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6)
分类:
2011-02-18 12:53:46
能进进后宫给天子当妃子的女人并未几。天子有权精选全国女孩中的精华进宫为其服务。被选中的女孩进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
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娇好,身材秀长,生理上更容不得有半点瑕疵,即便皮肤上长了一颗小黑痣,都会被淘汰掉。
采选女孩年龄下限最低11岁
对采选进宫的女子,首先在年龄上有明确的要求。东汉时要求,13岁以上,20岁以下。
但各朝要求不尽一致。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求,“十五六岁简阅”;南北朝时北齐要求年14岁以上,20岁以下;明太祖朱元璋时则要求15岁以上,20岁以下,最小不能低于13岁。
中国男人似乎都有一种童贞情结,这就是过往常说的“老牛吃嫩草”性心理。一般说来,13岁以上是女孩子月经初潮前后,正是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符合天子的心态。
但也有把采选女孩的年龄下限定在11岁的,明世宗朱厚熜便干过这种事情。虽有朱元璋的“15岁以上”祖令限制,但是***的朱厚熜根本不考虑。《明会要》记载,明穆宗朱载垕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便选300名13岁至16岁民间淑女进宫,这还算正常的。朱载垕的前任、明世宗朱厚熜则征选11岁至16岁淑女进宫,而且选过多次。据说,朱厚熜是听信羽士之言,目的是采女孩初潮时经血炼制壮阳丹服用。有的女孩未到自然来月经的时候,便施催经术,强行采经血。
需要说明的是,采选宫妃是大面积的。但具体到个别的现象,年龄则不必考虑。只要有姿色的,天子看上的,连寡妇都可选进后宫。如对接收、籍没而来的宫妃,就不会有年龄的限制,“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天子喜欢就行。
正式进宫前进行“全面体检”
很显然,采选时对女孩的年龄要求,仅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评判的两个主要标准。容貌指的是生理条件,而人品则是主观的东西。通常情况下,天子对妃子的生理条件特别在意。
天子的妃子进宫要不要体检?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当政时,派朝中大臣下往帮他物色后宫。《后汉书·皇后纪》(卷10)记载:
(刘秀)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端丽,正当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
这里的“择视可否”,就包含体检程序。当时,凡是被相中的女孩都是有姿色的,最后统统用车子拖到后宫里进行挑选。挑选后,还要再来一番择选,主要进行生理检查,看其是否是童贞,生理上是否有缺陷,挑出最最漂亮的女孩供天子御幸。
体检要不要***服?答案当然也是肯定的。***体检查要检查哪些方面?从史料记载来看,***的大小,对称情况应该是一个常规项目,而***的外形、***的浓淡、腋毛的多少,***是否有痔疮,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古代男人以为,腋下无毛或少毛的女孩是上品,这样的女孩最受宠。而假如生有痔疮,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或许有读者会问,负责体检的是不是太监?是的,是有经验的女太监,即宫中女官。
《汉杂事秘辛》是一本描写汉代宫闱秘史的古人笔记,书中记录了东汉桓帝刘志皇后梁莹当初进宫时的“***检”情况。固然有人考证是明人杨慎伪托汉人所作,但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兹抄录如下--
建和元年四月丁亥,保林吴以丙戌诏书下中常侍超曰:“朕闻河洲窈窕,明辟思服,择贤作俪,隆代所先。故大将军乘氏忠侯商所遗少女,有贞静之德,流闻禁掖。其与并诣商第,周视动止,审悉幽隐,其毋讳匿,朕将采焉。”
即与超以诏书趋诣商第,第内。食时,商女女莹从中阁细步到寝,与超如诏书周视动止,俱正当相。超留外舍,以诏书如莹燕处,屏斥接侍,闭中子。
时日晷薄辰,穿照蜃窗;光送著莹面上,如朝霞和雪艳射,不能重视。目波澄鲜,眉妩连卷,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靥颐颔,位置均适。
寻脱莹步摇,伸髻度发,如黝髹可鉴。围手八盘,坠地加半握。已乞缓私小结束,莹面发,抵拦。
告莹曰:“官家重礼,借见朽落,缓此结束,当加鞠翟耳!”
莹泣数行下,闭目转面内向。为手缓,捧著日光,芳气喷袭,肌理腻洁,拊不留手。规前方后,筑脂刻玉。胸乳菽发,脐容半寸许珠,***坟起。为展两股,阴沟渥丹,火齐欲吐。此守礼谨慎童贞也!约略莹体,血足荣肤,肤足饰肉,肉足冒骨。是非合度,自颠至底,长七尺一寸;肩广一尺六寸,臀视肩广减三寸;自肩至指,长各二尺七寸,指往掌四寸,肖十竹萌削也。髀至足长三尺二寸,足长八寸;胫跗丰妍,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久之不得音响。
令推谢天子万年,莹乃徐拜痴轨子万年,若微风振箫,幽叫可听。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及口鼻腋私足诸过。臣妾女贱愚憨,言不宣心,书不符见,谨秘缄昧死以闻。
上面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刘志听说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莹人长得漂亮,品行也好,便欲纳其为皇后。刘志派女官吴姁来到梁府了解情况,观察梁莹的走路姿势。后来要求对梁莹进行***检,梁莹起初不肯,吴姁拿出了天子的诏书,才同意。吴姁到她的闺房内,把门关死,将梁莹脱得一丝不挂。
吴姁先让她***体摇步走,再让她掀起自己的秀发,露出耳根。接下来,吴姁又摸了她的身子,一对***不大不小。又检视了她的肚脐眼、***、***,证实是童贞,未生痔疮。最后还不忘检查她的嗓子,让她喊“天子万年”,以检查声带。当时,梁莹让吴姁体检得面红耳赤,不时用手遮挡***。
这种***检与现代选美决赛前的“内部过场”有相似的地方。不同的是,现代选美不要脱光,着比基尼三角裤即暴露无遗,避免了一丝不挂的尴尬。
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秘闻
“***检”是皇家秘密,作为一种制度,一直存在于各朝宫妃采选过程之中。《汉杂事秘辛》所记未必是东汉时宫妃选拔的实情,纪晓岚笔下却弥补了一份遗憾。
在杨慎所处的明代,女子进宫前体格也极其严格,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连一根体毛都要看仔细。清代文人纪晓岚所著的《明懿安皇后外传》中,具体记下了明熹宗朱由校选妃子的全过程。
张嫣是河南祥符县人,天启元年,朱由校16岁,到了大婚的年龄。明朝天子16岁大婚,这也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当时,由司礼监秉笔刘克敬任总管婚事,先期在国内挑选出了一批年龄在13岁至16岁的女孩。官方当时发了路费,让她们的父母亲身陪送到京城备选,于当年的正月集合。
当时投递京城的女孩有5000人,张嫣也在其中。
初选时,仅从外表上大概检查了一下,由太监负责。100名一组,按年龄大小站好。太监从她们眼前走过,高一点的,矮一点的,胖一点的,瘦一点的,全都不要,这样被涮往了1000人。
第二天,进行五官检查,仍由太监负责。与头一天那样,百名一组站好,细看每一女孩的耳、眼、嘴、鼻、头发、皮肤、腰围、肩宽等,有一地方分歧格者,哪怕身上长颗黑痣,都要淘汰。又让女孩报家门,听其声音如何,是不是结巴子。这样,又涮往了2000人。
第三天,借用工具丈量身体是否符合比例,看其气质如何。凡是手腕粗短的,脚趾肥大的,举止轻浮的,都不能过关。这样,再被涮往1000人。
第四步--“***检”。余下的1000名女孩全部召进宫中,以备后宫之选。由年老的女宦官带到密试冬摁摁***,查看长得挺不挺;闻闻腋下,有没有腋臭。最后摸遍全身,试试长得是否发达。这样,又涮往了700人。
第五步,长期观察,重在性情。300名精选下来的女孩留在宫中生活一个月,以观察其生活习性、说话态度、智力高低、人品如何。前面的四道程序重在观察“体”,这一关重在“德”和“智”。选出了德、智、体全都优秀的女孩50名,最后全部当上了朱由校的妃子。
由5000人,最后选出了50人,这么算来,正是俗话说的“百里挑一”。有明一朝,估计都是采用如此“淘汰法”,选出宫妃的。
天子选妃并非天子说了算
朱由校的妃子选出来了,程序并没有结束,还要从50人中挑选出一位天下女人的表率,中宫娘娘--皇后。
挑选皇后也费了一番周折,太监和司礼监秉笔是无权决定的。于是请出刚摄太后宝座的先帝宠妃昭妃出来“口试”这50人。昭妃逐逐一面谈,并要她们写字、算数、吟诗、作画,以测试她们的文化素质。最后精选出了张嫣、王氏及段氏三人。
昭妃再对三人进行体检。她命有经验的女宦官再次带三人到密室中,按前面说的方法观察,把所见报告给昭妃。
当时宫官报给昭妃有关张嫣的情况是:
是时,后年十五,厥体颀秀而丰整,面如观音,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鬓如春云,眼如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齿细洁,上下三十有八,丰颐广,倩辅宜人;领白而长,肩圆而正,背厚而平;行步如青云之出远岫,吐音如流水之滴幽泉;不痔不疡,无黑子创陷诸病。
昭妃把体检情况如实告诉了朱由校。朱由校重新召见张嫣、王氏及段氏三人到自己的住处。当时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也在场,客氏年已30岁,却打扮得十分娇艳。朱由校被迷惑,封她为“奉圣夫人”。客氏发现,朱由校心仪张嫣,便皱起了眉头说,张嫣才15岁便长得这么饱满,将来大了,身材会发胖,没有风情。客氏以为王氏不错,婀娜多姿。
朱由校对客氏尊重,不好意思当面反驳,便请光庙赵选侍决断。赵选侍知道朱由校的意思,称:“三人皆姝艳尽伦,古之昭君、玉环不能过。若论端正有福,纯洁不佻,则张氏女尤其上也。”最后,定下张嫣为皇后,封王氏为良妃,段氏为纯妃。
张嫣后来果然是位母仪天下的女人。朱由校死后守寡,新天子朱由检的后宫总管、内侍(大太监)陈德润欲与张嫣结为“对食”(夫妻),遭张严辞拒尽。朱由检知道后,发配陈德润到南京孝陵种菜,真的成了“菜户”。李自成攻陷京城后,张嫣自缢殉国。
当然,对嫔妃体检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还可能由于天子个人的喜好而改变,但有一点是,宫妃的采选并不是天子说了算,天子只是“消费者”。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