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44572
  • 博文数量: 55
  • 博客积分: 1674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72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4-12 09:46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55)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1-08-24 11:00:48

 


    推荐: 中国畜牧街()整合畜牧行业数十万厂商资源,各种分类查看,产品自由对比

,成为畜牧行业中专业的电子商品供销平台。 
   
    理财专家告诉我们:理财的最佳方式并非追求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只要你掌握正确的理财观念,

并且持之以恒,若干年之后——人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我每月到企业举办一小时的免费“理财讲座”,一直都很受员工们的欢迎。讲座内容很少涉及复杂

难懂的技术操作层面,也几乎不进入到产品介绍环节,因为据我了解,国内一般的中产白领们,目前普

遍缺乏的是几个重要的理财概念——这些概念,会影响他们以后的行为,假如他们能老老实实执行这些

理财上的概念,至少坚持10年以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一个理财概念:区分“投资”与“消费”

  区分“投资”行为与“消费”行为。一般人消费前,没有这种概念,学经济学的人消费前会考虑,

这个消费是属于“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

  10年前甲和乙是本科的同学,在社会工作5年后,不约而同积蓄了30万元人民币。5年前,他们都花

掉了这30万元。

  甲去通州购买了一套房。

  乙去买了一辆“奥迪”。

  5年后的今天:

  甲的房子,市值60万元。

  乙的二手车,市值只有5万元。

  两人目前的资产,明显有了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收入都一样,而且同样学历、基本具备同样的社会

经验,为何大家财富不一样?

  甲花钱买房是“投资”行为——钱其实没有花出去,只是转移在了房子里,以后还是都归自己。

  乙花钱买车是“消费”行为——钱是花出去的,给了别人,二手车用过10年后,几乎一分不值。车

跟房子不一样,房子10年后,说不定已翻了好几番。

  再看第二个例子:

  有一天,我的秘书向我提出一个问题:陈老师,我觉得客户甲有点怪。她说:客户甲去买一张演唱

会的票,300元他嫌贵,犹豫很久,始终没买,但客户甲其实并不缺钱。但有一次,有一个著名企业总裁

出版了一套“教导管理”光盘,6张光盘卖到天价1500元,客户甲却毫不犹豫将它买下来。为何¥300演

唱票,客户甲嫌贵,却去买¥1500的几张光盘呢?

  解答如下:客户甲是将学的经济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客户甲每花费钱的时候,会先想这花

钱是‘投资’行为或是‘消费’行为?

  买光盘,这1500元是“投资”行为,它其实没有花出去,它增长了客户甲的知识,让客户甲更有智

慧,在未来的日子,客户甲用新学的智慧,会赚回1500元的好几倍,钱始终还在客户甲的口袋。

  但购买演唱会的票,是“消费”行为,是给了别人,再也拿不回来了。

  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日常例子:

  (1) 客户甲会花3万人民币去买一幅油画,但不会花3万去买二手车。

  (2) 客户甲会花1万去买人寿保险,但不会花1万去欧洲度假。

  (3) 客户甲会很舍得花钱买书,但不舍得花钱去看电影。

  以上哪些是“投资”行为,那些是“消费”行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下面是更多的例子,

如果属于“投资”行为,那么,多贵都不必讨价还价,因为钱最终还是归自己。

  有些人收入高,但财富少,原因是他花费在“消费”行为上,客户甲大部分花费在“投资”行为中

。花在“投资”行为上的钱,没有落在别人手里,最后还归自己。

  第二个理财概念:“哈佛”教条

  大家每个月都会将工资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

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

  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或“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

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会超额完

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一般人:先花钱,能剩多少便储蓄多少,储蓄剩下的钱并不多。

  第三个理财概念:“理财三句话”

  理财走不出三句话,如果每句话都能吃透,并且完全执行,那么,打工一族都可以变得非常富有。

  很多朋友都知道客户甲的出身——难民,一无所有。到加拿大学经济学也是拿着奖学金,家里七兄

弟姐妹,没有钱送客户甲们上大学,上大学后,从来没问家里拿过钱。毕业后打工,但客户甲坚持“理

财三句话”原则,用经济学学到的学问,用到日常生活里,一步步走下去。现在20年后,客户甲有4套房

,每月收租便有1万多的收入,也算是半个富有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做得到,在这公开这秘密。以前这些重要的理财概念,课程里面都有教。

  再举一些实例给大家看:巴菲特在他的书本里说他6岁开始储蓄,每月30块。到13岁时,当他有了3

千块,他买了一只股票。年年坚持储蓄,年年坚持投资,十年如一日,他坚持了80年。现在85岁,是美

国首富,比“微软”主席比尔·盖茨还有钱。

  学员有时候会问,如何能每年回报率达到10%以上。答:其实现在要银行里面,它们提供很多理财产

品:基金,外币,QDII。 这些银行产品略有一点风险,但风险假如你能有效的管理它,10%的回报率其

实也不难。当然,假如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你自己是瞎摸,你会亏掉很多钱。但你有两个途径:

  (1) 花点钱去学。

  (2)你自己没时间,那么可以去找专业的理财师。

  找专业理财师,要分辨他们的专业资格,你可以参考几个条件:

  (1) 已经考取了的理财规划师认证: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CFP),全名是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2005年已经在北京举行公开考试,现在很多银行的从业人员都在考。合格率偏低,暂时银行里

面有资格的人也不多。

  (2) 有10年以上的理财经验。但其它有兴趣想多认识理财学问的,可以参加公开课程,费用只是几

百元一节。参加学习的费用,是“投资”行为,并没有“花出去”,以后还是归你自己,学过以后,就

不会“小钱精明,大钱糊涂”了。[
 

阅读(299)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