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647
  • 博文数量: 15
  • 博客积分: 850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17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5-13 12:2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5)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LINUX

2011-12-15 13:30:56

  山东省在保护工作中,采取“边普查、边抢救、边保护”的“山东模式”,成效显著,使得诸如渔鼓戏、山东花鼓、伏里土陶、泰山皮影戏等50多个珍贵濒危项目重获新生。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上,山东首创“四个一”普查评估办法,即以县级为单位,完成“一本普查资料汇编、一个档案资料室、一个珍贵实物陈列厅、一个数据库”。目前,全省140个县市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四个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被国家数据库中心确定为全国唯一试点单位。

  在“非遗”普查过程中,多个珍贵濒危项目经“抢救”得到恢复和发展以后,成为当地知名的文化品牌。

  目前,山东已经命名7个单位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示范基地”、9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262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中被推荐成为国家级传承人的有50名。对传承人,每人每年给予6000元经费资助,并与他们签署传承责任书,建立管理档案,鼓励其履行传承义务,开展传习活动。

  同时,山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对有潜质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项目,在保持其本真特点和核心技艺的前提下,探索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是鼓励进入市场。二是建立传承基地和生产园区。三是举办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演等活动,为适宜的非遗项目进入市场开辟多种途径。


此文章来源 转载请保留留来源信息
互动门户

历史文化建设不能缺个人回忆
利益法则
阅读(116)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皮影借助“非遗”迎来发展春天

下一篇:没有了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