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887
  • 博文数量: 15
  • 博客积分: 10
  • 博客等级: 民兵
  • 技术积分: 1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12-29 12:47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5)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Java

2011-08-28 01:39:04

期刊发表在线咨询:QQ 535007130
 摘要: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情景,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将合作、竞争和个人行为融为一体,使学生之间和谐合作。快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正确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学习能力,进行弹性分组,让他们为完成同一个目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并以集体的成功为评价依据,最终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一种策略。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方式。但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种种的问题。? 
  1.1 纠正合作形式过于单一现象,注意合作形式的多样化。 
  在教学中,采用前后桌同学组合成为一个学习小组的形式,因其简单、省时被教师广为使用。但部分教师把合作形式单纯地理解为两三个人一个小组,以为加上这种形式就进行了课堂改革,以为这样的形式用得越多就越能体现教育的新理念。其实,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小组因为都是优等生,讨论时气氛热烈,而有的小组却由于基本上都是学困生,只好沉默无言。教学告诉我们,任何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讲究方法。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注意合作形式的多样化。? 
  1.2 克服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的。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进行指导,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僵化的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片面的追求所谓小组学习的形式,先是组织小组讨论,然后就是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而被选派的代表往往是优等生,最后其他学生的发言就被某个优等生取代了。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课堂成了优等生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也是失败的合作学习。这样一种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也没有了思维火花的碰撞,而且容易忽略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学生,结果是两极分化愈加严重,这谈不上是充分的合作。? 
  1.3 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度,给学生以充分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时,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布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给学生。但有时候教师为了营造合作的气氛,不管知识难易,一律给学生同样的时间去准备。在短暂的时间内,若是内容简单还行,但要有一定难度时,学生正在思考或还没思考,更谈不上合作学习。教师要把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保证充足的时间来合作,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1.4 摒弃放任自流的错误做法,实行合作学习的有效监控。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由于教师分工不匀,学生出现争当角色或相互推让的现象,有的教师站在讲台前耐心的等待,有的教师在各小组间走动,对学生听之任之,不做指点。时间一到,个小组依次汇报,汇报完毕教学活动结束。这样的课堂教师显得可有可无合作学习缺乏监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学生才能借助集体智慧,真正做到合作学习,学习中合作。? 
  2.运用合作学习的具体形式,让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全过程 
  要真正体现合作学习,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合作,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发挥集体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1 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激起合作学习的兴趣。 
  2.1.1 改变旧的座位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
阅读(133)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