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349815
  • 博文数量: 63
  • 博客积分: 1412
  • 博客等级: 中尉
  • 技术积分: 648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10 23:07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3)

文章存档

2012年(42)

2011年(21)

我的朋友

分类: C/C++

2011-04-28 09:35:00

转载:http://blog.codingnow.com/2010/01/c_modularization.html

继续昨天的话题。随便列些以后成书可能会写的东西。既然书的主题是:怎样构建一个(稍具规模的)软件。且我选择用 C 为实现工具来做这件事情。就不得不谈语言还没有提供给我们的东西。

模块化是最高原则之一(在 《Unix 编程艺术》一书中, Unix 哲学第一条即:模块原则),我们就当考虑如何简洁明快的使用 C 语言实现模块化。

除开 C/C++ ,在其它现在流行的开发语言中,缺少标准化的模块管理机制是很难想象的。但这也是 C 语言本身的设计哲学决定的:把尽可能多的可能性留给程序员。根据实际的系统,实际的需要去定制自己需要的东西。

对于巨型的系统(比如 Windows 这样的操作系统),一般会考虑使用一种二进制级的模块化方案。由模块自己提供元信息,或是使用统一的管理方案(比如注册表)。稍小一点的系统(我们通常开发接触到的),则会考虑轻量一些的源码级方案。

首先要考虑的往往是模块的依赖关系和初始化过程。

依赖关系可以放由链接器或加载器来解决。尤其在使用 C 语言时,简单的静态库或动态库,都不太会引起大的麻烦。

C++ 则不然,C++ 的某些特性(比如模板类静态成员的构造)必须对早期只供 C 语言使用的链接器做一些增强。即使是精心编写的 C++ 库,也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 bug 。这些 bug 往往需要对编译,链接,加载过程很深刻的理解,才能查出来。注:我并不想以此来反对使用 C++ 做开发。

我们需要着重管理的,是模块的初始化过程。

对于打包在一起的一个库(例如 glibc ,或是 msvcrt ),会在加载时有初始化入口,以及卸载时有结束代码。我想说的不是这个,而是我们自己内部拆分的更小的模块的相互依赖关系。

谁先初始化,谁后初始化,这是一个问题。

在 C++ 的语言级解决方案中,使用的是单件模块。要么由链接器决定以怎样的次序来生成初始化代码,这,通常会因为依赖关系和实际构造次序不同而导致 bug (注:我在某几本 C++ 书中都见过,待核实。自己好久不写 C++ 也没有实际的错误例子);要么使用惰性初始化方案。这个惰性初始化也不是万能的,并且有些额外的开销。(多线程环境中尤其需要注意)

我使用 C 语言做初期设计的时候,采用的是一种足够简单的方法。就是,以编码规范来规定,每个模块必须存在一个初始化函数,有规范的名字。比如 foo 模块的初始化入口叫

int foo_init()

规定:凡使用特定模块,必须调用模块初始化函数。

为了避免模块重复初始化,初始化函数并不直接调用,而是间接的。类似这样: mod_using(foo_init);

mod_using 负责调用初始化函数,并保证不重复调用,也可以检查循环依赖。

在这里,我们还约定了初始化成功于否的返回值。(在我们的系统中,返回 0 表示正确,1 表示失败)然后定义了一个宏来做这个使用。

#define USING(m) if (mod_using(m##_init,#m)) { return 1; }

注:我个人反对滥用宏。也尽可能的避免它。这里使用宏,经过了慎重的考虑。我希望可以有一个代码扫描器去判断我是否漏掉了模块初始化(可能我使用了一个模块,但忘记初始化它)。宏可以帮助代码扫描分析器更容易实现。而且,使用宏更像是对语言做的轻微且必要的扩展。

这样,我的系统中模块模块的实现代码最后,都有一个 init 函数,里面只是简单的调用了 USING 来引用别的模块。例如:

#include "module.h"

/*
我个人偏爱把 module.h 的引入放在源文件最后,初始化入口之前。
它里面之定义了 USING 宏,以及相关管理函数。
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在代码的其它地方去引入别的模块。
*/


int
foo_init()
{
USING(memory); // 引用内存管理模块
USING(log); // 引用 log 模块

return 0;
}

至于模块的卸载,大部分需求下是不需要的。今天在这里就不论证这一点了。


阅读(1357)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转载pku 2263

下一篇:qsort源代码分析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