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04327
  • 博文数量: 162
  • 博客积分: 7620
  • 博客等级: 少将
  • 技术积分: 179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2-31 19:42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62)

文章存档

2011年(161)

2010年(1)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1-01-03 23:04:19

  东方龙吟  佳人挥泪 离亭欲往歌声咽   杭州通判三载,风骚遍播诸郡。上面所述韵事,多发生在杭、湖两地。熙宁六七年之间,苏轼在苏、常、润、秀四州赈灾长达八个月之久,林语堂在《苏轼传》中,说他在常州时,曾与一直暗恋着的堂妹有所交往,实为看风捕影(本书在最后的“附会篇”将以专题辩驳),不过,他在苏州,确曾清楚地留下了与歌妓交往的记录。   熙宁七年(1074)玄月,苏轼被提升为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在离杭北上途中,再次经过苏州。在苏州太守王诲为他举行的宴会上,曾作过一首《阮郎回》词: 一年三度过苏台,清尊长是开。 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 情未尽,老先催, 人生真可咳。 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 细玩词味,所谓“佳人相问苦相猜,这回来不来”,表明这位“佳人”并不在场,而是酒席之间托人相问,带有几分猜度、几分希冀。由此可知,问者不是可以直接参与太守之宴的官妓。所谓“这回来不来?”表明苏轼在前两度途经苏轼州,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往,以致她非常牵挂。“他年桃李阿谁栽,刘郎双鬓衰”,是借刘禹锡“玄都观中桃千树,尽是刘郎往后栽”之意,作者以刘郎自况,尽不掩饰地告诉人们,自己曾对这位“桃李”予以关照过。 有关苏轼前两次在苏州的落脚情形,史料有如下记载: 三瑞堂,在阊门之西枫桥。孝子姚淳所居,家世业儒,以孝称。苏文忠公往来,必访之。尝为赋《三瑞堂》诗。姚氏致香为献,公不受,以书抵虎丘通长老云。姚君笃善好事,其意极可嘉。然不须以物见遗,惠香八十罐,却托还之。已领其厚意,实为他相识所惠,皆不留故也。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四 (苏州)阊门之西有姚淳者,园亭雅洁。东坡每过,留憩游瞩竟日。(姚)淳因以古千(字)文一帙为献,(苏)公却之。他日又馈名香六十罐,(苏)公又托虎丘僧通老婉辞之,曰:“非不知姚君至诚,但某于诸人无所留,不容有异也”。 ——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苏轼文集》卷五十七有《与姚君三首》,第一首言“过苏,首辱垂访”,第二首言“惠及千(字)文……谨却封纳”,卷六十一有《与通长老九首》,作于密州,第四封言及谢却“姚君……惠香八十罐”之事,可见范成大等人记载非虚。 阊门是古代苏州的西门,唐宋时期极为繁华,歌妓云集。白居易在《亿旧游》诗中说:“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肪回。……李娟张态一春梦,周五殷三回夜台。”诗下自注说“娟、态,苏州妓名。”宋代在阊门之外的河南侧有座“看云馆”,是当时苏州五大酒店之一①。苏轼显然是在这里落脚,并与看云馆的歌妓有过交往。果然,这名歌妓后来守在阊门出城处,给她所仰慕的苏大人送别,苏轼为她又写了一首《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 苍颜华发,故山回计何时决? 旧交新贵音书尽。 惟有佳人,犹作周到别。 离亭欲往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 泪珠不用罗巾``
阅读(380)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试题

下一篇:真话的底线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