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87353
  • 博文数量: 66
  • 博客积分: 1745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421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3-04 15:0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66)

文章存档

2011年(66)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Delphi

2011-04-23 09:22:55

佛教有“有漏行和无漏行”之说。什么叫有漏行?如何才是无漏行?人是在错误中长大,而又不断地制造错误,增长无明的烦恼,这就是漏。

    做个“万象丛中独露身”,不被境牵的真正独立人;自己努力修正想念和行为,不再有错误和烦恼才是无漏行。无漏行就像今日企业界所推行的无缺点计画;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该再容许自己有任何缺点;再加重一点说,就是不允许我们的安祥心态出现断层,这就是真无漏。因为烦恼与错误同在,毁灭与罪恶同步,修行而不肯把错误彻底扬弃,就无法断除烦恼;心里常被烦恼侵扰,试问又如何能拥有并保持安祥?

    佛教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中国人的智慧之光来自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那么,佛教无疑就存在于这组光源之中。做到“无漏”唯一的标志就是:要做到内心强大。因为: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才可以成为真正有思想的人。内心强大,表明他对这个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已经有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看法。佛教的“无漏”之说,表明内心强大的人,不必要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甚至可能外表懦弱,但是,内心坚强。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有自己坚定信念的人,这种信念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也不仅仅是在知识上的,而且是带有深厚情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广阔的视野,这种内心的强大,常常意味着他极其地自信,而这种自信常常就来自于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浅薄,因此他有一种特别的开放意识与开放心态,对于任何不同的声音,他都能够认真听进去,能够用自己的头脑再想一想,对自己自信的东西仍然保持一份警惕。因此,他不会拒绝去听一听,想一想不同的声音。但是,由于他的内心的强大,他也不会一听到不同的声音就焦虑不安,就立即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是在不同的声音面前,学会用逻辑、常识、常理、直觉、经验及科学的方法再重新检验一次。而事实上,这样的检验不会是第一次,而是反复多次,而且成为一种常态。反复多次,成为常态,仍然得到坚守,之后的东西才是稳固的。内心里,真正稳固的东西多了,他就强大了。因此,内心强大的人并不是不再改变,而是不再需要改变自己处于信念内核中的东西。

    一个人信念中内核的东西,如果经常被改变,那么,他的心灵世界还是无形的,他的精神世界还是迷茫与混沌一片,这样的人,即使著书立说,也是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立场不坚定,逻辑不一贯,对自己想要什么,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毫无主见。

     信念内核究竟是什么?就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你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你怎样认识人生,你怎样看待幸福与意义,这些东西在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那里是完全圆通自洽的。这里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但是,一定是自洽的。在这里,你的思想信念与你的生命感受,生活经验,你的知识结构,你的理性认识,你在社会中担当的角色,不会在逻辑上,在生活经验与理性认识中产生冲突与分裂。不会言不由衷,不会所做的事与所说的话互相矛盾。一个人如果到这个地步,也就是人格完善,内心强大之人了。内心强大的人,也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或者说真正有思想的人,也是内心强大的人。这样的人,即使身处世俗世界里的所谓逆境,他的内心也是平和的,自信的,且是充满快乐的。因为,他的世界不再只是世俗世界,他还有自己独有的完美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有自己的幸福标准与快乐标准,在这个王国里,他享受着别人无法享受,也无法理解的幸福与快乐。近二百年前丹麦思想家戈尔凯廓尔一生一贫如洗,生命也很短暂,但是,他内心强大,一生充满快乐。这样的人的幸福,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内心强大的人,其实是精神贵族。他意识到人,作为一种有精灵的人,有思想的人,其肉体生命的有限性,同时也意识到思想生命的无限性。他知道怎样摆正的自己肉体生命与自己的思想世界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认识到世俗世界的物质标准与自己精神世界的另类坐标。因此,内心强大的人不失眠,不焦虑,不急躁,随时随地作人生中最坏的打算,往最好处追求。一切灾难与痛苦,都早在他的生命中思量过了,甚至丰富真切地体验过了。他向死而生,因此,一切的变故都不再让他感觉世界突然被颠倒,人生会被变得面目全非,一种坚定的信念,可以支持到他安然入土,与世长辞。他的生命不再焦急地等待,而是坚定地行动,他的行动标准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宠辱不惊,淡然处之。他相信人生中任何经验,包括那些不幸所带来的感受,都将化成他人生中独特的体验。而这些经验都将化成他的思想智慧,成为他内心更为强大的材料。他相信,人的肉体是这个宇宙中最为脆弱的东西之一,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却可以坚不可摧。他还相信,在这个世界,他的生命感受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替代。这是他充满自信的力量来源。生命的觉醒,使得他爱人如已,先认真爱护好自己,然后用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去感召这个社会。爱人如已,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打理很糟糕,内心很混乱,心灵很脆弱,那么,他无疑就缺乏了爱的力量,一个糟糕的人即使爱人如已,也只会把别人弄得与自己一样糟糕。因此,他懂得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寸时光。也因此,内心强大的人,他有自己的生活主题与生命意义。在生命意义上,他坚信,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并且相信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有这个权利,他自尊,更懂得尊重别人,他追求幸福,更懂得尊重他人的幸福,他作出选择,更懂得尊重他人的选择。

    有思想的人,并不一定就是有原创思想的人,那些接受来的思想,只要与他的生命与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那种思想也将使他内心变得强大,思想与人的生命性是密不可分的。有思想,就是意味他用自己作为人的生命开始思考,用自己生命感受开始体验生活,感受世界,不以人的毁誉而判定自己的价值与意义,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即使全国的人以他为敌,即使全世界的人误解了他,孤立了他,他也能够淡然而坚定地生活。在这个时候,“那个最孤独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易卜生的这个话表明,内心强大的人,在真理与真相面前,他就是敢于成为国民之敌的人,成为千夫所指的人,也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这样的人的内心世界就到了强大之极的地步。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国度,都将是极少数的一个群体。但是,一点可以肯定的事实就是,这样的人在一个多元、开放、平等、自由的社会里,将更有生存的土壤。而且这样的人也不再会成为国民之敌,也不容易成为孤峰,他不必要用“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作为自己的出路,尽管他也可能孤独,但是孤独在这里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享受。内心强大的人,思想丰富的人,他不在乎有多少人误解了他,也不在乎有多少世俗的偏见,因为他的内心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一个人内心的丰富,足以弥补一些物质的匮乏。内心强大的人,就是真正有思想的人,而真正有思想的人,也必然是内心强大的人。

    【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评价袁绍的话,说袁绍“外宽而内忌”。这句话非常准确地描绘出了作为一路诸侯的袁绍的性格。袁绍缺乏的正是这种包容天下的海量,而他最终的失败也就是因为他性格中的这一致命的缺陷。他气量狭窄,不能容人。像许攸这样的谋臣他因猜忌而不能用。曹操正好与他形成鲜明的对照。有这样一个事例,官渡之战取得胜利后,曹操的手下从袁绍府中搜出一大柜子信件,都是在官渡决战前夕,朝中大臣、曹操部下私通袁绍的证据。曹操看都不看,挥手道:“付之一炬!”然后他对将领们说:“决战之前,连我都不能自保,我怎么能保护得了他们呢?”曹操这种通情达理、宽宏大量的气度确实令人佩服。而他的这种做法恰恰笼络了人心,比他去查处那些私通袁绍的人效果要好百倍!

    楚庄王绝缨得土,也是因为他的大度而被人们传为美谈。有一次,楚庄王宴请群臣,他的一个爱妃也在场。酒至酣畅之际,突然烛火熄灭,这时,有一个武将被庄王爱妃的美色所打动,趁黑用手去摸王妃。王妃一把将他帽子上的缨饰扯了下来,然后悄声对庄王讲了刚才所发生的事。楚庄王当即下令,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把帽子上的缨饰拿下来。等到重新点着烛火的时候,已经分辨不出调戏王妃的是哪位了。以皇帝之尊,能够忍受别人调戏他的爱妃,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大度。他连这样的人都能容得下,还有什么容不下的呢?楚庄王最终赢得的是一位骁将对他的彻底折服!在后来的一次战争中,楚庄王不慎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在生命攸关之际,有一位战将以超想象的勇气,拼死杀入重围,将楚庄王救了出去。连楚庄王都感到难以置信,他问道,我平时并没有特殊待你,你为何要拼死去救我呢?这位战将爽快地回答道:“我就是被扯掉缨冠的那个醉酒者!”其实,岂止是当帝王需要有涵盖宇宙的志向、包容天下的海量,即便是一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尤其是那些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更应该如此。在某一个行业中,如果没有纳“天下”于胸中的气势,最终也不会成为这个行业中的佼佼者。你只是挣一点小钱,取得一点小的成功而已,但最终不会有大的发展。因为你站得就低,出发点就低,怎么能期盼有大的收获呢?指望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只有你有志于竞争,且胸有成竹,有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才有可能最后取得成功。

    同样是在事业中,一个人要想有大的发展,还需有容人、不斤斤计较的雅量。如果处处不能容人,就会失去有用的人,就会失去机会。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成功的人,无不具备这种修养。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一个人内心强大的人才有容忍之美德,有了容忍之美才可以追求“无漏”才可成大业,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修为”之路,不可小觑呦。常言道:一个人强调什么就说明他曾经丢掉过什么。比如,有人过分“要面子”。要面子没有错,关键是不能“过分”。过分就失去了理智。“过分”的结果往往是要了自己的“面子”。霸占了别人的“面子”。其结果是,自己的“面子”要不回。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肤浅和过往丢失“面子”的糗事。这就是“漏”存在于一个人意识中的害人又害己的结果。我们都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自然人。或许你是个学富五车的教授;或许你是个成功的商人抑或是行进在成功的道路上;或许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重要的是你还在健康的思维活着,那就主动的捧起佛经儒典,在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典籍里去查询去“漏”增“海量”的条目吧,相信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经验,更多的是教训和鞭策。

阅读(320) | 评论(0) | 转发(1)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