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10-12-18 20:05:26
铁强化食品解决不了国人的“铁缺乏”
21日,中国疾控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启动“铁强化酱油”项目二期,将布货渠道从北京、广东等9省区扩大到更多的城市和农村。有研究人员称铁强化酱油里面的钠铁EDTA成分会干扰微量元素的吸收,加大致癌风险。对此疾控中心专家回应称钠铁EDTA获国际认可,不存在危险。
由碘盐引发的“信任危机”尚未结束,有关“铁强化”的话题又摆到了公众的面前。
按照第四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报告的数据,中国居民贫血率平均为20.1%,其中,2岁以内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的贫血率分别为31.1%、29.1%和19.9%。而按照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中国缺铁人群的贫血率则为平均贫血率的两倍,即40%左右。也就是说,缺铁是导致居民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方面启动了“铁强化”工程,试图通过在酱油等生活必须品中添加钠铁EDTA,以达到预防和控制中国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目的。但是,相关部门的这一做法,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专家的质疑。理由是,EDTA是一种很强的络合剂,可以在体内络合二价金属离子,如钙、锌、铜等,影响和干扰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体内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血液中的铁含量越高,人患癌症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站在纯学术的角度来看,出现这样的争论有百利而无一弊。但是,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争论就显得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了。因为,如果真的如有关专家所言,“铁强化”存在很大的负面作用,那么,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把老百姓当试验品,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当儿戏。
我们并不否认有关方面以这样的方式消除“铁缺乏”和预防缺铁贫血症的良好动机,前提是,必须以确保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前提。如果这项科研成果在技术上尚不成熟,或者存在某种安全隐患,那么,就必须慎重行事,而不应该全面推广。
虽然有关专家表示,钠铁EDTA技术已经过世卫组织的严格评审,得到了国际认可,有关方面也经过了大量的试验。但是,对其他专家的质疑,也不能不认真考虑。就象碘盐一样,原本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也对解决碘缺乏症有一定帮助,但是,却出现了“信任危机”。那么,“铁强化”手段,是否也会重蹈碘盐的覆辙呢?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补铁是解决中国铁缺乏和缺铁贫血症的重要手段,但是,并不是最根本的手段。最根本的手段是要弄清楚为什么中国会存在如此严重的铁缺乏和缺铁贫血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而事实上,中国出现铁缺乏和缺铁贫血症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营养结构等存在严重问题;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存在较大隐患,农药、化肥、激素等的过度使用以及环境污染严重,导致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越来越多,很大程度上也破坏了人体的吸收功能和元素转化,导致铁、钠、钙、锌、铜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难以被吸收和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要解决中国人的铁缺乏和缺铁贫血症问题,首先必须改善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提高中国食品的安全水平和卫生条件。否则,就是治标不治本,补得越多,留下的隐患也越多。
虽然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政府能够完全做到的,它需要国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卫生质量,却是政府能够做到并做好的。那么,有关方面将如何启动这项工程呢?有没有这方面的目标和措施呢?能否给国人以期待和希望呢?
本文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