最激烈的存储器产品,因为技术创新往往更多(一般的技术创新最先在模块化存储器上实现,然后逐步移植到到企业级存储器上或者普及到入门级存储器上),本节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分析了基于集群技术的模块化存储器的不断创新思路。

  1、 存储控制器设计方面:更快更多的处理芯片和更多的内存

  2、 存储控制器设计方面:更先进的专用ASIC芯片加速

  3、 存储控制器设计方面:更先进的控制器间互连技术

  4、 前端主机通道接口设计方面:更快的存储器前端主机连接

  5、 前端主机通道接口设计方面: 前端主机接口更多协议的接入能力

  6、 后端磁盘通道设计方面: 磁盘后端采用更多的并发通道

  每个存储厂商的产品都会注重其中一个或者多个方面进行技术革新,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创新越多越好或者越fashion越好。用户在采购存储器时最关键的还是其架构设计和产品特点要和您的业务系统的应用特点匹配起来,记住一点:有了存储器以后,主机变得不是万能的,但是对于存储器来说没有主机(即应用),是万万不能的。

阅读(101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