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36091
  • 博文数量: 22
  • 博客积分: 698
  • 博客等级: 上士
  • 技术积分: 265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2-17 09:53
文章分类
文章存档

2012年(2)

2011年(15)

2010年(5)

我的朋友

分类:

2011-01-13 17:17:30

以前对书法稍有关注,兴趣所在,略知一二。现在整天满脑子的程序,对书法的关注学习荒废已久。今天下午有点空闲,心血来潮,稍加整理,对书法的历史趣闻以及中国书法的历史概况简单梳理,有兴趣的共同探讨探讨。
 
石器时代和甲骨文就免了吧,也有点太早了,现在的历史学家等能认识几个甲骨文就很厉害了,郭沫若老先生应该算是研究甲骨文的权威,可惜已经作古,每次逛街看见中国银行四个大字,脑子里面都会想起他老人家。
 
正经的书法历史应该从秦代算起,篆书。了解秦代历史的可能都知道一个人:李斯。不光会做官,篆书应该是秦代第一人。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主要在秦以前使用,更接近于象形文字。秦统一六国以后,李斯对汉字进行整理简化,形成了小篆。现在也有写小篆的,不过仅仅是艺术(或者伪艺术),篆刻则到现在也比较流行。
 
发展到汉代,出现了一种新字体,隶书。也称汉隶,更接近于现代的汉字,书写速度也比篆书快多了。社会发展了,一切都提速,当然写字也要提速,写着写着,发现隶书的速度还不够快,则在隶书的基础上出现了章草。章草与现在的草书(今草)还是有明显的区别,章草包含很浓的隶书味道。汉隶对现在的书法影响还是很大的,名碑名帖也不少,不过出名的书法家倒是不多,至少我有印象的还没有。
 
说起书法史,三国有一个人不能不提:钟繇。他对中国的书法历史产生的影响不亚于王羲之,不过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可能是因为他在曹操手下谋事。在我的印象中,他的楷书应该算是第一个,对后世影响都比较大。下面摘录一个关于他学习的传说,只是传说而已:
 
据西晋虞喜《志林》一书载,钟繇曾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便求韦诞借阅给他,但因书太珍贵,韦诞没有给他,虽经苦求,韦诞仍然是不答应借给他。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曰,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急救,钟繇才太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无奈,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这件事是小说家们的虚构,韦诞比钟繇还晚死二十余年,钟繇怎么能去盗韦诞的摹呢?而且,钟繇身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礼?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为书法的提高确实作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书法的顶峰应该在东西两晋,就因为两个人在这里: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在这个时期也有一个很有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魏晋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巅峰,各种文人才子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文学、书法都达到了少有的高度。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光字好,文也好,不光文好,文章所记录的事情本来就好。后人包括到现代很多人的字都受二王的影响。前段时间王羲之的平安贴(摹本)以3亿的价格拍卖成功。41个字而已。足见其影响力。
 
南北朝时期的魏碑对后世书法的影响不亚于二王。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北魏书法是一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渡性书法体系,对当时的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历代的书法家在创新变革中也多从其中汲取有益的精髓。
 
魏碑保存到现在的很多,什么《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等,但作者都是无名英雄。名碑很多,名人没有(我不知道而已)。钟、二王的书法开飘逸、洒脱之风,而魏碑则开雄浑、古朴之美。代表两种审美极端的书风已经形成。后世只不过是模仿而已。
 
唐朝是中国历史的鼎盛时期,政治、宗教、文化、艺术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唐朝书法更是名家辈出。对唐代的书法风格可以简单的概括为有二王之风开始,以二王融合魏碑的遒劲,端庄而止。初唐四杰:薛稷、褚遂良、欧阳询、虞世南。后三位对后世的影响更大。虞世南的书风继承二王的最明显,褚遂良、欧阳询继承二王,但变化较大。欧阳更是以法度著称:其楷书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中唐以后的颜真卿、柳公权对后世影响相当大,颜真卿受褚遂良的影响很大,其书法风格(尤其早期的)明显可以看出褚的影子。柳公权则受颜真卿的影响很大。世称"颜筋柳骨"。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奠定了唐朝楷书的风格。颜真卿的《祭侄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如果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好事、好文、好字,则颜真卿的祭侄稿是悲事、悲文、悲字。为何:
 
公元352年,即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句流及亲朋共41人聚会于兰亭,行修禊之礼、饮酒赋诗。后来王羲之汇集各人的诗文编成集子,并写了一篇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传说当时王羲之是乘着酒兴方酣之际,用蚕茧纸、鼠须笔疾书此序,通篇28行,324字,有复重者,皆变化不一,精美绝伦。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到了唐太宗手里,他爱不忍释,临死时竟命人用它来殉葬。从此后世人便看不到《兰亭集序》的真迹了。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都说字如其人,一点不假,真正的艺术品也是真性情的反应。好的艺术作品不是能随便捏造出来的。说到字如其人,不能不提柳公权:
 
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
 
看了上面的笔谏,能写什么样的字,想必大家心里都有个样子了。
 
唐朝的草书有两位:怀素、张旭。一个疯癫和尚,一个放浪不羁的醉鬼。草书从来就是这么来的。
 
已经下班了,本来想写完,看来一次是不行了,后面的的就放在下吧。
阅读(146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