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硬盘的第一分区表(即MBR)分析如下:第一个分区表项(C盘)
第1字节80:表示此分区为活动分区;
第5字节0B:表示分区类型为Fat32;
第9、10、11、12字节 系统隐含扇区3F 00 00 00:所谓系统隐含扇区就是本分区(C盘)之前已用了的扇区数,这是一个十六进制数,但要注意:真正的隐含扇区数应该反过来填写(比如:隐含扇区数为3E 4D 5A 6F,则反过来就是6F 5A 4D 3E ,这才是实际的隐含扇区数)。那么,3F 00 00 00反过来写就是00 00 003F,也就是3F,将他转成十进制数我们才能知道实际的隐含扇区数是多大。这可以使用计算器来算,单击工具栏上的“计算器”按钮,如下图:
这样就启动了计算器
计算器有两种型号,我们要进行进制转换,就要选择“科学型”
比如我们要将十六进制3F转换为十进制,就要先选中“十六进制”,然后输入3F
再选中“十进制”,十六进制3F转为十进制等于63。想一想我们前面所讲的,MBR占用63个扇区,也就是C盘之前已用了的扇区数为63,第64个扇区就是C盘的第一个扇区,但要注意的是,整个硬盘的LBA地址是从零开始的,0~62的扇区为MBR。
第13、14、15、16字节本分区总扇区数(当然,这也就是C盘的大小):C1 E6 15 00,同样,实际的十六进制数也要反过来才对,也就是00 15 E6 C1,将它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1435329。给你出个题,你知道D盘的EBR在哪个扇区吗?我们一起来算一下,还记得前面数据结构那个表吗?C盘后面不就是D盘的EBR吗?D盘EBR的第一个扇区=MBR+C盘的大小,也就是 63+1435329=1435392。
我们来看看对不对,单击工具栏上的“转到扇区”按钮,出现一个“转到扇区”对话框
然后输入1435392,再点“确定”,就到了1435392扇区了(你可以使用它再转回到0扇区)
这个就是D盘的EBR,也就是D盘的分区表了,怎么知道的呢?因为MBR和EBR的结构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占用了63个扇区,但只用了第一个扇区,其余62个扇区填零不用。第一个扇区前446个字节都为引导代码,后64个字节为分区表,最后2个字节为55AA结束标志。因为EBR不是活动分区,不需要引导代码,所以前446个字节为零。
还有另一种方法直接找到D盘的EBR,单击“访问”下拉按钮——“分区二”——“分区表”,直接就到1435392扇区.
这样,分区表中的第一个分区表项共十六个字节分析完毕,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分区表项(扩展分区)。
第1字节00:表示非活动分区
第5字节05:表示扩展分区
第9、10、11、12字节00 E7 15 00:本分区之前的扇区数(扩展分区前面也就是MBR和C盘,好像我们前面算过这个数?)同样,先将它反过来,就是00 15 E7 00 ,再转为十进制是1435392,看来我们前面真的算过这个数。
第13、14、15、16字节40 09 29 00:本分区的总扇区数。也就是扩展分区的总扇区数。转为十进制应该是2689344。想一想,用这个数加上前面的1435392,不正好是整个硬盘的总扇区数4124736吗?
这样,如果分区表被破坏,我们只要把这些数值都计算出来并填上,分区表不就恢复了?那么,这里我们为什么不分析第2、3、4字节(本分区的起始磁头号、扇区号、柱面号)和第6、7、8字节(本分区的结束磁头号、扇区号、柱面号)呢?这是因为C/H/S(柱面/磁头/扇区)是老式硬盘的寻址方式,这种寻址方式来管理硬盘效率很低;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硬盘都支持LBA(全称是Logic Block Address,即扇区的逻辑块地址)寻址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简单高效。在LBA方式下,系统把所有的物理扇区都统一编号,按照从零到某个最大值排列,这样只用一个序数就确定了一个唯一的物理扇区。
小知识:具体一个硬盘有多少个LBA(扇区)不需要我们去记忆,因为用各种工具软件(如MHDD WINHEX等)都可以检测到。我们只要知道个大概就行了:如10G的硬盘大概有2000万个扇区;20G的硬盘大概有4000万个扇区;40G的硬盘大概有8000万个扇区……那么,2G的硬盘大概有400万个扇区。
那么,你可能要问了:如果要恢复分区表,这个起始磁头号、扇区号、柱面号还有结束磁头号、扇区号、柱面号应该怎么填呢?简单得很,在后面恢复分区表的时候我会告诉你,直接填,都不用计算。
还有兴趣来分析一下D盘的EBR吗?
其实D盘的EBR和E盘的EBR我们不分析也罢,因为无非也是分区表,跟MBR的结构是一样的,但却很容易把我们绕晕,又因为EBR一般不容易被破坏,所以我不建议分析EBR。
但如果你一定要分析,那就分析吧。
单击“访问”下拉按钮——“分区二”——“分区表”,直接就到1435392扇区,即D盘的分区表EBR。
第一个分区表项(D盘):
第1个字节00:表示非活动分区
第5个字节06:表示FAT16分区
第9、10、11、12字节3F 00 00 00:本分区之前已用了的扇区数,也就是EBR的数目,63个。
第13、14、15、16字节C1 E6 15 00:本分区的总扇区数,也就是D盘的扇区数,先反过来排列就是00 15 E6 C1,转为十进制就是1435329。
第二个分区表项(D盘后面的):
第1个字节00:表示非活动分区
第5个字节05:表示扩展分区
第9、10、11、12字节00 E7 15 00:本分区之前已用了的扇区数,也就是D盘的EBR加D盘总共的大小, 63+1435329=1435392
第13、14、15、16字节40 22 13 00:本分区的总扇区数,1253952,也就是E盘的大小再加上一个EBR的数目。
单击“访问”下拉按钮——“分区三”——“分区表”,直接就到2870784扇区,即E
盘的分区表EBR。因为E盘后面没有分区了,所以没有第二个分区表项。这里我们就不再研究了,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多备一块硬盘作从盘,然后自己分分区研究研究。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总结一下,MBR在定义分区的时候,将多余的容量定义为扩展分区,指定该扩展分区的起止位置,根据起始位置指向硬盘的某一个扇区,作为下一个分区表项,接着在该扇区继续定义分区,如果只有一个分区,就定义该分区,然后结束;如果不止一个分区,就定义一个基本分区和一个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再指向下一个分区描述扇区,在该分区上按照上述原则继续定义分区,直至分区定义结束。这些用来描述分区的扇区形成一个“分区链”,通过这个分区链,就可以描述所有的分区。系统在启动时按照分区链的连接顺序查找分区,直至找出所有分区。这个链显然是个开链结构,如果形成一个环,系统本身并不会去判断它,它只是按照这个链忠实的查找分区,而不进行任何额外的检测与处理。所谓硬盘逻辑锁,就是让分区链形成一个环,这样系统在启动时就在分区表内循环,表现为系统无法引导,就是从软盘启动,也不能进入硬盘。明白了其结构原理,解决这个问题就简单了,目前有很多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后面我们还会讲到。系统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使一个硬盘分区后看起来象多个硬盘。系统能够找到C盘以外的其他逻辑盘的唯一办法就是,沿着EBR所描述的分区链查找分区。
阅读(5963) | 评论(0) | 转发(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