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52162
  • 博文数量: 283
  • 博客积分: 10730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45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7-24 06:1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283)

文章存档

2011年(283)

我的朋友

分类: IT业界

2011-08-12 20:23:29

XXXXX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批准页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依据《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模式编写。经审核,符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现批准颁发。

本手册是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的法规性,纲领性文件,为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公司员工必须遵照执行。

 

 

 

 

 

 

 

                                        总经理:

                                        日期:

 

 

 

1范围

本手册规定了啤酒包装过程的洗瓶和杀菌关键测量过程的管理以及全公司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要求,用以证明本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能满足顾客提出的计量要求,最终增强顾客的满意。

手册按照ISO100122003国家标准和ISO90012000标准建立的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编写,遵照八项管理原则,相互是相容的。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可作为公司的质量管理手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持质量管理手册的一个子体系。可以充分满足ISO90012000标准7.6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的所有条款规定的要求,并且成为本公司整个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

2引用标准

ISO100122003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VIM1993国际通用计量基本术语(BMIECIFCCISOIUPAPOIML

3术语和定义

本手册采用ISO100122003标准和VIM所规定的术语及其定义。

在手册描述过程中还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计量规章中所采用的某些术语。

4总要求

本公司按照ISO 100122003标准充分考虑到顾客,特别是内部顾客的要求,遵循国家计量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公司计量工作的实际情况,由计量室组织编写测量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可确保满足顾客规定的计量要求。

本公司在计量室、质监科、车间和其他场所配备的各种计量标准器、工作用测量设备、检验和试验设备以及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经营管理等用的测量设备可满足产品标准和顾客各种要求,满足降耗节支、安全生产、环境监测和经营管理的各种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配备的测量设备如不能满足计量要求所带来的风险,同时为防范风险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储备了一定数量的测量设备和不合格产品的追溯措施等。

5管理职责

5.1计量职能

本公司建立了确保测量体系有效运行的计量管理机构,公司设备副总经理规定了各相关部门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分工及职责。本公司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部门的组织机构图如下:

设备副总

设备科(技改办)

计量室

包一车间

包二车间

啤一车间

啤二车间

     动力车间

 

啤一电修组

啤二电修组

包一电修组

包二电修组

动力电修组

   

 

 

 

 

 

 

 

 


 

                           

 

 

 

 

 

5.1.1设备科(技改办)职责

5.1.1.1统一管理全公司的计量工作,履行组织策划、实施、检查、奖惩等的职能。对计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与协调。

5.1.1.2认真学习贯彻国家颁布的计量法规、命令、条例、办法和上级计量管理部门制订的文件,并组织实施。

5.1.1.3领导本公司的计量工作,策划部署本企业计量工作的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有关计量方面的技术措施,并督促检查各车间、科室对计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5.1.1.4审批有关本公司计量文件和贵重仪器添置计划,并负责属于固定资产的测量设备的报废审批工作,对重大仪器设备的安全及责任事故进行处理。

5.1.1.5负责组织定期审核与评审的组织工作,对审核提出的问题制定纠正措施组织实施。

5.1.1.6负责追究违反计量管理制度的行为,对责任部门或个人提出处罚意见。

5.1.1.7参加新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中有关测量设备方面的审核工作。

5.1.2计量室职责

5.1.2.1制订本公司测量设备管理目录,量值传递系统图,周期检定计划表,以及测量设备维护、保养、正确使用、降级报废等各项计量管理制度,报主管经理批准后贯彻执行。

5.1.2.2逐步建立本公司所需各种测量标准器具,并依照检定周期送检,超过检定周期的,一律不准使用。

5.1.2.3组织开展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修理工作,提供全面计量保证,保证测量设备准确一致地把量值传递到生产第一线。

5.1.2.4统一归口管理测量设备和设施的采购以及领用审批手续。

5.1.3计量管理员职责

5.1.3.1认真贯彻国家计量法令和上级计量机关技术文件,确保量值准确统一。

5.1.3.2主持全公司计量技术工作,编制各种计量文件、测量设备周检计划表等,协助工艺部门改进检测方法。

5.1.3.3负责计量科研的技术革新工作,及时总结计量工作经验,组织对新型仪器使用方法的研究。

5.1.3.4负责全公司传递用的各级测量标准器具的周检送检工作。

5.1.3.5负责全公司测量设备领用审批工作,签署测量设备请购、降级、报废意见。

5.1.4计量检定及维修人员职责

5.1.4.1在设备科(技改办)领导下,全面负责所分管测量设备的检定修理工作。

5.1.4.2负责制订测量设备周检通知单,每月按周期检定计划签发周检通知单于各部门兼职计量员。

5.1.4.3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好测量设备。

5.1.4.4根据本公司检定系统和国家颁布的检定规程,严格按照企业批准的周期检定表,执行强制性周检工作,对检定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5.1.4.5做好各种检定和修理工作,并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的填写和保管工作。

5.1.4.6对无法拆下的测量设备,应及时到现场检定。

5.1.4.7负责到生产车间巡回检查和抽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有关领导反映。

5.1.4.8负责所分管的周期检定中的测量设备和新购入的无法退货的测量设备的修理工作,以及外协测量设备的修理工作,修理后检定合格的方可使用。

5.1.4.9负责新增计量器具的入库验收工作。

5.1.5兼职计量员职责

5.1.5.1认真学习计量知识,协助计量室做好部门测量设备维护、保养工作。

5.1.5.2协助计量室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拆装工作。

5.1.5.3在车间主任(大组长)的直接领导下,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周期送检工作。

5.1.5.4随时向计量室反映有关测量设备使用中的问题和建议。

5.1.5.5经常巡查本部门测量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重点负责检查生产线上是否有无标识和超周期使用的测量设备。

5.1.6技术科职责

5.1.6.1负责提供技改项目所需测量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被测介质,测量精度,测量范围等要求。

5.1.6.2协助质监科提供测量项目所需测量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被测介质,测量精度,测量范围等要求。

5.1.7生产科职责

5.1.7.1负责对设备科提供生产用的检测设备的竣工验收工作。

5.1.7.2贯彻执行计量检测设备测量管理体系的有关管理程序。

5.1.8企质办职责

5.1.8.1协助计量室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1.8.2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工作。

5.1.9质监科职责

5.1.9.1会同技术科负责提供质量检测项目测量设备的技术指标,包括被测介质、测量精度、测量范围等要求。

5.1.9.2负责分管检测设备的管理工作

5.1.10车间、大组职责

5.1.10.1负责本部门测量设备维护工作。

5.1.10.2负责本单位测量设备的使用管理和定期送检。

5.1.10.3负责本单位测量设备的申购工作。

5.1.10.4负责生产过程中在用测量设备处于受控合格状态的日常管理。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建立和实施测量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本公司计量人员为生产、设计、工艺等部门服务,体现计量工作发挥技术基础的重要作用的标志。

   顾客包括订购本公司产品的外部顾客和使用本公司产品的外部顾客中的最终使用者,也包括本公司要求提供计量检测服务的内部顾客。本公司的内部顾客有: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部门,以及使用测量设备的其他部门。

贯彻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本公司计量人员首先应识别上述部门提出的测量要求。设计、工艺/技术、生产部门在设计工艺文件或图纸上表示的可测量的技术参数对测量管理体系提出的计量要求。

计量室为了满足顾客的要求,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外部顾客对本公司提出的测量要求。根据生产科、技术科、质监科等部门规定的计量要求,确定和改善本公司测量设备的配备能力和配备水平。如发现测量设备的配备量和准确度等级不能适应生产要求,甚至影响产品质量或可能造成安全、环境隐患时,计量室应会同有关部门讨论,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为了确保本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能充分满足内部顾客,即生产、技术、质监、经营等部门规定的计量要求,计量管理员应主动了解并征求上述部门的意见,掌握计量需求。

5.3质量目标

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确定以下总的年度质量目标:

a)测量设备周期受检率

b)最高测量标准往上级部门送检率

c)车间现场在用测量设备送检率

d)在用测量设备抽查合格率

具体目标值随年度修改,在每年的年终,根据上一年公司年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拟定下一年度具体质量目标值。

5.4 管理评审

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纳入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同时进行。设备科(技改办)应按照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计划安排,事先准备好评审报告。提交公司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测量管理体系实现年初预订质量目标的情况;

b)测量管理体系文件修订状况;

c)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d)需要公司总经理解决的重大问题。

6.1  人力资源

6.1.1  人员职责

在本手册5.1计量职能部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岗位及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6.1.2能力和培训

6.1.2.1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有计量技术基础知识,经上级计量部门的计量培训与考核,取得国家计量检定员证书,才能开展计量检定与校准工作。

6.1.2.2临时组织的计划外培训,由设备科(技改办)填写《培训申请表》,报设备副总审批后,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6.1.2.3公司外部培训来函,由设备副总建议,报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强全体计量人员,包括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各部门人员的计量意识和本公司产品质量的责任意识。

6.2  信息资源

6.2.1  程序

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与质量管理体系共用的程序文件有:

    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改进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

  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程序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

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以及相关外来文件控制参照质量管理手册《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6.2.2  软件

本公司啤酒车间使用的发酵过程控制软件、糖化过程使用的控制软件、动力车间冷冻系统使用的控制软件、包装车间使用的控制软件以及有关部门使用的测量设备均经软件设计部门进行有效性的确认,并有相应的用户操作指南或使用说明书。

6.2.3  记录

为了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记录要求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企质办负责测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有关记录的管理,由档案室保存。

a)记录的标识

测量管理体系通用性记录表格采用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程序文件中规定的统一编号,如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文件、记录控制等有关记录采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记录表格。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记录采用测量管理体系专门规定表格,编号由企质办统一编号。

b)记录的贮存与保护

记录应分类装订成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并可随时查阅。一般记录保存三年,测量标准器的检定、校准证书和大型关键的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证书、测试报告应长期保存并保持有效的连续性。

C)记录的处置

记录到了保存期经主管领导批准由档案室销毁。需要长期保存归档的记录按公司档案管理规定进行保存。

6.2.4标识

本公司车间生产现场和实验室的所有测量设备必须具有计量确认标识。具体标识按照QG/SL07.07-04《关于现场计量器具标识与封缄管理规定》执行。

计量管理员应经常注意生产现场和实验室测量设备是否贴有计量确认标识;标识是否完整和清晰;标识是否脱落。如发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标识不合格应及时指出,责成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时纠正。

6.3  物质资源

6.3.1  测量设备

6.3.1.1测量设备的流转

6.3.1.1.1计量室对全公司各部门需要更新,增添的测量设备实施统一管理,负责选型(型号、规格、精度、功能及制造厂)

6.3.1.1.2外购测量设备入库验收按照QG/SL07.08-01《监视、测量装置入库验收办法》执行。合格方可入库,不合格的由购货人负责处置。

6.3.1.1.3使用测量设备部门在领用测量设备时需设备科(技改办)批准方可领用,以便计量室能及时了解各使用部门测量设备的变动情况,纳入CMMS计算机管理系统。

6.3.1.1.4计量室严格按照本公司周期表,发放周检通知书,各车间必须按通知书及时送计量室检定。

6.3.1.1.5新增、换新、周检的测量设备,必须按公司设备编号正确安装到预定位置上,不得错号、错位。

6.3.1.1.6在使用中发现的明显不准或怀疑的测量设备,各种抽查、抽检、周期检定中发现的不合格测量设备,须经检定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不合格的由本部门的维修人员修理,再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3.1.2测量设备的降级使用原则

6.3.1.2.1精度达不到原精度的;

6.3.1.2.2精度虽达到,但灵敏度偏低;

6.3.1.2.3精度虽达到,但某些部件腐蚀或磨损较严重,使用年限已久。

6.3.1.3测量设备的报废原则

6.3.1.3.1测量设备严重腐蚀不能正常工作且难以修复;

6.3.1.3.2测量设备的精度已无法确定的;

6.3.1.3.3无修理价值的测量设备。

6.3.1.4测量设备周期检定

6.3.1.4.1依据国家正式颁布的检定规程和全公司测量设备台帐,以及使用场合的要求不同,制订周期检定计划表。

6.3.1.4.2测量设备周检通知单应包括以下内容:统一编号、使用地点、有效日期,它主要起到安排检定计划的作用。

6.3.1.4.3根据周检通知单安排,及时按检定规程对测量设备进行检定(或送检),并填写检定记录,根据周检结果动态调整周期。

6.3.1.4.4周期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在仪表表面面板的显著位置(但不影响操作和读数)贴置统一的不干胶片合格标识或铅封标识,具体按照QG/SL07.07-04《关于现场计量器具标识与封缄管理规定》执行。

6.3.1.4.5只有检定合格的测量设备方可使用,否则一律不准使用。

6.3.1.4.6在本公司无条件开展检定的测量设备,由计量室按周检通知单送上级有关部门检定。

6.3.1.5测量设备现场巡回检查和抽查

6.3.1.5.1计量管理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巡回检查,检查重点是测量设备有否未经计量室同意擅自增装或拆除的测量设备。兼职计量员进行巡回检查,检查有否未经检定或超周期测量设备在使用,并填写巡检记录。

6.3.1.5.2计量管理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在用测量设备进行抽检,每季抽检的测量设备总台数不得小于该周检的10%以上,以保证在用测量设备的的准确。

6.3.1.5.3抽检的测量设备主要是生产中主要的和关键的测量设备,检定的方法是依据检定规程对其示值和主要计量性能进行校对检定。

6.3.1.5.4对于本公司无法检定的测量设备,由计量人员对其主要性能进行比对。

6.3.1.5.5对于抽检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应立即停止使用,由计量室维修或调换,再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6.3.1.6测量设备的数据管理

6.3.1.6.1测量设备原始数据包括水、电、蒸气等的抄表记录,各类物资的计量,生产中工艺参数记录,产品和原材料的质量分析报告单等。

6.3.1.6.2各部门应对水、电实行定时抄表,由企质办负责管理。

6.3.1.6.3进出公司的物资记录,由有关部门负责记录,由企质办负责管理。

6.3.1.6.4生产工艺参数记录,质量分析报告由生技科、质监科统一负责管理。

6.3.1.6.5统计报表要简明扼要、数据正确,当与原始统计数据有出入时,应以报出的数据为准。

6.3.1.6.6各类统计报表的数据,应以测量设备提供的数据为准。

6.3.1.7设备科(技改办)负责对测量设备进行验收、装卸、运输的管理。

6.3.1.8五金仓库、配件仓库负责对测量设备进行贮存、发放与登记。

6.3.1.9主要测量设备的安装、维护、保养

6.3.1.9.1压力表在安装时,应接有缓冲管和截止阀,有腐蚀性气体的地方,应采用耐腐蚀性气体的阀门;加压和泄压应缓和,以防弹簧管指针损坏;截止阀应定时转动,以防锈死。

6.3.1.9.2压力式温度计在安装时应将温泡全部插入被测介质中,并尽量达到最大深度,以免影响测量精度;温泡不能承受过载,被测介质应无腐蚀性;毛细管不能受挤压,并注意保持毛细管畅通。

6.3.1.9.3玻璃管温度计被测温度不允许超过温度计的上限值;测量时尽量将温度计插入被测介质中。

6.3.1.9.4台秤、案秤必须放在平整的平面或台面上,保证四脚(轮)平衡;衡器应保持清洁、灵敏、无油污;秤物时,被秤物应轻放,严防冲击和过载;定时调节零位;使用完毕应将游驼放回零位;严禁在雨天室外使用。

6.3.1.9.5电子仪表安装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或接线图正确接线,导线不准有短路或串线现象;电源电压和熔断丝必须符合要求,严禁用铜丝之类难熔物品代替熔断丝;仪表中的机械传动部件应经常加润滑油,以减少部件磨损。

6.3.1.10测量设备的配置策划

6.3.1.10.1随生产设备成批采购或引进的测量设备必须满足生产、设计、工艺要求,符合配套系列化和标准化要求和准确度比要求。

6.3.1.10.2生产过程用的自购测量设备的性能必须满足工艺控制的要求,设备采购应贯彻经济适用的原则,不仅要符合设计、工艺要求,也要节约经费。

6.3.1.10.3测量设备配置的数量应满足生产流程设计工艺要求,不能完全满足设计工艺方案的测量设备应逐步配置。常用易损、易耗的测量设备应有一定数量的储备,确保正常供应。

6.3.2  环境条件

6.3.2.1测量设备检定和调整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按照相应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已有明确的规定。

6.3.2.2现场使用的测量设备要考虑非环境条件下的影响,如果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达不到测量时的技术条件,必须考虑采取修正措施,加以修正。

计量室是进行量值传递,精密测量场所,应具备适合标准器使用的环境条件。
6.3.2.3
实验室管理

6.3.2.3.1检定人员应经常打扫室内卫生,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室内禁止吸烟、吃喝,创造一个良好整洁的工作环境。

6.3.2.3.2 检定人员工作必须认真负责,对自己出具的数据准确性负责。

6.3.2.3.3对测量标准器编制操作规程,操作者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规定的步骤操作,精心使用和维护保养。具体按照QG/SL08.07-04《标准器操作规程》执行。

6.3.2.3.4工作完毕,仪器、工具整理放回原处,切断电源,保持操作台整洁。

6.4  外部供方

6.4.1由计量室统一委外送检及联系工作,对外来服务单位进行确认。

6.4.2需要采购的测量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必要时由质监科、生产科、技术科对检测项目的测量设备进行评审,再由质监科负责采购或报设备科(技改办)采购。

6.4.3采购的国产测量设备必须有制造测量设备许可证、“CMC”标志、编号和出厂检验合格证。

6.4.4外购进口的测量设备经销商必须有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型式批准书或样机试验证书。特殊测量设备应向供方索取能证明其性能的相关资料。

7  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

7.1  计量确认

7.1.1  总则

本公司的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主要是标准器)的对外送检、内部检定、测量设备的校准、部分测量设备的修理和调整、封印和标记。

属于国家强制检定列入强检目录的标准测量设备和本公司计量室无法检定的测量设备按照国家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送检。

新购的测量设备投入使用之前,由计量室进行检定或校准,无法检定的测量设备送省/市计量检定所进行检定。

所有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由计量人员确认其校准状态,合格的测量设备重新贴合格标记,并注明检定日期和有效期。同时登录送检/送校测量设备台账。

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其计量特性必须满足有关设计工艺文件和产品检验规程所规定的预期使用要求。

7.1.2  计量确认间隔

本公司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测量设备,包括标准器,其检定周期按有关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有关检定法规所规定的周期按计划按时送检。

量大面广属于内部工艺/检验控制用的测量设备,由计量室规定校准间隔。具体按照QG/SL07.01-01《监视、测量设备分类及确认周期管理办法》执行。经过校准间隔调整后的测量设备必须重新校准后才能使用。

7.1.3设备调整控制

本公司需要调整的测量设备按照QG/SL07.07-04《关于现场计量器具标识与封缄管理规定》执行。

计量管理员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抽查这类测量设备的封印有无损害或破坏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2测量过程

7.2.1总则

计量室会同技术科、生产科和质监科通过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识别和策划,确定啤酒包装过程中的洗瓶和杀菌的测量过程是对本公司产品质量有决定性影响的特殊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

对洗瓶和杀菌的特殊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所用的测量设备由计量室进行严格确认,操作工的操作要点和测量方法、频次和记录具体按照有关的作业指导书执行。

7.2.2测量过程

洗瓶和杀菌的特殊测量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作为“内部顾客”的技术科、生产科和质监科的设计工艺要求和产品检验要求以及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如国家有关计量技术规范、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单位符号等有关规定)要求,同时也考虑到本公司为确保产品关键质量特性等多方面的要求。

洗瓶所用碱液的温度、浓度、清水冲瓶压力、喷淋管的工况和杀菌各温区温度、全程时间、喷淋水压力等工艺参数要求见《HACCP计划》。

7.2.3测量过程实现

测量过程实现就是使通过以上测量过程参数及控制限设计,事先确定的测量过程参数的控制曲线的变动始终处在设定的控制界线内,使测量过程的变动不超过控制限,测量过程处于受控状态。这是测量过程实现要达到的目的。

如果测量过程参数变动曲线记录发现超过预先设定的控制界限,而且控制曲线在一个方向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这可能预示着该测量过程参数失去控制,测量过程可能出现失控。

负责监视特殊过程和关键测量过程的技术人员遇到以上情况应立即向技术科报告。技术科应会同计量室、生产科、质监科等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测量过程出现失控的原因。

测量过程失控的原因应从测量过程受控条件逐个分析。

a)首先对测量过程所用各种专用测量设备重新确认是否合格;

b)重新验证作业指导书所规定的关键/特殊测量过程所使用的测量方法是否有效,测量的频次是否太少;

c)测量过程参数填写是否有误;

d)操作人员的操作,读数是否有误;

e)技术人员对测量过程参数监视是否有效。

7.2.4测量过程控制记录

测量过程控制记录是说明测量过程受控的证据,是分析测量过程失控原因的依据,也是修进测量过程,提高测量过程控制水平的重要途径。

   洗瓶的碱液温度、清水冲瓶压力、喷淋管工况,杀菌温度、全程时间、喷淋水压力等CCP点规定的控制点包装车间均有相应的记录记载。

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7.3.1测量不确定度

7.3.1.1计量人员负责收集保存测量标准器,关键、重要的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证书,逐步掌握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7.3.1.2对测量标准器进行建标考核时,按建标要求,考虑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计算出测量标准器的不确定度。

7.3.1.3测量标准器和关键、重要的测量设备委外送检,由上级计量部门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可以直接引用。

7.3.1.4在进行测量或说明和使用测量结果时,对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必要时对特殊测量设备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计算。

7.3.2溯源性

本公司各部门和车间生产现场所使用的所有测量设备必须经过计量室检定或校准或送省、市计量检定所检定合格并贴有合格标识,方能使用。

7.3.2.1计量室根据测量设备溯源需要,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和量值传递系统框图,建立公司最高测量标准。

7.3.2.2当各方面条件具备后,向上级主管计量部门申请计量建标考核,取得计量建标考核证书,并按规定年限进行复查。

7.3.2.3测量标准器必须按规定的检定周期委外送检,保存好每次的检定、校准证书,并保持连续性。测量标准器的检定、校准均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

7.3.2.4质监科用的标准物质为有证书的国家标准物质,可以确保其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

7.3.2.5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或不要求计量检定的测量设备,计量室根据测量设备的性能和使用要求,自订校准规程,校准时并填写相应的记录。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计量室负责对本公司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分析和必要的改进,以确保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ISO100122003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监视的对象包括:

a)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如强制检定测量设备的送检与测量设备的自检和校准的周检率、周检合格率以及设备调整、修理、复校等情况;

b)质监、技术、生产、经营等部门对计量室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满意程度;

d)测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部门质量目标实现的状况。

8.2审核和监视

8.2.1总则

计量室应通过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审核,日常的监视和利用有关数据的统计技术分析等多种方式评价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测量设备的配备、计量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否适宜。

8.2.2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主要是技术、生产、质监和经营等部门以及生产车间利用测量设备和进行测量过程监控的有关人员的内部顾客满意。必要时包括订购本公司产品的外部顾客对测量过程控制和测量设备管理的要求和测量管理体系的反馈意见和信息。

计量室对技术、生产、质监和经营等部门以及生产车间利用测量设备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比较。采购适合需要的测量设备,并对测量设备的性能进行计量确认,对不能满足顾客满意的测量设备一律不准使用。使用后再听取顾客的意见。

8.2.3测量管理体系审核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按照内部审核程序文件的规定,与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进行;需要时也可以由计量室单独组织有资格的内审员,对本公司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部门和场所进行内部审核。

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的策划、审核的准备、审核的实施等内部审核活动必须符合本公司内部审核程序文件规定的要求并保存有关的记录。

8.2.4测量管理体系监视

测量管理体系监视的目的是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能否实现预先规定的质量目标要求。

计量室的计量管理员应将测量管理体系监视作为最基本的职责和任务。

除了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以外,计量管理员对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涉及部门的过程进行监视。监视的方法采用现场巡查、查证测量设备校准状态标识。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责成进行纠正。并对检查结果作为有关人员考核指标之一。

8.3不合格控制

8.3.1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

计量室应确保及时检测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要素或过程出现的任何不合格和测量设备的不合格。为此,计量管理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手册和有关程序文件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

8.3.2不合格测量过程

计量管理员在对测量管理体系日常监视和抽查中发现任何测量过程产生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应及时通知兼职计量员,兼职计量员在日常的巡点检中应对不合格的测量过程进行记录,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8.3.3不合格测量设备

不合格测量设备是指:受到损坏,不能正常工作;过载、造成计量性能变化;功能失效,自动测量和显示功能失灵;测量结果不正确,有明显差错;误操作,结果异常;封印受损或破坏;环境温湿度失控,影响测量设备的计量性能等测量设备。

8.3.3.1不合格测量设备的处置

8.3.3.1.1重新检定或校准;

8.3.3.1.2修理或调试并在修理和调试后再检定或校准;

8.3.3.1.3封印被破坏或损坏,重新校准并加封印;

8.3.3.1.4标识脱落或损坏,重新检定或校准后再贴合格标识;

8.3.3.1.5超过检定周期或校准时间间隔的,重新校准合格后贴合格标识;

8.3.3.1.6具有多量程或宽量程测量设备或高准确度测量设备,经重新确认达不到原有的量程或准确度下降,只能限制量程或降级使用;

8.3.3.1.7测量设备损坏严重或接近寿命期,作报废处理,并填写报废记录。

8.3.3.1.8经计量确认后,判别测量设备不合格,所使用不合格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的结果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风险时,有关部门应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对产品进行追溯。

8.4改进

8.4.1总则

企质办应根据测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包括质量认证机构审核结果、公司的年度管理评审决定以及内部或外剖顾客的反馈意见,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进行策划和管理。以实现测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8.4.2纠正措施

在日常监督抽查中,若测量设备多次或重复产生不合格,测量管理体系要素产生不合格或特殊/关键测量过程参数曲线变化异常,超过规定的控制限,计量室按照以上不合格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纠正或责成产生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必须严格按照质量手册《改进控制》。

8.4.3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可能产生,但目前尚未构成的潜在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为防止产生潜在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计量管理员和内部审核员在日常监督和内部审核过程中应学会善于从可能产生不合格的迹象中进行分析,抓住“苗头”,责成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确定可能产生的潜在不合格,分析产生潜在不合格,分析产生潜在不合格的原因,评价是否需要采取防止产生潜在不合格的措施,制定必要的预防措施。预防措施达到要求后应评价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有关安全防护、环境监测和特殊/关键测量过程参数变动曲线的监视和控制应作为制定预防措施的重点。

 

阅读(51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