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53598
  • 博文数量: 47
  • 博客积分: 2510
  • 博客等级: 少校
  • 技术积分: 94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06-05-26 16:05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47)

文章存档

2011年(2)

2010年(2)

2009年(24)

2008年(19)

我的朋友

分类:

2008-08-07 16:46:00

[摘要]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的形成,使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着重对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可控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园网络亚传播圈;  德育教育;  可控性


  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现象,是指在网络建设和应用比较成熟的高校社区,大学生在信息获取、网际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等行为上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高校网络亚传播圈的形成与发展,在带给高校学生各种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极需重视的消极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

  (一)高校网络对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

   大学期间,正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成熟时期,但校园网内容庞杂、良莠不齐,如若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某些反社会主义的宣传言论和低级文化趣 味等,会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倾斜。长此以往,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意识形态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另外,由于网上活动的隐蔽性大,网上常有制造、传播色情暴力信息等道德失范行为和黑客攻击、诈骗、赌博等犯罪行为,导致一些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高校网络容易使高校学生沉迷网络,脱离正常的人际交往圈

   网络生活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它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就容易沉迷于其中,甚至玩物丧志,产生现实的、虚拟的两个自我,这不但 不利于大学生提高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反而会促使他们不能正视困难,逃避现实。长久沉迷于网络天地,“闭关自守”,还容易导致现实社会交往能力下降,造成 人际情感逐渐淡化。此外,一些大学生沉迷聊天、网游,占据了大量的学习和运动、体闲时间,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三)网络成员沟通的交互性给现有的德育教育方法的机械性、静态性、单向性带来新的冲击。

   互联网是开放的,所有的网络成员可以同步共享信息,自由选择交流方式,自主决定行为模式。沟通方式的变化使得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更 加容易。每个上网者都可以对沟通对象、沟通方式、沟通内容做出不同选择。面对这样一个四通八达的交互式网络平台,传统德育教育的方法已显得过于机械和单 调。针对这种情况,尽管部分高校已相继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普遍性的高技术少文化、重宣传轻知识、多简介少深入的缺陷,导致了高校网站只成为高校自我宣 传的窗口,没能成为一个传播知识、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思想阵地。

  (四)网络技术发展的创新性对现有德育教育模式的滞后性提出挑战

   网络时代大学德育的背景是新的,挑战是新的。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把真实世界和虚拟时间变得界限模糊了,把实体的现实与创造的现实连接起来,这从根本上 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而这种直接认知方式不知不觉地剥夺了高校学生的独立性知觉,在某种程度上造就了虚拟时空的存在形式,使高校学生不自觉地受这一存在形 式的强制性影响和被动性接受,失去理性和自我。再者,网络信息都是以数字符号的形式传播的,甚至人在网络上也以数字符号的形式出现,成为一个符号。在交往 中个人的性别、年龄、相貌、种族、身份、阶层、职业等通常备受关注的特征都被掩盖了,剩下的只是符号的交往。

  然而,面对着网络的挑 战,我们的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的自身素质等重要环节上,改革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步伐。空泛的高谈阔论与媚俗的市井 传闻都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并存。问题的关键是:教育主体——学生与教师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原有教育制度环境已严重滞后,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目 的等方面缺乏前瞻性的理论与实践性研究。

  二、高校网络亚传播圈对德育教育的可控性探讨

  (一)建设高效、规范、严格的网上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网站进行有效的管理,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疏导和防范。高校在建立互联网上德育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言行,把网络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之中,使其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统一起来。

  首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网上言行。必须明确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民在社会生活中需要遵守的所有法规和道德文明礼仪。对学生上网的时间、地域、内容等进行限制和规范,并制定相关的处罚条例,通过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

   其次,加强对电子公告牌和“论坛”的监管。对于论坛的文章出现涉及政治的过激言论、在讨论中由于知识的贫乏和观点的谬误而误导他人、在不同观点的争论中 出现人身攻击、个别不负责任的人在网上贴出某些内容不健康的文章等现象应加强管理。对于BBS的管理,要明确主管和协管部门。管理者不仅要有网络技术人 员,还要有德育工作者和安全保卫人员。凡申请在学生寝室上网或申办论坛者,须填写入网申请书,并签署有院(系)学生工作组或有关主管部门审核的入网责任 书。BBS站实行版主负责制,明确各版主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促使其认真履行职责,切实维护好本版的内容,及时删除一些不良的信息。

  (二)确保网上主题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网络阵营。建立全面的校园网,开发有校园特色的网站板块,吸引大学生;努力使“两课”教育进网络,发挥网络开放性、 传播性等优点;在网上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保网上主题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导向。由于过于单调的思想政治宣传往往 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所以要适当地结合一些时事问题,开展旗帜鲜明的谈论,引导大学生参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高校还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互联网的挑战,既要有像清华红色网站那样旨在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网站,又要有北大在线、北大新青年这样一批既坚持正确导向,又能体现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多样性于一体,为大学生乃至社会广大网民喜闻乐见的网站。

  (三)发挥网络特色服务,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心理

   要创造思想类网站网络传播的鲜明特色,将可读性、服务性与权威性、指导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网站应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具有可读性、服务性;另一方面 互联网求快求新的特点又使网络新闻缺乏权威性和指导性。高校办思想类网站,就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体现网络的特色和水平。另外,高校网络还可以充 分利用强项专业和优势专业所衍生出来的特色向网络成员展示有关内容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充分体现高校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高校网站的文化含量,这也是 高校网站区别于商业网站的最为明显的优势。我们还要注重双向交流,界面友好。需从传统媒体的“我办你看”向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转变,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共 同交流。学校和老师可以在网络上设置电子意见信箱,倾听学生对学校日常管理和对老师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

  (四)加强高校网络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针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及过程的新变化,尽快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家型”高校网络德育人 才队伍,应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德育工作者只有成长为一名专家,才有可能胜任日益繁重、复杂、艰巨、高标准的德育理论研究和日常实践活 动,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先进性和成效性。目前大学德育队伍经过学习和培训,大部分已能够利用网络进行日常的德育工作,但开发德育软件、开展网络心理咨询、 建立德育网站等更深层的德育工作还有一定困难。大学德育工作者还必须下苦工夫不断学习,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其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并 尽可能以适当方式参与校园信息的制作与控制,指导大学生在网络上查找有益信息,使自己成为大学德育所涉及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专家,充分发挥德育工作者 的骨干带头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和咨询指导作用。
阅读(540)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