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91954
  • 博文数量: 165
  • 博客积分: 436
  • 博客等级: 下士
  • 技术积分: 887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11-10 02:4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65)

文章存档

2012年(95)

2011年(70)

分类:

2012-02-09 22:56:30

原文地址:手动释放linux内存cache 作者:sunseeder

摘要: 总有很多朋友对于Linux的内存管理有疑问,之前一篇linux下的内存管理方式似乎也没能清除大家的疑虑。而在新版核心中,似乎对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特转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

总有很多朋友对于Linux的内存管理有疑问,之前一篇linux下的内存管理方式似乎也没能清除大家的疑虑。

而在新版核心中,似乎对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特转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最后,还附上我对

这方法的意见,欢迎各位一同讨论。

当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当程序结束后,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

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这个问题,貌似有不少人在问,不过都没有看到有什么很好解决的办法。

那么我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通常情况

先来说说free命令:

·········10········20········30········40········50········60········70········80········90
1.# free -m
2.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3.Mem: 249 163 86 0 10 94
4.-/+ buffers/cache: 58 191
5.Swap: 511 0 511

其中:

total 内存总数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shared 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ers Buffer Cache和cached Page Cache 磁盘缓存的大小
-buffers/cache (已用)的内存数: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可用)的内存数: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用的memory=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有了这个基础后,可以得知,我现在used为163MB,free为86MB,buffer和cached分别为10MB,94MB。
那么我们来看看,如果我执行复制文件,内存会发生什么变化。

·········10········20········30········40········50········60········70········80········90
1.# cp -r /etc ~/test/
2.# free -m
3.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4.Mem: 249 244 4 0 8 174
5.-/+ buffers/cache: 62 187
6.Swap: 511 0 511

在我命令执行结束后,used为244MB,free为4MB,buffers为8MB,cached为174MB,天呐,都被cached吃掉了。

别紧张,这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效率的做法。

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径名到

inode的转换),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

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O系统调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

那么有人说过段时间,linux会自动释放掉所用的内存。等待一段时间后,我们使用free再来试试,

看看是否有释放?

·········10········20········30········40········50········60········70········80········90
1.# free -m
2.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3.Mem: 249 244 5 0 8 174
4.-/+ buffers/cache: 61 188
5.Swap: 511 0 511

似乎没有任何变化。(实际情况下,内存的管理还与Swap有关)那么我能否手动释放掉这些内存呢?

回答是可以的!

二、手动释放缓存

/proc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读写操作做为与kernel实体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手段。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修改/proc中的文件,来对当前kernel的行为做出调整。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

/proc/sys/vm/drop_caches来释放内存。操作如下:

·········10········20········30········40········50········60········70········80········90
1.#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2.0

首先,/proc/sys/vm/drop_caches的值,默认为0。

·········10········20········30········40········50········60········70········80········90
1.# sync

手动执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运行 sync 子例程。如果必须停止系统,则运行sync 命令以确保文件系统的

完整性。sync 命令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迟的块 I/O 和

读写映射文件)

·········10········20········30········40········50········60········70········80········90
1.#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2.#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3.3

将/proc/sys/vm/drop_caches值设为3

·········10········20········30········40········50········60········70········80········90
1.# free -m
2.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3.Mem: 249 66 182 0 0 11
4.-/+ buffers/cache: 55 194
5.Swap: 511 0 511

再来运行free命令,会发现现在的used为66MB,free为182MB,buffers为0MB,cached为11MB。

那么有效的释放了buffer和cache。

有关/proc/sys/vm/drop_caches的用法在下面进行了说明

/proc/sys/vm/drop_caches (since Linux 2.6.16)
Writing to this file causes the kernel to drop clean caches,dentries and inodes from memory, causing that memory to become free.
To free pagecache, us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use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us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Because this is a non-destructive operation and dirty objects are not freeable, the user should run sync first


三、我的意见

上述文章就长期以来很多用户对Linux内存管理方面的疑问,给出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回复,

我更觉得有点像是核心开发小组的妥协。对于是否需要使用这个值,或向用户提及这个值,

我是有保留意见的。


从man可以看到,这值从2.6.16以后的核心版本才提供,也就是老版的操作系统,

如红旗DC 5.0、RHEL 4.x之前的版本都没有;若对于系统内存是否够用的观察,

我还是原意去看swap的使用率和si/so两个值的大小;


用户常见的疑问是,为什么free这么小,是否关闭应用后内存没有释放?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是因为

Linux对内存的管理与Windows不同,free小并不是说内存不够用了,应该看的是free的第二行最后一个值:

-/+ buffers/cache: 58 191,这才是系统可用的内存大小。


实际项目中告诉我们,如果因为是应用有像内存泄露、溢出的问题,从swap的使用情况是可以比较快速

可以判断的,但free上面反而比较难查看。相反,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告诉用户,修改系统的一个值,

“可以”释放内存,free就大了。用户会怎么想?不会觉得操作系统“有问题”吗?所以说,我觉得既然核心

是可以快速清空buffer或cache,也不难做到(这从上面的操作中可以明显看到),但核心并没有这样做

(默认值是0),我们就不应该随便去改变它。一般情况下,应用在系统上稳定运行了,free值也会保持

在一个稳定值的,虽然看上去可能比较小。


当发生内存不足、应用获取不到可用内存、OOM错误等问题时,还是更应该去分析应用方面的原因,

如用户量太大导致内存不足、发生应用内存溢出等情况,否则,清空buffer,强制腾出free的大小,

可能只是把问题给暂时屏蔽了。


我觉得,排除内存不足的情况外,除非是在软件开发阶段,需要临时清掉buffer,以判断应用的内存使用情况;

或应用已经不再提供支持,即使应用对内存的时候确实有问题,而且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才考虑定时清空buffer。

(可惜,这样的应用通常都是运行在老的操作系统版本上,上面的操作也解决不了)。而生产环境下的服务器

可以不考虑手工释放内存,这样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记住内存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

不像windows,无论你的真实物理内存有多少,他都要拿硬盘交换文件来读。

这也就是windows为什么常常提示虚拟空间不足的原因,你们想想多无聊,在内存还有大部分的时候,

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

硬盘怎么会快过内存,所以我们看linux,只要不用swap的交换空间,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内存太少。

如果常常swap用很多,可能你就要考虑加物理内存了,这也是linux看内存是否够用的标准哦。

当然这仅代表我个人意见,也欢迎大家来交流讨论。


原文地址:

阅读(1311)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