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Delphi
2012-09-05 10:58:13
最近航空业的日子过得很抓狂。连续发生两起航班“受到威胁信息”事件,都导致了航班无法准时到达目的地。更有旅客无法忍受航班延误向空姐泼开水,而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则以“装死”回避航班延误。真正的威胁还不止这些,半年报显示,国航、南航和东航利润降幅都超过了50%。内忧外困,中国航空业额“威胁”已经演变成真正的危机了。
近来乘客与航空公司因维权而发生摩擦和龌龊的事件密集发生,从旅客冲闯停机坪到到飞机甩掉乘客独自起飞,更有乘客因不满飞机晚点将热水泼在了空姐身上。
因为债务危机而搞得手紧的欧洲人想尽一切办法搂钱,最后他们终于在航空运输业上找到了突破口,戴着环保的高帽向全世界伸手要钱。
“威胁信息”并不可怕
现在绝不是航空业最好的时代,悬在中国航空业头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名字叫“威胁”,连日来国内航班发生两起因“收到威胁信息”而导致未能准时到达的事件。
不过因为这样的事导致飞机延误,乘客还没有爆发特别强烈的情绪。近年来,乘客与机场、航空公司间因为航班延误而发生的冲突确实是愈演愈烈。
乘客热水泼空姐 航企员工“装死”
拦飞机、占领登机口、辱骂机场工作人员的事情屡见不鲜,更有甚者,竟然直接拿开水泼向空姐。而同样是受航班延误之困,东航员工为回避旅客,索性倒地“装死”。
经济大环境不好,航空公司业绩受影响在所难免,但以此为借口向乘客开刀就显得非常不厚道了。与财力雄厚的航空公司相比,乘客属于弱势群体,所以才有了春秋航空的“暂无能力服务旅客名单”和中国联合航空的“甩91名乘客飞走”这类事件的发生。在这其中,是乘客对航空服务的不满,空姐和倒地“装死”的东航员工不过成了航空公司的“替罪羊”。
面对这些,尽管航空公司面对时艰经营困难,业绩更是大幅下滑,但我们更需要反思飞机晚点补偿制度,反思航空公司在处理飞机晚点时的态度。
盈利下降 服务不该缩水
航空业正在经历最坏的时代。中国航空股在本周二紧随南方航空收益报告股价大跌,上半年这家亚洲最大航空公司净利大降85%,国航和东航也在业绩预报里表示上半年净利润降幅将超过50%。
业绩大幅放缓的情况下,航空公司的日子不好过,员工的收入缩水,脸色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乘客再急也不该朝无辜的空姐泼开水。当然,这更不该成为航空公司服务缩水的原因,也不该是“装死”的动力。
多重打击 经营危机显现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才是航空业真正的“威胁”,这导致了航空需求增速严重放缓。有行业分析师表示,中国国内旅游人数2012年同比仅上升了12%,而在去年这一数据为20%。因为经济放缓,度假和商务旅游需求都有所下降。
祸不单行。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偏偏又赶上燃油成本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南方航空燃料成本上升了15%;这需要增加3%的乘客才能保证收益。而这看起来似乎像是个增长悖论。
航空公司面临提价还是降价这一事关生死的抉择,而行业内无序的价格竞争,又有可能将航空业推向另一个深渊。
汇兑损失也是影响航空公司业绩下滑原因。与去年4.5%的上涨相比,人民币在今年对美元的汇率已经下跌了1%。航空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持有大量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这就意味着货币的波动将直接影响着其盈利能力。
这种理论上的推测已经反映在财报里。今年上半年,东航汇兑损失为2.3亿元,2011年同期汇兑收益为8.2亿元。南航今年上半年由于人民币贬值导致的汇兑损失为3亿元,去年同期实现汇兑收益为12.11亿元。国航的汇兑损失为3.41元,去年同期汇兑收益为14.8亿元。
对此航空公司基本无力招架,因为这些公司用于购买飞机的大多数借贷都是以美元为计价单位的。
欧洲征碳税宛如强盗
悲观地看,中国航空业最坏的日子可能还未到来。制造威胁的,是狂热地热爱大自然的欧洲人。欧债危机形势日益严峻,想钱想疯了的欧洲人屡次强硬表态要强征碳排放税,而航空业首当其冲。
从去年放出口风,到今年欧盟高层频频在不同场合表态,欧洲人横竖一条心摆明了就是要将抢钱进行到底。民航局长李家祥算了这样一笔账:欧盟航空碳税计划会增加中国民航的运营成本,按照现在的标准,每年会增加8个多亿人民币,到2020年民航运营成本每年将达到30亿元,到2030年会达到180亿元。
而2011年全民航共实现营业收入为5001亿元,利润总额仅为363亿元。显然,欧盟航空碳税计划对于中国民航业将是难以承受之重。更何况,在这5000亿的营业收入中,航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占3532亿元,其余是飞机场及民航保障企业的收入——但碳税是由航空公司来交。航空公司的压力可想而知。
高铁冲击航空业发展
此外,高铁的快速发展也对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严峻的挑战,有关数字表明,在中短距离条件下,高铁在时间上与航空运输相比并无劣势,而在票价和环境保护的层面上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在强有力的替代性质的交通方式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保持高速发展,也是今后航空运输产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航企的反击:押注融资自救
航空公司不会坐以待毙,在行业整体放缓的情况下,多家航空公司宣布融资计划。
其中东航宣布将发行不超过88亿元人民币、期限不超过10年的债券,用以购买飞机、置换银行贷款以降低融资成本和补充营运资金。
南航则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筹资20亿元用于偿还债务和充实资本金。国航则向控股股东发行了10.5亿元A股,同样用于营运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海航也不甘示弱,决定下调原定发行价进行定向增发,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其中约有60.84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航空公司的算盘打得精明,负债率将随着注资的进入而降低,或能为行业带来曙光;不过短期内整体经济形势很难有所改善,供需失衡情况难以得到根治,成本又在不断攀升,中国航空业很难在短期内打个翻身仗。
航空业自身业绩持续下滑,服务质量不升反降,“上帝”(如果他们还把顾客当做上帝的话)不再忍气吞声开始频频闹事,外部更有“强盗”要强收“保护费”。中国航空业的“威胁”绝对不是“狼来了”的故事。
参与调查:你怎样看最近发生的航空业乱象? 你是否看好中国航空业的发展呢?
调查来源:第一调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