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660
  • 博文数量: 19
  • 博客积分: 850
  • 博客等级: 准尉
  • 技术积分: 20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1-14 16:24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19)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LINUX

2011-01-31 10:00:48

让《太岁》飞之曝光《太岁新闻》之太岁转贴25

更多让《太岁》飞之曝光《太岁新闻》请登录:中国太岁网

18. 2011最新太岁《太岁新闻》精华太岁贴转:学者欲揭开“太岁”之谜()

学者欲揭开“太岁”之谜()

王朝江在观察一“太岁”切片 /本报记者王勇博

 

“太岁头上动土”可是件了不得的事儿,然而河北省农科院遗传所研究员王朝江,却在神秘“太岁”身上动起了“刀子”。近日记者获悉,他经过3年实验研究发现,“太岁”并非都是粘菌复合体,并利用其中一个切割成的“太岁”接种块,成功培养出了菌丝。“太岁”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角。

发现

 

 

 

“太岁”两度现身石家庄

 

 

 

 

20045月,在鹿泉市双河工业区,一个奇怪的土黄色“大菠萝”被从地下挖了出来。由于不能判断“大菠萝”的身份,发现当晚,王朝江便被邀请去做鉴定。

 

 

 

 

 

 

 

 

 

 

王朝江回忆说,那个东西外表虽然不平整,但摸上去滑滑的,软软的,上下还有两条环形带。撕开表皮,露出里面白嫩细腻的组织。由于之前经常看到相关报道,王朝江当时初步判断这个“大菠萝”就是传说中的“太岁”。

 

 

 

 

20047月,神秘“太岁”再次现身石家庄。一重约20公斤的巨型菌团,在鹿泉市上庄被发现。王朝江回忆说,这个菌团是村民在挖沟时发现的,菌团呈乳白色,没有固定的形状,感觉就像肥肉膘。用手触摸时有粘粘的、滑滑的感觉,好像触摸到了凉粉之类的东西,与上次见到的“大菠萝”明显不同。

 

 

 

质疑

 

 

 

粘菌复合体之说不可靠

 

 

 

 

王朝江统计发现,从1992年至今,全国各地共发现“太岁”18次。“现在拆迁工程增多,但15年才发现了18次,可见在古代,‘太岁’是多么的稀罕!”王朝江感叹说。

 

 

 

 

物以稀为贵,“太岁”也因此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又称其为肉灵芝,称其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而唐代文人笔记中则记载了一人因冒犯“太岁”,而遭到报复家破人亡的故事。

 

 

 

 

王朝江表示,近年来发现的“太岁”都被解释为粘菌复合体,是一种介于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的种类。但从全国各地发现的“太岁”来看,他们形态、颜色、发现地点各异,粘菌复合体之说可靠吗?

 

 

 

 

第一次见到“太岁”后,王朝江将撕下的一小块表皮悄悄带了回来,在显微镜下观察却没有发现细胞结构。“难道这个根本就不是生命体?”

 

 

 

 

第二次发现“太岁”后,他又将其中的一块带了回来。记者在王朝江的实验室内见到了养在特殊水中的“太岁”,两年多的时间,它已经从小枣大小长到了核桃大小。这块“太岁”呈深褐色,王朝江表示这可能与生长环境中的色素有关。

 

 

 

 

一般菌种在显微镜下放大400倍左右就可以清楚看到菌丝了,但“太岁”切片在放大1000倍后还是看不到任何组织。如果将其组织放在营养液中培养会有什么结果呢?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王朝江迈出了“太岁”研究难能可贵的一步。

 

 

 

突破

 

 

 

“太岁”接种块长出菌丝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朝江再次获得一块“太岁”样本。他经过认真消毒,将其切割成两三毫米的接种块,分别放到30个试管的培养液中。

 

 

 

 

24小时后,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个在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结构的“怪物”,竟然长出了5毫米长的菌丝。这一结果与“粘菌复合体”之说相去甚远。

 

 

 

 

王朝江将这些接种块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后发现,菜豆形的孢子和一条条菌丝清晰可见。

 

 

 

 

王朝江表示,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太岁”是真菌构成的组织体,而非粘菌复合体。“虽然各地发现的类似的东西都叫‘太岁’,只是质感一样,但形态上差距很大。我的研究至少表明这些不明生物体被统称为‘太岁’或是‘粘菌复合体’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太岁’至少包括粘菌复合体和真菌两种。”

 

 

 

 

王朝江说,他虽然成功培养出了“太岁”菌丝,但距重获“太岁”实体还有很长一段路。

 


太岁野生太岁黑河太岁更多太岁资料登录太岁网:
阅读(9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