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查预习导进。 1.颐和园在甚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门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引导读准平舌音。 3.开火车朗诵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得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明黑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次序和颐和园重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甚么? 2.门生自学。 3.师生交流。 4.接头分段,并引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谲——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院谲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先容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末了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称赞之情。 3、学习词语。 1.引导分段朗诵。 2.提出词语,接头词义 清爽:干净,风凉。 隐隐隐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葱。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外形各不雷同。 四、精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第二课时 1、导进。 同窗们,你们知道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哪儿吗?(颐和园)谁往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甚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教员就和你们一起往游览这又大又美的颐和园。 (板书:颐和园) 二、讲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窗朗诵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甚么次序游览颐和园的?(填空练习) “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 )。走完长廊,就到了(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 明确: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作者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长廊,请同窗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想长廊有甚么特点? 明确:又长又美 你从哪句话看出长廊的美,说一说? (1)长廊的色彩美,“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长廊上有红有绿十分瑰丽。 (2)长廊的外形美,“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像一条长成卧在万寿山脚下。 (3)长廊上的画美,“每章的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的国”这些画色彩各异,内容丰富,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 (4)长廓四周的风景美,“栽满了花木,这一莳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一句写出了长廊两边鲜花盛开,五彩缤纷就像一条鲜花展成的小路。 (5)长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气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愉快。 3.小结:这一段形貌了长廊的色彩、外形、画、花、游人的心情等几方面的美,突出了长廊的精致雅观,和那些创造者的高超技艺。 4.引导朗诵。 (1)谁乐意带领大家往游览一下著名的长廊,通过你的朗诵,让同窗们体会到长廊的美。 (2)教师评议,再指名朗诵,找同窗评议。 3、讲读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长廊,又来到了那边? 明确:万寿山 作者在万寿山脚下看到甚么?请同窗看图回答。 明确:佛喷鼻阁、排云殿 这些景物有甚么特点? 明确:万寿山雄魏诔丽,佛喷鼻阁巍峨壮观,排云殿金碧辉煌。 (1)“耸立”指高高的竖立,这个词说了然佛喷鼻阁巍峨宏伟。 (2)“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亮”表现了佛喷鼻阁的建造气势恢弘。 (3)“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体现了佛喷鼻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说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辉煌”指宫殿十分宏伟,像一朵朵金光闪闪的云摆列在佛喷鼻阁下面。 2.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万寿山的这类美? 明确:第四自然段 请同窗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1)“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万寿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由于作者的观察点是在佛喷鼻阁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很高,从半山腰看往能看到掩映在绿树中的屋顶和红红的宫墙。 (3)“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句话也体了万寿山的高大,向前看,瑰丽宽广的昆明湖变成了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4)“游船画舫在湖面渐渐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由于山高离得很远,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静静的湖面上浅浅的波纹。 (5)“向东远眺,隐隐隐约可以瞥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黑塔。” 这一句更加说了然万寿山的高,站在半山能瞥见城里的景物。 3.引导朗诵 (1)指名读,注重重点词要读出重音。比方“大半”、“静”、“绿”、“一点儿”等。 (2)教师评议,找门生练习读。 (3)齐读第三段,体会作者的称赞之情,通过朗诵表现出来。 4.小结:这一段形貌了作者在万寿山脚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见的景物,突出了万寿山雄魏诔丽的特点。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来到了那边? 四、自学第四段。 请同窗们以组为单位接头,说一说昆明湖有甚么特点? 1.同窗自由接头。 2.指名发言,检查自学环境,其他组的同窗补充发言。 3.每组选出代表读课文,比一比,那一组读得好。 4.教师小结:这一段写了昆明湖的静和绿,为我们刻画了一幅秀美的风景画。在颐和园中除了精美的长廊,壮美的万寿山,秀美的昆明湖,还有哪些美景呢? 明确:伶俐海、知春亭、大戏台、玉带桥、石舫…… 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颐和园到处有瑰丽的……”(门生齐读)“景色,说也说不尽,盼看你有机会往细细游赏。” 5.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次序,以万寿山为中心,形貌了长廊、佛喷鼻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几外景物的特点。称赞了故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伶俐。 5、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点(如黉舍、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次序把它写下来。 板书计划 《东北大森林》 教学计划 预虾邝业计划: 1.把握生字,通过接洽上下文或查工具书明黑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并把自己分外感爱好的部分在书中做好记号。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熟读。 4.东北大森给你总的印象是甚么?你最喜好哪个季节的景色?为甚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按时间次序,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序的瑰丽景色。用正确贴切、清新活泼的语言向我们先容了东北大森林四序瑰丽的景色,为我们展示了东北大森林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在形貌时不仅捉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的特点,而且还牢牢围绕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来写。如许就和标题、第一自然段的总述相承相应。本文中心突出,结构光显,语言精美,行文中亦处处流淌着作者浓厚的感情,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教学中要让门生感受到东北大森林的瑰丽,同时激发门生热爱故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中心突出,结构光显,语言精美。门生可能大都没有见到过大森林,但从电视里或书上能相识大森林的直观形象,因此,可以让门生自己通过品读感悟想象画面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作育门生积累语言的爱好,进一步体会作者按照时间次序形貌景物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1、导进新课 同窗们,上节课我们游览了景象万千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今天教员将带着大家往一个新的自然风景区:东北大森林。(大屏幕出示大森林的配乐图片)东北大森林不但森林覆盖面积大,而且在森林中繁衍生息着400余种珍禽异兽,1000余种野生植物,是我国的一个巨大的宝库。今天,让我们往走进东北大森林,看看那边的动物和植物们吧! 二、欣赏大森林的美景。 (出示课件中的“课文初读”,让门生边听边欣赏画面。) 从东北大森林回来,你有甚么感受? 门生从团体来谈对东北大森林的印象。(预设:东北大森林一年四序都很瑰丽、奥妙,它是动植物的乐园。门生大概还会谈对某个季节的喜好……) 师:东北大森林真是太美、太奥妙了,下****颐蔷腿梦颐撬孀抛髡叩慕挪揭煌?侥潜咄?匆豢窗桑
阅读(497)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