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428013
  • 博文数量: 842
  • 博客积分: 12411
  • 博客等级: 上将
  • 技术积分: 5772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6-14 14:43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842)

文章存档

2013年(157)

2012年(685)

分类: 系统运维

2012-05-12 20:54:30

    C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其基本思路是尽可能避开互联网上有可能影响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瓶颈和环节,使内容传输的更快、更稳定。通过在网络各 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所构成的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之上的一层智能虚拟网络,CDN系统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到用户的距离和响应 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其目的是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 Internet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内容分发网络(CDN)是一种新型网络构建方式,它是为能在传统的IP网发布宽带丰富媒体而特别优化的网络覆盖层;而从广义的角度,CDN代表了一种基于质量与秩序的模式。   简单地说,内容分发网络(CDN)是一个经策略性部署的整体系统,包括、、网络请求的重定向和内容管理4个要件,而内容管理和全局的网络流量管理(Traffic Management)是CDN的核心所在。通过用户就近性和负载的判断,CDN确保内容以一种极为高效的方式为用户的请求提供服务。   总的来说,内容服务基于,也称作代理缓存(Surrogate),它位于网络的边缘,距用户仅有"一跳"(Single Hop)之遥。同时,代理缓存是内容提供商源服务器(通常位于CDN的数据中心)的一个透明。这样的架构使得CDN服务提供商能够代表他们客户,即内容供应商,向最终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体验,而这些用户是不能容忍请求响应时间有任何延迟的。
    首先简单表述一下传统的的访问方法:   如右图示(一)表述的是用户的请求过程,用户经过网络中的路由A、B的传输,最终将发送的请求交于动态系统来处理,但是由于IP网络本身的“尽力而为的原则”、网络链路中复杂的环境及的 不可靠性的确实存在,致使用户要出现重复发送的请求的现状,所以最终导致用户的请求在提交的过程中出现等待、数据加载时间过长的一些现象的普遍存在,这些 在线提交式系统的缓慢直接地影响到办公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也是制约着很多大型企业在协同办公OA、ERP、SAP等信息化建设中,出现最多的问题。   而CDN分发解决方案解决了与静态网站相关的性能和可靠性问题,而在当今在线业务体验中,与分发静态和动态元素和应用相关的独特挑战,则由速网 的动态网站加速(动态网站加速)来解决。
   
主要特点  1、本地Cache加速 提高了企业站点(尤其含有大量图片和静态页面站点)的访问速度,并大大提高以上性质站点的稳定性   
    2、镜像服务 消除了不同运营商之间互联的瓶颈造成的影响,实现了跨运营商的网络加速,保证不同网络中的用户都能得到良好的访问质量。  
   3、远程加速 远程访问用户根据DNS负载均衡技术智能自动选择Cache服务器,选择最快的Cache服务器,加快远程访问的速度   
    4、带宽优化 自动生成服务器的远程Mirror(镜像)cache服务器,远程用户访问时从cache服务器上读取数据,减少远程访问的带宽、分担网络流量、减轻原站点负载等功能。  
    5、集群抗攻击 广泛分布的CDN节点加上节点之间的智能冗余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黑客入侵以及降低各种D.D.o.S攻击对网站的影响,同时保证较好的服务质量 。
   
关键技术  (1)内容发布:它借助于建立索引、缓存、流分裂、(Multicast)等技术,将内容发布或投递到距离用户最近的远程服务点(POP)处;   
    (2)内容路由:它是整体性的技术,通过内容中的重定向(DNS)机制,在多个远程POP上均衡用户的请求,以使用户请求得到最近内容源的响应;   
    (3)内容交换:它根据内容的可用性、服务器的可用性以及用户的背景,在POP的缓存服务器上,利用应用层交换、流分裂、重定向(ICP、WCCP)等技术,智能地平衡负载流量;   
    (4)性能管理:它通过内部和外部监控系统,获取网络部件的状况信息,测量内容发布的端到端性能(如包丢失、延时、平均带宽、启动时间、帧速率等),保证网络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
   
产品优势   CDN能几乎涵盖国内所有线路。而在可靠性上, CDN 在结构上实现了多点的冗余,即使某一个节点由于意外发生故障,对网站的访问能够被自动导向其他的健康节点进行响应。CDN能轻松实现网站的全国铺设,不必 考虑服务器的投入与托管、不必考虑新增带宽的成本、不必考虑多台服务器的镜像同步、不必考虑更多的管理维护技术人员。
   
阅读(42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