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unix首页 | 论坛 | 博客
  • 博客访问: 177802
  • 博文数量: 52
  • 博客积分: 770
  • 博客等级: 军士长
  • 技术积分: 439
  • 用 户 组: 普通用户
  • 注册时间: 2010-11-10 11:34
文章分类

全部博文(52)

文章存档

2014年(11)

2013年(21)

2012年(4)

2011年(8)

2010年(8)

我的朋友

分类:

2012-01-19 12:49:56

老鼠有三种,人分三类

最早发现老鼠有两种的是两千四百多年前的李斯。大家都知道建立统一的帝国秦始皇,但并非人人知道秦始皇平定天下第一功臣是李斯。而李斯有缘成为秦始皇的谋士与老鼠有关。

李斯读过几年书,在县城谋取了一个粮仓保管员的闲职。这个职位非常低,但也是饿不死的差事。所以,李斯靠这份悠闲的差事可以养家。有钱有房有粮油,老婆孩子热炕头。平时跟朋友下棋,朋友们都羡慕他的吃穿不愁的生活。李斯闲着没事时就养猫捉老鼠。粮仓里最讨厌人的就是老鼠。可有一天李斯突然在厕所里发现了老鼠,厕所里的老鼠只靠吃屎活着。他从此开始琢磨仓鼠(粮仓里的老鼠)与厕鼠(厕所里的老鼠)到底是同样的东西还是不同的玩意。

李斯把仓鼠逮住后染上颜色,放入厕所。结果发现,原本在仓库里风吹不到雨打不着天天吃美味粮食的仓鼠到了厕所里的恶劣环境后也照样变成了吃屎的厕鼠。然后,他把厕鼠逮住后放入仓库里,厕鼠也吃粮食,过上了仓鼠的幸福生活。

李斯从中得到启发:厕鼠和仓鼠是同样的老鼠,只是环境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命运。而现在自己就是“厕鼠”,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吏就是“仓鼠”。李斯便当机立断放弃“厕鼠”的日子去过“仓鼠”的生活。

李斯明白,出身于农民家庭,根本没有机会当上“肉食者”,尽管他明白“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道理。但他不放弃,想到了自己的知识不够,即使到国王那里去毛遂自荐,也无法得到认可。李斯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但在那个年代,好的书很难买得到。他知道有位高人,名荀子,荀况是也。此时《荀子》一书还没有出版。李斯告诉老婆在家里等,他要去找荀子去学知识,然后去辅佐帝王。老婆以为他疯了,好好的日子不过了,把这么好的差事推掉给别人,庄稼主还要谋天下事,太不靠谱了。但李斯告诉她:老鼠分两种,一种是仓鼠,一种是厕鼠。仓鼠吃米,厕鼠吃屎。吃屎的跟吃米的都是一样的老鼠,凭什么我就不能当上吃米的仓鼠?你在家好好照顾孩子,等我的好消息。

李斯告别了老婆,便去找荀子求学,从上蔡(河南)步行到兰陵(现在的常州武进)差不多一千公里,成了荀子的旁听生。李斯刻苦攻读,认真思考,在荀子那里他学到了叫做权谋的东西外,还学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然后,李斯到咸阳去找少年郎秦国王子,经过很多艰难的路,他终于有机会认识了嬴政,与嬴政的第一次谈话就给嬴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他当上了宰相,与秦王嬴政一起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帝国。他一直与秦始皇左右不离,直到秦始皇死在外地。秦始皇的兵马俑等陵墓建筑也是在李斯的指挥下建设起来的。

到荀子处求知的还有贵族甚至帝王的后代,最有名的就是樊於期和韩非子。二人算是数千里外求学。李斯与他俩都是同学,三人对战算是知己知彼。樊於期被荆轲所骗而自刎、韩非子败给了李斯都有非常复杂的社会学原因。在政治理论上,韩非子可以与荀子媲美。虽然我更喜欢《荀子》一书,那是个人喜好,《韩非子》一书的水平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为过(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句话就是出于荀子,是他鼓励弟子们的话,参见《荀子》里的劝学篇),是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心得,与老师荀子的观点并不一致。荀子的三大才子比较起来看,李斯的谋略更高些,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像韩非子那样系统地著述出来。

当然,李斯也走了一步臭棋而功败垂成,在历史上的名声跟诸葛亮都不能比,事实上,李斯的功劳与才能可与秦始皇媲美。当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合谋废了长子扶苏,而立了秦二世。指鹿为马的赵高过河拆桥,独断专行,腰斩了李斯。赵高自己也被秦室所杀,走了双输之路。不久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也就呼啦啦土崩瓦解。

事实上,李斯不知道其实老鼠不是两种而是三种:除了他看到的厕鼠和仓鼠外还有田鼠。

厕鼠过着风吹雨打、冬寒夏热、吃屎的日子,用垃圾食物填饱肚皮。但厕鼠不需要辛勤打洞,总有现成的屎可以吃。

田鼠要在田野里辛勤劳作,当过农民的都看到过又深又长的老鼠洞。挖地洞的活不是那么轻松的,虽然“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天然能力超强。田鼠到秋天还要储存很多食物以度过严寒的冬天。

而仓鼠则是吃香喝辣的幸运儿,不需要自己耕作就能吃上粮仓里大量的米面,过着奢侈的生活。但仓鼠也有难处,那就是被猫杀死的风险不小。

润涛阎认为:按照老鼠的生活方式分类的话,在美国,人也可分成三类。

第一类就是底层不劳而获的靠吃食品券为生的穷人,不管什么垃圾食品,反正能吃饱肚子,甚至吃得肥肥胖胖,也不需要考虑积累财富,因为直到死都有免费的饭吃。第二类就是劳工阶级,他们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跟田鼠一样自食其力,还时刻担心卖力气的工作失去。第三类就是占人口百分之一腰缠万贯的大硕鼠们。而在中国自古至今只有两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组成的两极分化社会。

不论什么生物,在地球上的寿命都有限。我们不知道老鼠在临死前有什么思维,但根据社会学家的调查研究,人在临死前都有遗憾。

其实,根据“死前的遗憾”来说,人也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自始至终每时每刻想到的都是活下去。也就是“存活”。倒不是说他们真的一辈子都在死亡线上挣扎,而是他们哪怕有钱了,脱离了贫穷,也无法从思想上富有。用英文说这句话比较容易: They can get out of poverty, but poverty cannot get out of them. 当他们有了钱的时候,他们贫穷的只剩下了钱。他们时时刻刻关心的只是自己的钱包与利益。当腰包鼓鼓的时候,他们极有成就感,以为他们成了人上人一样。这类人死前遗憾的是:死前没有舍得花钱,突然间要死去了,留下了的金钱再也没有了用处,又带不走,要多后悔有多后悔。但当腰包里的钱损失掉了的时候,身体健壮的他们就选择跳楼,因为他们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万贯之财突然间灰飞烟灭,他们就认为无法存活下去了,因为存活下去的目的已经没有了。

第二类人,追求的是名利双收,有的甚至追求名誉超过金钱利益,所以看得比较远。在自己赢利的时候也要想到不能败坏自己的名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类人在基本生活上不差钱,有了温饱后便知荣辱。更能够以损失眼前利益而换取长远利益。与第一类人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他们享受的是人生的过程本身,而非存款的多少。这类人死前的遗憾都与功名心太重有关。这类人比利欲熏心的第一类人要好很多,毕竟有很多朋友。而第一类人由于见利忘义,顾不了口碑那码事。

第三类人,年轻时既能看破红尘,又能享受人生的精彩。不论是身处逆境还是顺利,都能在探索真理中以人为善。尤其懂得“坏人也为你提供机会”的道理而在面对坏人的刁难时心情平静。但凡有造就的人,都是在走在小路上的时候碰到了坏人挡路而改变人生的轨迹走上了康庄大道的。所以,有这等智慧的人总是感谢自己的敌人给予的机会,而不是复仇。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奉献社会,在奉献中享受内心的快乐。博爱精神的伟大,只有这类人才能体验出来。

除了第一类人以外,其他人在死前大都遗憾没有留下任何证据证明自己曾经来到过人间,只有那些完成了自己远大理想的人除外。匆匆忙忙的来了,突然间就走了,没有留下自己曾经来过人间的证据,感到悲哀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旅游到一个地方还想照相留念呢。道理很简单,来到人间旅行只有一次。

其实,古人早就有告诫:为了防止死前的遗憾,人生在世要取得巨大成功就要做到两点:第一,见好书要读;第二,遇好友要交。看看买不到好书的李斯跑千里之外去求知,就知道读好书对一生的影响有多重要了。绝大多数人交友看的是对方的貌相、家庭背景,如果能跟国家主席的子女或者亿万富翁的孩子交上朋友,便趾高气扬。事实上巴结权贵恰恰是思想上当奴隶的表现。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告诉他们要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对方有权势时,甘愿给人家当狗;万一对方倒台,便落井下石,再找新的巴结对象。然而,人在做,天在看。投机的人到头来很多要还回去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交朋友的话题很多,因为里边包括了男女朋友(找配偶)。人的一生受配偶的影响极大,不论是在社会上的前途还是在家里的幸福,都受到配偶的影响。

这里举一例。

一位中年妇女找我要我给她一个建议,她想离婚。她如果算不上刚才说的第三类人的话,也属于第二类。但她丈夫就是第一类人,而且是第一类人里边最糟糕的一族。“他时时刻刻想到的就是如何占便宜,哪怕一分钱也要算计。结婚前他伪装得很好,对我非常大方,我就误以为他也是一位大方人。结婚后慢慢发现他是那么龌龊,算计别人时毫不顾及名声,满脑子金钱,目光短浅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连同事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他一定不参加,舍不得那个钱。但自己家一旦有红白喜事,一定给哪怕只是见过一面的人发通知。他心理非常肮脏,没有一个真心的朋友,我跟他实在没法过下去了,丢不起人,想离婚。跟他打架,他依然一点都不改。但担心大家指责我离婚,毕竟有个儿子了,大家对离婚还是议论纷纷的。很为难,就想到了求阎老弟给个建议。你要直接,别拐弯抹角说些‘离有离的好处不离有不离的好处’那种没用的话打发我。”

我告诉她:“虽然说常言道:‘宁拆一座庙,不拆一座坟;宁拆一座坟,不拆一对人’,但我建议你离婚。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么差的人品,你无法跟他过一辈子的。晚离不如早离。绝不能跟心理阴暗、只想摄取绝不奉献甚至没良心的人凑合在一起过日子。在一起呆一天,就是对你人格一天的侮辱,在旁人眼里你跟他就属于一类人。”她听后非常惊讶我的直来直去。我便给她讲方孝儒的故事。

朱棣灭了自己的侄子当上了皇帝后便拉拢方孝儒。方孝儒不肯跟这缺德的皇帝共事,不想用人格换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巨大利益。当然方孝儒知道得罪皇帝的后果那就是杀头,但他宁肯被杀头也不肯与之同流合污,当即写下“燕贼篡位”大骂皇帝。皇帝告诉方孝儒,不合作就灭你九族,何止杀你。方孝儒说,就是灭十族也不跟你同流合污!皇帝成全了他, “汝焉能遽死,当灭十族 ! ” 朱棣就真的杀了方孝儒十族 , 所有数得出来的表亲、本族 10 族内八百七十多人一字排开全部凌迟。

“你看,人的尊严哪里是利益可以交换的!何况你跟他这种小人离婚,对你的儿子是有好处的。为了你儿子的未来,你也要离。你儿子已经有了他的遗传就很可怕了,还要受他的言传身教,后果恐怕又是一个小人。让你儿子早日离开他乃当务之急。要知道,跟这种天天算计别人、在社会上连一个真正的朋友都没有的小人在一起,是你的耻辱。了解他的人都会赞同你离婚。哪怕你自己离婚后吃苦受累,也不能忘记人以群分的道理。不同道,不相与谋。方孝儒宁肯被灭十族,都不与缺德的皇帝同流合污。假如皇帝人品方面没问题但被外敌打败了而流落街头当乞丐,方孝儒一定跟他共患难。哪怕你丈夫是皇帝,小人得志,你也要与他分道扬镳。另外,你别想改变成年人的天性,有那功夫不如教给肥猪怎么上树更有价值。”

“方孝儒这种人是不是有病?”她一边自问一边起身告辞了。很快大家天涯海角各自一方,后来忙乎乎的也没去打听她到底离了没。我当初没来得及告诉她一句话:“他自私到了极端地步,如果将来老了他先病倒在床,那你就会照顾他。假如你将来老了病倒在床,他绝不会照顾你,甚至弃之如敝屣。到那时你追悔莫及。”

阅读(1076) | 评论(0) | 转发(0) |
给主人留下些什么吧!~~