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78795
  • 博文数量: 94
  • 博客积分: 140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11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1-01-07 11:18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1年(94)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1-02-17 11:06:31

人们急于寻找爱的真理,真理是一个观念在个别情况下判断中现时的体验。真理不计后果,只表现出暂时的意义。一个个局部真理属性的连续性,构成了真理的永恒特征。它不容忍假设,更不允许与谎言并存,因为真理的下一站就是物理世界的证据,那是文明的所在地。所有主要的实质理论或强理论将真理视为具有本性的某种东西、现象、事物或者一种人类经验,该理论认为关于真理有重要内容值得谈论。这些理论提出的观点被哲学家普遍认为能在某些方面应用于由人类交互作用中观察到的事件组成的广泛集合,或者为与人类经验中的真理观念相关的议题提供重要而可靠的解释

 

洞内薄冰

 


冰洞口


制图晶晶


    在湖北省秭归县一座叫龙会观的山上,隐藏着一对不为人知的冰火洞。冰洞只有酷暑天气才会结冰,天气凉了反而没冰。而就在距离冰洞5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火洞,每两三分钟喷出一股热浪,长年的热浪将周围的植被都炙烤到干枯。关于这个冰火洞,当地盛传着冰洞里的冰有神奇的祈雨功效。

    冰洞奥秘通道深处有一个天然冰箱

    龙会观是长江三峡连绵大山中并不出名的一座,它位于西陵峡的中段,海拔1700米,属于秭归县的泄滩乡。

    三峡流域夏天天气炎热,江边日照充足,三伏天的温度常常可达35℃以上,这样的条件怎么可能结冰?而冰洞竟然还紧挨火洞,这更加让人匪夷所思。

    在上山之前,我们用温度计测得室外温度为32℃。车行至海拔1000米左右时,到达距离传说中的冰火洞最近的一个村民小组。虽然找不到村组的名牌,但村民告诉我们,他们这里的地名叫:冰洞湾。

    村民们对于造访冰火洞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并且个个都说自己见识过冰火洞的神奇。

    原来,在当地自古就有新冰洞老冰洞一说,尤其是新老冰洞转换之间的神奇令人费解。

    相传,老冰洞里结的冰有一种神奇的功效。就是如果将冰带出,走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逢到干旱,打冰求雨的人络绎不绝。有一年遇到洪灾,老百姓同样把灾难归咎于神奇的冰洞,于是杀了一只狗扔进冰洞驱邪,从此老冰洞再也不结冰了。

    然而,很快人们就发现了一个同样能在三伏天结冰的新冰洞。新冰洞距离冰洞湾村民小组500米左右,旁边同样紧挨着一个火洞。虽说距离不算远,但是藏在山谷深处,很少有人进入,而我们刚刚靠近山谷,就立刻感受到一阵寒意。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冰火洞,实在是有点出人意料,两个洞看上去更像一堆乱石堆,只有冰洞口略为清晰,站在洞口,确实寒气逼人。

    冰洞口非常小,洞内非常狭窄,最多只能容纳两个人进去。我们在洞里发现,洞深三米左右,洞壁上很潮湿,有些地方长着苔藓结着霜。然而,找遍了全洞,却一点冰的影子都没有发现,更不要说在秭归新闻里看到的整块的冰了。

    据同行的泄滩乡宣传干事王爱平介绍,去年他们有八个人造访过冰洞,当时是三伏天,气温可达三十五六度,他们到达洞口的时候发现有冰,并且非常坚硬,用力敲也敲不动,他们后用柴刀砍下一块冰。

    再一次入洞后,通过洞最里面一条十几厘米的缝隙我们看到了附着在内壁上的一层薄冰。而放在距离洞口约两米左右的温度计上显示温度为4℃。

    火洞传奇

    洞口周围的

    植被长年枯萎

    没能从冰洞里找出整块的冰,不免让人有些失望,那么火洞真的是热浪喷涌吗?

    秭归泄滩乡政府宣传干事王爱平:火洞每隔两、三分钟从地底下起来一股热浪,温度非常高,就感觉到好像全身发烫的那种感觉,然后马上就满头大汗,我们那时候带的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一下就模糊了,看不清楚了。

    通过观察,冰火洞之间相隔大约5米左右,火洞口确实间歇有热气冒出,但是由于每次热气涌出的时间只有几秒钟,温度计无法测出热浪的温度。但是凭我们的感觉,温度远没有达到村民所说的“灼烧”的程度。难道火洞只是当地人的夸大其辞吗?

    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在火洞的周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温暖并且极其潮湿的山谷里,竟然有一些植被已经枯萎。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火洞周围的植被长年枯萎,而这个现象往年比今年更加明显。

 

    神洞来历

    两条地质断裂带

    交汇造就冰火传奇

    原来,相传曾经有两条龙在此相会,因此有了龙会观的名字。而据说明清时期,因为看上了这座山的灵气于是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寺庙铁瓦寺,而冰火洞恰恰就在去往铁瓦寺的必经之路上,当地人更是盛传,有了铁瓦寺之后,冰洞才真正开始在夏天结冰。

    由于铁瓦寺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翻找今天的秭归县志的时候,找不到任何关于铁瓦寺和冰火洞的相关记载。关于这个冰火洞的来历以及诸多疑问,只能求助地质方面的专家了。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的徐光洪,今年已经年过7旬,从事地质工作50年的他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情的时候依然非常困惑。

    而在看了影像资料后,宜昌的地调中心的副总工何龙清也发现,画面中的冰火洞确实是砂岩地质,由于洞穴是碳酸岩地貌的特有形态,在不能形成洞穴的地貌中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奇怪现象,这更加重了专家要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通过实地初步观察,专家判断冰火洞所在的山谷位于两条地质断裂带的交汇处。

    何龙清:一条叫九畹溪断裂带,一条叫仙女山断裂带,这块是两条断裂破碎带交汇的位置,破碎带里头会有地下水的活动,这地下水的活动,把里头有些物质给带走了,形成一些空洞。

    这一次进山的前一天,泄滩下了一场雨,气温比我们第一次进山的时候又有所下降。经过两位专家的现场勘查和试验,山谷的气温就比四周低了将近十度。就在专家现场勘查的时候,火洞冒出一股热浪。

    冰洞飘出的冷气时时与火洞冒出的热气交汇,使人站在山谷里常常感觉忽冷忽热。专家尝试在火洞内摆放温度计测出温度,也没有能成功。而在专家看来,火洞形成原理相对简单,热气的来源,很可能是千米以下的地热或者温泉,热气顺着通道上来,冒出地面。

    冰洞奥秘

    通道深处

    有一个天然冰箱

    那么夏天的冰洞又是怎么回事呢?经过一再地对冰洞内进行测量,温度始终保持在4摄氏度左右。而就是这个温度,也让专家非常奇怪。

    何龙清:在这个地区,溶洞里头的温度一般都在10度左右,很少见比这更低的,如果更低就有别的原因了。

    也就是说,在一般气候和地质条件,不管是由碳酸盐形成的岩溶洞穴还是有砂岩形成的这样的裂隙,里面的温度一年四季都普遍恒定在10度以上,当温度低于十度,就说明一定有另外的制冷源在工作。

    专家认为,这里处在仍然在活动的地质断裂带上,断裂带的活动导致了崩塌等地质现象的产生,崩塌下来的碎岩石下面形成了一条不可见的通道,而在通道的深处,很可能就隐藏着冷源。但是,即使是有冷源,那么为什么只在夏天才结冰呢?

    中国地质调查局宜昌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徐光洪:它这个底下大的空间,头一年温度又很低,它可能在这里续存冰的量比较大,天气一热,它又有冷气,这个冷气就通过冰的缝隙里面上来,这个冰溶解吸取热量,它的温度就很低。

    我们可以来设想一下,在这条断裂带上形成了一条通道,在通道的深处有一个天然冰箱,积攒了上一年冬天的冰雪,到了第二年的入夏,随着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成冷气,通过通道向外传送,当里面的冷空气跟外面的热空气碰面的时候,就在洞口附近,形成一个非常小的气候系统,空气中的水会凝结水珠,往洞里滴落。而通道里的冷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出,帮助水滴降温,直到结冰。

    而当外界温度不够高时,冷热气体无法在洞口相遇结成水珠,所以也就出现了,温度不高,反而没冰的神奇现象。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近期网络热门!日本不化妆的女人禁止出家门

高度关注!清末三屠:张之洞袁世凯岑春煊

特别推荐!南京后宰门挖出明皇城 可能仍有文化遗存

高度关注!西伯利亚发掘完整猛犸象或利用其克隆活体

阅读(392)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