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21711
  • 博文数量: 165
  • 博客积分: 1980
  • 博客等级: 上尉
  • 技术积分: 1960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2-25 15:39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165)

文章存档

2011年(156)

2010年(9)

我的朋友
最近访客

分类:

2011-06-20 01:56:15

  出离与虔诚 <宗萨仁波切>           固然我们可能信赖空性见是精确的,也非常信赖慈悲、宽容、布施等举动的美德,但是我们可能仍然处于思考的阶段,还没有把任何理论利用到一样平常生存中。偶然间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再只是浏览而已,但是固然没有东西拦阻你,你还是修不下往——这是『谠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并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面临威胁,所以它便用多生的习性停滞你和攻击你。     假如你打算鄙人战书*修慈悲,到了阿谁时间,又有某种娱乐向你招手,因而你决定把修行延到晚上。到了晚上,你又发现有个非看不可的电视节目,或者俄然发现柜子太乱了须要清算等等——一旦你决定开始修行,就会有各种借口出现。     即使在理智上,你知道修行慈悲可能是你自由时间里所能做的最好的事,但是你仍然没法修行——由于你是习性的跟班,你缺乏决心;只在理论上相识慈悲的优点,而对看电视和购物的乐趣却有实际的体验。     就如同你花了一段时间才作育出这些风俗,你也必须开始渐渐地往修行,比如从一天修一分钟慈悲开始,直到你体会到慈悲的功德和优点;经过一阵子,修行成为你故意识建立起来的好风俗,到末了变成一种瘾头——就像看电视一样。     你可能会想,假如对修慈悲上了瘾,这只是另外一种习性,而修行的方针倒是要超越它才对;你乃至会担心,对别人太慈悲,会让你依靠别人。但是,你不可能一下子就跳出习性与瘾头的状态中,因此不妨开始把有害的习性和瘾头改为有益的,如许比较接近方针——这是一种以迷惑超越迷惑的方法。     改变习性可能须要一点逼迫,比方建立一种规律,逼迫自己依循它回顾过往;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的风俗与瘾头的养成,最初都得逼迫自己往做。     某个人原来不知道如何打高尔夫球,乃至看电视上的高尔夫球赛都觉得很无聊,以为它既浪掷时间又滥用宝贵的农地。但是有一名朋友不断地告诉他,打高尔夫球有多好,另外还有优雅高级的墟落俱乐部交际生存相陪等。这些话使得他的『谠我”渴看跻升到阿谁上流社会往,所以他就非常积极地练高尔夫球——不管太阳多大,牺牲他统统享受来练球——末了他可能真正喜好上高尔夫球了。而今,全球的人都不相识:这个人过往不停鄙视高尔夫球,为甚么而今他反而把全部空闲的时间花在高尔夫球场上了。发生如许的效果,是由于他刚开始时略为逼迫自己——好风俗和坏风俗都是如许养成的。     对于我们部分的人而言,“逼迫自己”可能并不是最好的方法。成为修行者不像耽溺于高尔夫球这么简单,由于后者还陪随了很多明显的交际优点——修行只是调伏自心,而效果经常很微细。你或许偶然识地觉得修行没甚么用,不如“真实生存”那么紧张;假如真有这类想法,你就须要观察真实生存的缺点与过患:想想过往州?不可避免的悲伤,在将来会再次出现;想想你所依靠的、以为理所当然的统统,在顷刻间就可能消掉。看看生存中的这些层面后,你应当对于泛泛浪掷贵更生命的生存方式生起坚定的厌离心。     传统上,佛法教导你如许做:看看你的生存,注重到自己把时间浪掷在近似偶然义的事物上;接着,思考生命短暂无常、非常脆弱,一气不来就生死相隔。在这个天下上,任何事物都可能杀死你,而你又没有甚么方法来保护自己。     人们离开蛮荒伤害的生存,却在自己最喜好的摇椅中,由于一根牙签卡到喉咙而殒命。根据统计,有百分之八十的致命性意外灾难是发生在家中,而凶煽焊平常也是受害者的家人或朋友所犯下的。在某些环境下,就连办公桌上的笔也能要你的命。无论你在食品、居所、衣服、保镖、维他命、健康俱乐部和医药上花多少钱,这些都没法保护你免于殒命;乃至它们可能成为你的刽子手。你可能正在吃健康餐的时间,却被呛死;或可能对于本来要治你病的药起了要命的过敏反应;印度的总理甘地夫人是被自己的安全警卫刺杀的。而致死的原因起因却没有滋养生命的两重功能。生命是无常的,不像衣服,它不能破了就补,也不能由于太短了就加长。我们必须大胆地看清楚并思想生掷中的不确定性,这是我们经常忽略的部分,有些人乃至完全视而不见,由于『谠我”不要我们看到这些。     大概今天你和朋友吃午餐。你们谈些甚么呢?可能大部分都是没有价值的闲扯淡,像是近来谁和谁上床、谁又花了多少钱买甚么东西等等。想想看,假如你把无可庖代的两、三个小时生命,不浪掷在无益的闲扯淡中,可以完成多少事啊!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利人利己——个中有些人都快饿死了!     想想看,你在生掷中浪掷了甚么东西、浪掷了多少东西,不只是时间,还包括了对环境的浪掷。固然今天人们在理论上对于环保有较多的意识,也警觉到必须回收资源、保存资源;但是平常大家都怕麻烦,由于爱犯罪的『谠我”总喜好方便。     厌离心能帮你不再把扫数的生命用来做些根本偶然义的事变、能引发你出离循环痛楚的决定;分外是让你相识到,你所放弃的东西无论对你或其他人而言,都没有些许的优点,也没有让你得到康乐的可能。基本上,你所舍弃的是『谠我”,也就是偏向于对乃至没有关联的东西,也加以夸大的习性。     生起出离心,并不须要剃光了头到庙里往——对某些人这是个好方法,但当代生存已变得太复杂了,大部分的人都不太可能那样做。随着世俗生存愈来愈复杂,精神生存就愈来愈堕落。佛陀曾说过,本日末法时期的比丘,即使只能持守一条戒律,他的功德跟佛陀期间能严持全部戒律的比丘一样。这是很合逻辑的,由于今天人们所面对的挑衅,远超过从前所能想像的;更大的挑衅并不表示没有盼看,相反地,更多的挑衅代表有更多的机会处理迷惑。     这就是为甚么发展出离心云云的紧张。想想自己的时间多珍贵:你没法用任何方法取得更多的时间——三分之一的生命用来睡觉,可以自由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间非常有限。     『谠我”永远都诱骗我们往追求未来,我们思考着来日诰日或来岁要做些甚么事、计划退休的生存、孩子还没出生就先担心自己能为他们做些甚么。我们多么任意地就忘记了殒命就在门口、书桌上、椅子上,它不只是守株待兔,而是不停暗暗地逼近我们。我们可能看过上千篇的讣闻,每晚在电视上都看到飞机掉事的消息,却仍然觉得殒命永远不会来临。     你应当不断重复地思想,自己可能在任何时间、因任何来因而殒命;让无常的道理深深印在心上,对抗『谠我”的谎言。花些时间思想凡间过患也很好,想想那些没法避免的争端、自私、国内冲突、国际战争、家庭纠纷、朋友摩擦、宗教纷争,想想人们经常卷进的统统,你就会开始明黑,并没有甚么值得捉住不放的。假如你能细致地来看看,就会发现,这些都是某些人的『谠我”所闹出来的大事。如许思想以后,你就会开始觉得,多半的事都没有甚么大不了的。     『谠我”永远试着往逢迎别人,并盼看别人逢迎它,把它自己的所求所需都看得很严重。着实你要做的事就是稍为偏离『谠我”的要求,那即是出离。比方,你平常在咖啡中加两块糖,但是你知道自己大概来日诰日、甚或下一刻就会死往,可能没有机会喝一口咖啡;假如同事不警惕在你咖啡中加了四块糖,你会觉得没甚么大不了的,你会真心诚意地说:“没关系!”心中是这么想,你并不是盼看别人以为你是个好人,只不过你不以为这是生掷中的大事。     当你到达这类“它没有甚么大不了”的阶段,就已具备出离心了,那表示出离了生存中“每件事变都很严重”的层面。出离心比任何智巧的争辩、辩论、教授和其他东西,更能帮助你相识本书和其他书中所先容的概念,出离心也能使修行上的虔诚心和信托感自然涌现出来。     偶然间,某些人修行佛法、接受教授是盼看得到财富、长寿之类的东西,或者除往停滞以完成他们的欲看。如许的想法,偶然会发展到极端,比如说,你和某人进行贸易会商,盼看这笔交易能带来极大的利润,即使你知道自己的优点可能正是别人的损掉,你还是请喇嘛加持你的贸易冒险举措,或请喇嘛们念咒、供养,帮你达成目的——这些都是修行佛法上非常希奇的动机。     或许你以为自己的动机比上面所说的纯净,由于你修行佛法是为了来生投胎到比较好的地方往,变得有钱有势——佛教也不鼓励这一类的动机。     执着于此生、来生或人天道,着实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那仍然是执着。以这类动机来修行,表现出我们不具出离心,我们真正忠心的是自己的执着与烦恼;生存仍然是件大事,而我们所谓的修行、持咒、仪轨、祈祷,都只不过是我们用来使生存更有情趣的另外一种精巧的高科技工具而已。假如这真是你要的,那么不修佛法反而好一些,依靠物质天下来满足这些欲看,会更符合实际。     假如你想体验实相,就必须发起纯正的出离心。当然,关心此生和来世并不即是执着,但是,对于今生来世唯一有价值的关怀,就在因而不是能创造出修行佛法必须的人缘——生存的真正目的,在于为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发掘生命的真实意义。     即使你真的盼看了悟实相,仍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的执着,但不要因此而感到恶行,责备谴责自己;只要永远注重到『谠我”非常聪明,它能在你不知不觉的环境下,操纵那些本来要用来对付它的力气而将它们转为己用。它用来保护自己的战术之一,就是假装在驱除自己,比方,当某人真正决心要修行成佛的时间,他就会开始以为自己已离开统统执着了。『谠我”可以使如许的人几乎在做任何事变的时间,无论那件事多自私、多缺德,他都真心地信赖,如许做是为了佛法和众生的优点。第一个自私的举动会导致第二个,不停滋生下往,直到他回到出发点,完全迷掉在循环当中,却留下了一个更强、更狡猾的『谠我”须要调伏。     佛教典籍中经常提到信心和虔诚的必要性。在佛法中,这并不是盲目接受任何事物。“怀疑”与“发问”是发展真正信心与虔诚的精良基础,应当作育这类基础,而不是加以克制。尤其在开始阶段,忽视你的怀疑往选择某种信仰或是迷信的虔诚,尽对是不明智的作法。一旦你细致地选出修行法门和引导者,并修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有的时间必须贡献出不带任何条件的信托。要生起如许的信托,你肯定要先题目目,再来就是事先分析和检查每件事,给你一个理性的基础,产生对此事的信托;否则,那些被丢到心灵角落又忽视了的秘密迷惑,会意外地出现,毁掉你全部的统统。     在修道的过程中,分析以己谠己的伶俐,应当作为你重要的指南针;但是,偶然间『谠我”会故意恐吓你,因此你又不能依靠分析,也不能信赖自己的判定,告诉自己而今在甚么地方、发生甚么事变。但是,假如在踏上旅途之前你就念了说明书,具体地检查过所选门路的舆图,也检查过导游的证件,一起上发现舆图是精确的、导游也很可靠,那么你就很有信心地信赖自己正朝着精确的方向进步,并信赖自己肯定会抵达目的地;即使中途偶然碰到高卑或没有路标的路,你也不会担心。     虔诚、信托与信心,并不是由于某人以致于佛陀说它对或不对就接受它。假如你想找黄金,刚开始可能只知道它是黄色发涟?黟属,但是经验多了以后,你就学会如何认出纯金的独特性质、知道如何使用黄金,把它做成很多瑰丽的物品。一样地,虔诚心就是学习认出并感谢好的道路或导游的品格。     缺乏信心与虔诚,你很可能没法得到多少成就;由于这些特质让你对自己的修行产生信心,并且创造出成功所必须的***亲切与精进。虔诚心使用原本的习性——就像修行慈悲一样平常——因此很有用。我们本性就对某人或某事有虔诚心,比如对父母、夫妇、孩子、工作或国家等;泛泛生存中,虔诚被视为一项美德,由于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建立安定而持久的关系。     佛法也一样器重虔诚,由于能忠于修行之道和引导者,欣赏它们的品格是在道上进步所必须的。选择法门的时间,你可能在理智上觉得有几种法门一样好,但是真正选择个中之一的时间,你可能是由于比较喜好某种法门分外的性质,才选择它;而这类喜好除了理智以外,还必然带有感情方面的身分。     固然虔诚是不可缺少的,却必须配合伶俐才行。佛教典籍中以为,禀赋优异的修行者,以理智进道,而后发展虔诚;不过,先有虔诚而后理智也能够。     不幸的是,有些***一开始就具备虔诚,但是从此以后再也懒得往问或分析任何事;这类***接受教员讲的扫数都是对的,可能只由于教员符合***心中教员的形象、或者可能教员很著名、或者***幻想教员知道统统从而得到一种安全感。这类没法鉴别错误的心,就和永远要挑错误的心一样地毛病。     只有当这个人可巧撞到精确的教员与精确的法门时,这类“黑痴似地虔诚”才有作用——他就似乎是被好的导游沿着平直大路带领进步的瞽者一样平常,无疑地,他能走到目的地;否则的话,非常有可能会发生不性冬由于他很可能遇不到好的导游或者道路险要难行,很轻易掉足坠落而死。这类人也很难优点其他众生,由于他没有分析过黑白好坏,根本不清楚向那边走和为何向那边走;就像是个瞽者,没法告诉别人依道而修是件好事,由于在他抵达末了目的地之前,连自己都不能确定。     偶然间,我们为了非常肤浅、非常感情化的来因来修行佛法。我们在演讲厅见到某位教员感到心血来潮,或是念了几本有趣的书似乎证实了自己本来的想法,把这些脑筋简单的原因起因当成修举措机,然后就把虔诚心丢在任何出现的人或事物上面。大概我们有很多题目,也曾听人家说过佛法能解决这些题目——可能佛法的确是如许,但也只有一阵子。我们喜好某个教员,可能由于他给了我们常识性的建议,或者是心仪于他的外表,但这类虔诚心能持续多久呢?     一段时间以后,你开始看到错误的地方,这可能是真的有错误,也可能只是你的投射而已;不论是哪一种环境,你都会抱怨教员或抱怨修行之道。着实你从未检查教员和法门的性质,只不过一时冲动就跳了进往;这类任意的虔诚一点都不安定,这也是有些人永远都在换教员、换法门的原因起因,这类状态的优点有限——最少对自己、对别人而言,都浪掷了很多时间。     筑基浮浅的虔诚心,受到一点稍微的打击,就会扫数瓦解;然而,理智的虔诚是没法被摧毁的。在你沿着修行之道进步的时间,无疑地,会碰到很多停滞;假如能明智地探究佛法的运作方法,相识自己在修些甚么,和为甚么如许修,那么当停滞发生的时间,你就不会掉往信心了。

写给在异地从事连锁贩卖的朋友

我工作了四年的统统....

我用诸葛连弩主公孙权虐反贼

阅读(229) | 评论(0) | 转发(0) |
0

上一篇:落叶的难过

下一篇:当代金属雕塑的变革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