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66411
  • 博文数量: 104
  • 博客积分: 2865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10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8-09 16:1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04)

文章存档

2012年(71)

2011年(33)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2-03-21 11:27:29

爱张望的螭吻 是不是最老的

    到底什么是螭吻呢?根据传说,龙生九子,个个不同,它们各自也有喜好和分工。“龙年寻龙九子”第一期提到的蚣蝮,其性格是好水,是古桥的守护神。第二期寻访到的赑屃,又名霸下,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而作为第三期的主角——螭吻也有自己的喜好和特长。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它是龙头鱼身。古人相信,它平生好吞,又喜欢东张西望,因此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作张口吞脊状,并用一把宝剑将它固定住。根据宋代《太平御览》的记载,螭吻的前身是“鱼虬”。

    古人相信螭吻能

    古代的方士认为,“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也就是说,“鱼虬”的尾巴和鸱(一种鹞鹰,也有说法认为是一种鲸鱼)相似,激起波浪就能下雨。因此,古建筑的建设者常常把“鱼虬”(螭吻)的形象安放在建筑物的屋脊上,以防止火灾。

    “古建筑大都为木结构,古人认为,螭吻能避火,也能镇邪,因此古建筑的屋顶上常常可以见到它。”南京工业大学的古建筑专家汪永平教授告诉记者。

    螭吻及其前身“鱼虬”究竟何时出现在屋脊上呢?螭吻属于脊兽的一种,根据记者查阅资料,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沙市郊区发现现存最早的纪年螭吻,其附近有“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此时正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可见中国建筑上的螭吻至迟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

    据记者了解,螭吻的形象历代都有所不同,不断发生演变,到了清代,螭吻的形象固定下来:它由吞着正脊的龙口,吻头后部的背兽、向上卷的尾和背上插着的宝剑等几个部分组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螭吻大都是这个模样。

    南京城里螭吻不难找

    那么,在南京城中,哪里能见到螭吻的身影呢?根据读者微博发来的线索,昨天下午,记者首先来到位于中山东路321号的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33年。

    南京博物院大殿采用的是辽代建筑的风格,这座大殿造型朴实雄浑,屋面坡度较平缓,立面上的柱子从中心往两边逐渐加高,使檐部缓缓翘起,减弱了大屋顶的沉重感。

    屋顶上铺设有黄色琉璃瓦,记者注意到,这座大殿屋顶最上端的两侧各有一只螭吻,它们的嘴都大大张开着,遥遥相对,背上插着宝剑,似乎在眺望远方。

    专家介绍,螭吻是脊兽的一种。那么,脊兽又是什么呢?古建筑资料里说,中国古建的檐角屋脊上常常排列着一些数目不等的小动物作为装饰,这种小动物就是脊兽。

    具体分,脊兽还可以分为屋脊走兽、檐角走兽、仙人走兽、垂脊吻等。脊兽无形中也能起到固定檐角最前端瓦片的作用。北京的明清皇宫建筑上,高级别宫殿的屋脊上会用到十种脊兽,排在第一个的,就是螭吻。

    南京是明代初年的首都,明故宫遗址上也能找到螭吻。南京现存的木结构古建筑基本上都是清代同治年间以后兴建的,上面同样也有螭吻。在朝天宫大成殿、栖霞寺大殿、毗卢寺大殿等古建筑上,同样也能轻易找到螭吻的身影。螭吻一般都是两只,它们一左一右排列在屋顶两端,共同起到镇宅避火的作用。

    它是古代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螭吻往往位于一栋房屋最高处。它们除了辟邪、镇宅、防火,还有什么作用呢?有研究者根据螭吻所处的位置,自然地联想到它能够起到避雷针的作用,很可能就是“中国最老的避雷针”。

    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在古代,高大的建筑物并不是很多,在重要建筑物遭遇雷击时,位于房屋最高点的螭吻首当其冲,以自己的牺牲来换取整个房屋的安全,从这点上来看,称螭吻为房屋守护神也并不为过。

    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太多专家的认同。汪永平教授认为,螭吻更多起一种装饰的作用,“它虽然位于房屋最高处,但由于不具备的构造,也起不到的效果。”

“前两期在南京城找到了避水兽蚣蝮和爱负重的赑屃,它们的故事都很有趣。在它们九兄弟中,最小的弟弟喜欢站在高处,它的名字叫螭吻,常常安身在古建筑的屋顶上。”

                      

阅读(46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